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河之战】
七月六日,耶律沙率军抵达幽州城,在城西高梁河(今北京市西直门外)一带与宋军相遇,史上著名的高梁河之战正式开打!
宋军见来者是昔日石岭关败将耶律沙,顿时信心百倍,个个奋勇向前。
耶律沙一看,宋军仍然如此勇猛,胆气上不免又矮了三分,只好硬着头皮,挥军应战。
两军就此在高梁河缠斗起来。
正在城西北督战的宋太宗,闻听辽援军抵达,立刻亲率宋军精锐赶来,也投入了战斗。
两军激战至黄昏时分,耶律沙部终于不支,收兵败走。
煮熟的鸭子,哪能让它飞了,于是,宋太宗立刻命宋军全力追击败退的辽军。
就在宋军上气不接下气,追着耶律沙屁股猛砍的时候,突然,从两旁的小路上杀出两支辽军。
这两支辽军不是别人,正是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所率领的援军,他们命令每一名士兵各举两个火把,分左右两翼,包抄夹击宋军。
此时,暮色四合,只见道路两侧,漫山遍野,无数火把,闪烁跳跃,不知道究竟来了多少辽兵。
猝不及防的宋军,惊恐万分,根本没料到会遭遇辽军重兵的伏击,顿时乱了阵脚。
趁着宋军惊惧之时,耶律休哥、耶律斜轸挥军奋击,以逸待劳的辽军分别从左右两翼猛攻。
原本败退的耶律沙,此时,也收住脚步,转过头来,反攻宋军。
三股辽军,如三支利剑,直插宋军大阵。
宋太宗见势不妙,立刻下诏,急调攻城部队,速来支援。
正在攻城的诸路宋军,接到命令,不敢怠慢,立刻撤围,前往救驾。
守城的辽军,眼见攻城的宋军急急忙忙撤退,知道援军已到,于是,韩德让和耶律学古立刻大开城门,率守军冲杀出来,幽州城内战鼓齐鸣,声震天地,为辽军助威。
自平定太原以来,宋军连续行军、作战,顿兵坚城之下,几乎没有休息,已经疲惫不堪,此时,又四面受敌,突遭重围,众将士勉强支撑一阵之后,终于,抵敌不住,全军崩溃。
混战之中,耶律休哥直奔宋军中军杀来,想法非常清楚:擒贼先擒王,目标非常明确:宋太宗赵炅。
正在观战的赵炅同志,眼见对面一支辽军不管不顾,直冲自己而来,顿时吓得魂飞魄散,立刻拨转马头,往南逃跑。
此时,宋军众将正疲于应付,自顾不暇,无人能近身护卫宋太宗。
太宗只好领着不多的几个侍卫,慌不择路,拍马狂奔,逃跑的过程中,大腿上还中了两箭,光荣负伤。
耶律休哥不依不饶,紧追不舍,即使身受三处创伤,仍然不肯放弃,换了驴车继续追赶。
一个拼命的跑,一个玩命的追,如此重大的战役中,居然出现了“奔跑吧,皇帝”的剧情,实在是令人啼笑皆非。
虽然赵炅同志的护卫不多,好在屁股下的御马号称“碧云霞”,是匹千里良驹,载着皇帝一路疾驰,这才渐渐脱离了战场,耶律休哥一路追至涿州,也没赶上,只好悻悻然北返。
惊魂未定的宋太宗,逃到涿州附近,正好遇到往前线押运粮草的宋军,于是,在运粮部队的护送下,太宗换了一身便装,改乘运粮的驴车,继续南逃。
此时,高梁河畔,群龙无首的宋军,在辽军的强力冲击之下,已经完全陷入混乱,将领四散奔走,士卒竞相溃逃,辽军趁势掩杀30余里,斩首万余级,缴获兵器、粮草无数,连宋太宗的皇帝制服以及平太原后新纳的北汉宫嫔,也悉数落入了辽军之手。
七月十一日,仍然在狂奔的跑男—赵炅,一路跑到了定州,在这里,他得到了一个重要的消息,一直追着他不放的黑衣人—耶律休哥,收兵北返了。
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赵炅,终于缓过一口气来,于是,命崔翰、孟玄喆等将领留守定州,李汉琼驻守镇州,崔彦进屯兵关南,并授予诸将“便宜从事”权,令其积极备战,做好防御辽军报复性南侵的准备。
随后,宋太宗离开定州南下,二十八日返回开封。
高梁河一役,至此以宋军惨败而告终。
【军事检讨会】
鉴于高梁河之战对宋辽两国均关系重大,因此,非常有必要召开一次军事检讨会,全面认真地分析宋军战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好了,好了,赵炅同志,不要哭丧着脸,要端正态度,接受同志们的批评。
下面,我们继续。
第一个问题,当时的宋军是否具备击败辽军的实力?
