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今晚有很重要的加班任务,需要完成一份调研报告,今晚无法更新了,明天一定多更一些,一起补上,深表歉意!
—
【有胆有识】
某一年,正月十五上元灯节,京城一派过年的喜庆气氛,宋太宗在宫中设宴款待群臣。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宋太宗的兴致也来了,忍不住自夸起来:“否极泰来,是世间常理。五代时期,天下大乱,生灵凋敝,百姓困苦。就连鼎鼎大名的周郭威自邺都南归,抢班夺位之时,也不免放纵士兵劫掠,当时京城四处火光冲天,天上又有彗星出现,老百姓都绝望地认为,从此天下再也没有太平的日子了。朕自登极以来,总揽政务,亲力亲为,事无巨细,孜孜以求,如今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朕才明白,天下大治,万民富庶,不在天赐,实在人为啊!”
说完,面露得意之色。
皇帝都开始自我表扬了,做臣子的自然要配合一下。
于是,在场的众臣纷纷起立鼓掌、点赞、好评,无数张堆满着笑容的脸上洋溢着赞同、拥护、钦佩,众多粉丝们纷纷表达了“给你一个么么哒”的崇拜之情。
在这一片歌功颂德,表扬与自我表扬的浓烈氛围中,一个清醒的人站了出来。
吕蒙正。
只见他施施然走到宋太宗面前,深深地躬下身,拜服于地,一字一句地说道:“皇帝所到之处,无不众星捧月,所以繁华如此。臣曾经看到京城之外,不过数里,路有饿殍。可见,偌大一个国家,并非都似京城这般富庶繁华。惟愿陛下由近及远,居安思危,常怀忧虑之心,常思民生之艰,这才是天下苍生之幸啊!”
说完,吕蒙正又施施然回到座位上,从容坐下。
此刻,宋太宗脸色大变,一言不发。
众位朝臣也是目瞪口呆,面面相觑。
这就是吕蒙正,一个有胆有识、敢于担当的直臣。
宋太宗对这个自己亲自选拔的状元郎也是偏爱有加,格外青睐,屡屡拔擢,委以重任。
如果能得到这位父皇身边第一红人的支持,自然十分有助于铺平通向天下第一宝座的道路,于是,元僖毫不犹豫地向吕蒙正伸出了橄榄枝。
面对未来大宋帝国接班人的主动示好,吕蒙正没有拒绝,他与元僖的关系也日益密切。
随着时间的推移,帝国继承人的问题越来越显得紧迫,吕蒙正身边的人也开始蠢蠢欲动,很快,有人按耐不住了。
【蠢蠢欲动】
淳化二年(公元991年)九月,宋沆、冯拯、尹黄裳、王世则、洪湛等五位大臣上奏,请求宋太宗正式册立赵元僖为太子,以固国本。
其实,宋太宗并非不知道册立太子以固国本以安人心的必要,只是,他有顾虑。
一方面,宋太宗权力欲极强,不愿过早册立太子,来分自己手中的权。
另一方面,宋的正宫、自己的嫂嫂—宋皇后还在世,当年“共保富贵无忧矣”的话言犹在耳,如今若是公然册立太子,未免太不给皇嫂面子。
当然,还有一层考虑,就是太宗的心中仍放不下长子元佐,他还想等着爱子的病情好转,再做打算。
这些心事,都是不能摆到台面上来说的。
但是,偏偏有人不识趣。
现在,宋沆等人为谋拥立之功,公然上奏请立太子,自然触犯了宋太宗的难言之隐,忤逆了龙鳞。
宋太宗览奏勃然大怒,认为宋沆等人“词意狂率”,属于典型的没事找抽型,盛怒之下将五人统统贬出京城,扔到了最南边的岭外(广东广西一带)。
更要命的是,宋太宗认为,此事乃吕蒙正在背后指使。
因为,吕蒙正的老婆姓宋,刚刚好,和宋沆是亲戚。
更重要的是,吕蒙正在任相期间,也对宋沆关照有加,屡屡拔擢。
如今,出了这么一档子事,吕蒙正就是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
于是,宋太宗一气之下,将吕蒙正罢相,改任吏部尚书。
一夜之间,五位支持自己的朝臣被贬岭南,就连合作伙伴大宋宰相吕蒙正也被牵连罢相,元僖一想到这,就不免沮丧万分,今年的小目标,怕是实现不了了。
那就等来年吧。
可是,没想到,来年,更糟糕。
【元僖之死】
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十一月的一天,元僖和往常一样,赶到皇宫,参加早朝。
刚刚坐在待漏院(官员等候上朝的场所)等待上朝时,突觉浑身乏力,腹内绞痛,于是,来不及上朝又急匆匆返回了府中。
回府的一路上,元僖的病症越来越严重,腹内如同刀绞,痛得浑身打颤,豆大的汗珠顺着额头滚滚而下,呻*不止。
回到王府时,元僖已经是气若游丝,命悬一线了。
宋太宗闻报,焦灼万分,急忙赶到王府看望儿子,急切地呼喊元僖的名字,此时元僖虽然还能应声,却已音如蚊蝇,奄奄一息。
不多久,在宋太宗的悲号声中,元僖痛苦地死去了,年仅27岁。
人至老年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此。
宋太宗痛不欲生,捶胸顿足,嚎啕大哭,涕流不止。
元僖沉静寡言,姿貌雄毅,性情仁孝,任职开封府尹五年,处理政事公允无失。
对于元僖,宋太宗还是发自内心的喜爱的,如今阴阳两隔,怎不令人痛心!
心痛之余,想到元僖生前心心念念的就是一个太子身份,于是,宋太宗正式下诏追赠元僖为太子,谥号恭孝,算是满足了儿子生前的愿望。
元僖去世的那段时间,宋太宗常常思念儿子,甚至整夜悲伤哭泣,整宿整宿睡不着,伤心如是,令人动容。
悲伤的宋太宗还专门写下了《思亡子诗》,拿给近臣看,寄托对儿子的哀思。
然而,没有多久,事情突然发生了180度的大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