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满城之战
高梁河之战,成为了宋辽关系的转折点。
此战前,宋辽两国互有来往,甚至太宗出兵北汉之时,辽国仍派使者来问安。
此战后,宋辽两国进入敌对状态,双方的军事对抗持续了25年之久。
就在高梁河之战后不久,太平兴国四年九月,辽景宗调集十万精锐部队,以燕王韩匡嗣为总指挥,南府宰相耶律沙为监军,率耶律休哥、耶律斜轸、耶律抹只等大将,气势汹汹,杀奔而来。
宋太宗得知边报,迅速命令先前驻扎镇州、定州、关南一带的宋军共8万余人,立刻集结,准备作战。
十月,宋辽两军相遇于满城(今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一场大战随即展开,史称“满城之战”。
宋军出征之前,业余军事爱好者赵炅,老毛病又犯了,他郑重其事地授予诸将阵图,要求全军列为八阵迎敌,而之前授予诸将的所谓“便宜从事”权此时却只字不提。
宋军到达前线后,大将赵延进登高远眺,发现辽军东西列阵,一眼望不到尽头,最关键的是,对方是骑兵,冲击力非常强。
反观,宋军的布阵,按照宋太宗的阵图,排成八阵,每阵之间相隔一百步。
在古代,步是用来表示长度的单位,那么一步是个什么概念呢?
历朝历代对此规定不一,周朝时以八尺为一步,秦朝时以六尺为一步,到了唐朝时,为了统一标准,唐太宗李世民便亲自示范,以自己的左右脚各走一步,定义为长度单位“步”,步的五分之一为一尺,300步为一里,从此以后,成为定制。
据此推断,唐朝以后的“一步”应为500米÷300步≈1.667米。
由此可见,一百步大约相当于166.7米。
这就说明,当时宋军所列的八阵,阵与阵之间,均有一个长达166.7米的缺口,间距非常远,首尾不相接,以这样的阵型对抗辽军骑兵的冲击,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因此,全军将士见此阵势,无不惊恐。
仗还没打,败相已露。
赵延进见此非常焦急,他找到大将崔翰,高声说道:“主上将边事委托我们,正是期望我等能克敌制胜。如今敌人集聚如此之多的铁骑,而我军布阵却如此分散,这是明摆着,自取其败而已。不如,立刻变阵,合兵而击,可以决胜。虽然违背了主上的命令,但是能获取战争的胜利,这难道不比丧师辱国强吗?!”
崔翰等人担心违抗皇命,都不太同意,问道:“万一不胜,该怎么办?”
赵延进昂首答道:“倘若兵败,则延进独担其责。”
赵延进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崔翰等人仍然犹犹豫豫,不敢答应。
此时,另外一位大将也站了出来。
镇州监军李继隆。
他也表示:“用兵贵在因时而变,怎么可以预先准备阵图,去应对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呢?!违抗诏令之罪,继隆请独自承担”
赵延进和李继隆的身份不简单,赵延进之妻是宋太宗前皇后尹氏之妹,李继隆则是宋太宗皇后李氏之兄,简言之,赵延进和宋太宗是连襟,李继隆则是宋太宗的大舅哥,两人均和皇帝是亲戚。
既然,这两位皇亲国戚愿意主动承担责任,众将自然心中稍安,于是统一了思路,决定集中兵力,变星罗棋布的八阵为前后呼应的两阵,军心遂定。
可是变阵需要时间哪,这时大战在即,如何在辽军眼皮子底下变阵呢?
关键时刻,几位久经战阵的宋军大将,到底还是经验丰富,大家一商量,就决定:诈降!
宋军立刻派出使者,前往辽军大营,向辽军统帅韩匡嗣表达投降的意愿。
众将之所以敢出诈降的急招,就是看准了这位韩匡嗣的弱点。
韩匡嗣,辽朝开国元勋韩知古的儿子,南京留守,辽朝最有势力的韩氏家族掌门人,本事不大,运气很好,仗着父亲的权势,得以位列辽朝执政重臣之列,此人好大喜功,刚愎自用,属于自我感觉良好,其实却没什么将才的人(韩匡嗣以医术见长),诈降之计,用到他身上,真可谓,刚刚好。
果然,宋军使者一说投降的事,韩匡嗣便信以为真,毕竟宋军刚刚经历高梁河大败,连皇帝都差点做了辽军的俘虏,而且此次辽军出师极为迅速,进入宋境之后,连像样的抵抗都没有遇到,如今宋军仓促集结,于平原地带迎击辽朝铁骑,无异于自取灭亡,所以,宋军请降,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韩匡嗣因此认为,宋军定是摄于辽军的威势,加上本人的威名,诚心投降。
在一旁的耶律休哥头脑比较清醒,他好意提醒道:“大人,以我今日阵前观察,敌军士气正锐,没有任何投降懈怠的迹象,恐怕,这是敌人的诈降之计,不可不防啊。即便对方是真投降,我们也应严加防备,不可松懈。”
一向自视甚高的韩匡嗣,对于耶律休哥的苦劝,自然是听不进去。
于是,韩匡嗣好言宽慰宋军使者,约定受降的具体程序和细节,高高兴兴地欢送使者回营,他志得意满地坐在大帐中,满心欢喜等着宋军来降。
宋军要投降的消息很快传开,辽军众将士也因此松懈下来,不再做战斗准备。
就在使者忽悠韩匡嗣的时间,宋军已经完成了阵型的变换,集中了兵力。
已经调整好的宋军,士气高涨,径直列阵,突然出击,合力猛攻。
宋军崔彦进部此时也按照约定的方案,自关南驻地北上,悄悄绕到了辽军后方,突然发起冲锋。
宋军前后两军,形成了对辽军的夹击之势。
辽军猝不及防,仓促应战。
正在大帐中做着受降美梦的韩匡嗣,此时,终于如梦初醒,立刻部署迎敌,但是战机已失,辽军前后受敌,首尾难顾,已经完全处在被动境地。
在勉强撑住宋军的几波攻击后,辽军终于全线动摇,纷纷溃退。
集中了兵力的宋军,如同猛虎下山,横扫辽军,一路尾追掩杀,直接杀到了遂城(今河北省徐水县)一带,阵斩辽军万余人,俘获战马数千匹。
辽军丢盔弃甲,溃不成军,损失惨重,就连主帅韩匡嗣的令旗和战鼓也一并成为了宋军的战利品。
只有耶律休哥一部,由于事前有所防备,血战突围,全军而退。
满城之战,辽景宗本来期待甚高,满以为,辽军趁高梁河之威,定能一战克定,谁承想,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一场崩盘式的惨败,差点连高梁河的那点胜利果实都给抵消了。
辽景宗雷霆震怒,见到灰头土脸逃回来的韩匡嗣,指着他的鼻子,臭骂了一通,骂完还不解气,又喝令侍卫把韩匡嗣拖出去砍了。
幸亏萧皇后率众皇亲贵戚在辽景宗面前苦劝,韩匡嗣才捡回了一条命。
当然,死罪能饶,活罪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