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九章宋军威武】
南侵失败的辽军,悻悻然退回去了,但是强盗就是强盗,狗改不了吃屎,一年多之后,辽军又动起了抢劫的念头。
端拱元年(公元988年)三月,辽南京留守耶律休哥上书,请求南侵宋朝,四月,萧燕燕抵达南京,筹划侵宋事宜。
当年九月,萧燕燕正式发兵,入侵宋朝。
辽军此次南侵,一路摧城拔寨,如入无人之境,连克涿州、满城、祁州、新乐等重镇,十二月中旬,辽军主力顺利进至唐河以北地区。
宋将李继隆、袁继忠此时率军镇守定州,正位于辽军南下必经之路,一场恶战在即。
【将功补过】
当时,业余军事爱好者赵炅同志一如既往地对前线将领作了最新指示,已经吓破了胆的宋太宗,要求前线一律坚壁清野,避免与辽军交战,采取的是消极避战的策略。
宋军诸将准备严格按照领导指示办,躲在定州城内,不和辽军开战。
大将袁继忠坚决反对并慷慨陈词:“辽军已经近在咫尺,我军在城中屯驻重兵却不能剪灭贼寇,难道任由其长驱直入,侵略各地,残害百姓吗?天子任命我等将领不正是为了拒敌御侮吗?今天,我准备身先士卒,死在战场上!”
袁将军慷慨激昂的一席话,说得在场的众将热血沸腾,纷纷表示,愿随将军出战。
但是,监军太监却手持天子诏书予以阻止。(赵炅,你丫的,都搞了些神马玩意儿!)
此时,另一员大将站了出来。
李继隆。
这位仁兄,自从君子馆一战避敌自保见死不救之后,一直备感舆论的压力,良心、道义上也颇为自责,早已有将功补过的想法,此时,他果断站了出来。
李继隆正色道:“打仗的事,将帅得以自专。古语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当初,我在君子馆一役中,之所以没有立刻赴死,正是为了今天报效国家啊!”
说罢,与袁继忠率军出城迎敌。
其实,李继隆和袁继忠敢于出城与辽军决战,手里还是有点本钱的。
李继隆手下有一支精锐之师,号称静塞骑兵,原来驻守于易州(今河北省易县),这支精兵骁勇善战,实力超强,李继隆听说后,特地将这支劲旅收入麾下。
于是,静塞骑兵就跟随李继隆来到了定州驻扎,但是家中妻儿都留在了易州。
这次辽军南侵,易州陷落,静塞骑兵的家眷大多被辽兵掳走,可以说,静塞骑兵与辽军有着不共戴天之仇。
为了安抚将士、激励士气,在袁继忠的建议下,李继隆还特地奏请朝廷,给这支精兵提高了军饷待遇,增加了粮食供给,全军将士很受感动,个个欢呼雀跃,愿意追随主将杀敌建功。
现在,士气高昂的静塞骑兵在袁继忠的率领下,鱼贯而出,城外列阵,与辽军对垒。
见到对面趾高气昂的辽兵,静塞军将士们顿时国仇家恨一起涌上心头。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袁继忠的令旗一挥出,静塞骑兵就如同离弦之箭,呼啸而出,个个以一当百,爆发出了洪荒之力。
在静塞骑兵的强力冲击下,辽军崩溃,纷纷败逃,宋军一路追杀,斩首一万五千人,大获全胜。
宋军终于迎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捷!
唐河之战,辽军损失颇大,不敢再深入宋境,无可奈何之下,萧燕燕只好决定班师北返。
—
【黑面大王威武】
雍熙北伐之后,辽军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南侵,宋辽之间互有胜负,算是打了个平手,这之后,宋辽之间便进入了长时期的军事对峙期,由于双方军事实力的变化,总的来说,这一时期,辽军以进攻为主,宋军则以防守为主。
为了防备契丹骑兵南下骚扰,宋军开始逐步加强河北边境的防务,增设了大量的城寨堡垒,屯兵戍守,防备辽军。
这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屯驻点—威虏军(今河北省徐水县西北),正好位于宋辽边境线的中心点上,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此处的粮饷需要从后方运送,在运粮的路上,护送辎重的宋军往往容易遭到辽军骑兵的越界拦截和骚扰,因此,宋军经常出动上万人的大兵团护送粮草前往威虏军。
端拱二年(公元989年)七月,威虏军出现了粮草短缺的情况,辽朝得知这个消息,准备趁机发兵夺取这一要塞。宋太宗急令定州路都部署李继隆率镇、定两州共2万兵马,护送数千车粮草运送至威虏军,以解燃眉之急。
李继隆发兵护粮的消息很快被耶律休哥侦知。
耶律休哥亲自率领数万精锐铁骑南下,准备在半路邀击李继隆,夺取宋军粮草,打破宋廷部署。
一场契丹战神耶律休哥和宋朝猛将李继隆之间的强强对决似乎不可避免了。
然而,历史却在此时,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一个貌似不起眼的小人物,却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尹继伦。
这位仁兄,当时的职务是宋朝北面都巡检使。
所谓都巡检使,主要任务就是带领士兵沿着边境巡逻,维护地方治安,发现敌情及时报告即可,冲锋陷阵则并非其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