可以肯定的说,从宋辽两军的实力对比来看,此时的宋军是占上风的。
这一点,从宋军于石岭关、沙河均大败辽军,就可以看得出来,尤其是在高梁河交战之初,攻城多日、疲乏不堪的宋军,仍然击溃了耶律沙率领的辽朝援军。
这些都说明,宋军的实力并不弱,是完全有能力击败辽军的。
既然如此,宋军为什么会惨败?
关键的因素,就在于,三军统帅赵炅。
这位业余军事爱好者犯下了四大致命错误。
第一,盲目决策。平定北汉之后,头脑发热的赵炅,一拍脑袋,就定下了北伐幽州的计划,而之前,完全没有做任何与辽军开战的军事和心理准备,这简直就是把战争当作了儿戏,如此决策,焉能不败?!
第二,军纪涣散。拿下太原之后,赵炅将北汉的后宫嫔妃全部接收,据为己有,还带到了北伐幽州的前线,上行则下效,军中士兵也纷纷掳掠北汉的妇女充作军妓,自古打仗,最忌讳军中藏女人,如此胡闹,焉能不败?!
第三,将士厌战。赵炅急于想立下不世之功,树立威望,摆脱即位合法性问题的困扰,于是,一意孤行北伐幽州,而宋军将士在太原战役中,已经浴血鏖战了五个月,正是需要休整的时候,赵炅北伐幽州的决定,自然引起了将士们的普遍不满,大家虽然表面不说,但内心均很反感。这一点,从镇州出发之日扈从六军不齐已经初现端倪。后来,围攻幽州半月不下,将士连番作战,顿兵坚城之下,已经形成了“疲惫之师、不肯用命”的局面,如此态势,焉能不败?!
第四,战术失当。赵炅抵达幽州之后,从头至尾,基本上就没有做打援的准备,似乎眼皮子底下,只有幽州城,看不到南下增援的辽军,就连近在咫尺的耶律奚底、耶律斜轸等外围辽军,也没有全力清缴,埋下了致命的隐患。最后,果然败于辽朝援军之手,这是战术上的严重失策。同时,对于幽州城的围攻,赵炅采取的是四面合围,里外三重的蠢办法,逼得幽州军民上下一心,全力死守。兵法有云:围三缺一,既然你要的是幽州城,那又何必把幽州军民往死里逼呢?如此愚蠢,焉能不败?!
有此四大致命错误,宋军不败也难!
反观辽朝,辽景宗善于择人,派耶律休哥、耶律斜轸、耶律学古等大将,火速发兵救援,并放手使用,授予完全的一线军事指挥权。幽州守将韩德让,临危不惧,勇担大任,凭险固守,静待外援,援军一到,立刻大开城门,全力配合,无论攻守,都很得当。四路辽军互相配合,协同作战,抓住时机,全力出击,终于一战而定。
两相对比,更可以看出,宋太宗赵炅在军事决策和指挥上的低能。
可见,高梁河之惨败,赵炅毫无疑问,要负主要责任。
高梁河之战,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
宋军经此惨败,完全葬送了平定北汉之后,中原一统,震慑辽朝的大好形势,石岭关大捷后所确立的对辽军的心理优势,也完全丧失。经宋精心调教,在统一全国的实战中锤炼出来的中央禁军也遭遇重大打击,不仅损失了数万精锐,更重要的是,严重挫伤了宋军的自信心,在宋军将士心中投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就此落下了“恐辽症”的病根。
而那位固执己见独断专横的赵炅皇帝,也为此付出了代价,大腿上的箭伤,从此年年复发,并最终要了他的命,教训极其惨痛!
好了,好了,赵炅同志,你先不要哭了,哎,nozuonodie啊!
高梁河之战成为了宋辽关系的重要转折点,从此,宋辽之间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正式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