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可是,即位之初口口声声“仰承法度,不敢逾违”,并自称小孩子(“冲人”)什么都不懂,一切按照旧制一如从前,绝不逾越的赵光义同志,就这样在众目睽睽之下,公然把年号都给改了,改得是这么“理直气壮”,改得是这么迫不及待,居然连8天的时间都等不了!

赵光义不按惯例改元的举动,自然成了史学家关注的焦点,《宋史》称赵光义此举“后世不能无议”,《续资治通鉴长编》的作者李焘指出“太宗改元不俟逾年,与常例不同”。

赵光义这些反常的举动,在我看来,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心虚!

因为,继位的合法性问题,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他。

每天一睁眼,翻开日历,仍然是开宝九年某月某日,年号的存在,仿佛就是一个定了时的闹钟,每天都准时地叫醒,清脆的撞针无时无刻不在撞击着他不安的心灵。

他心虚,他害怕,他就像一个做了错事,却害怕被人发现做了错事的孩子,用若无其事的平静去极力地掩饰自己内心的惶恐和不安。

虽然,每天早朝时,大臣们并不会就此发表议论,但是那眼神,那片刻的沉默,在他看来,似乎也是一种无声的质疑、抵制和嘲弄。

他需要一个崭新的年号,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来救赎自己的灵魂,我想,这就是赵光义迫不及待改元的真实想法。

于是,在开宝九年12月22日,赵光义正式宣布即日起改年号为太平兴国元年,历史在这一天被硬生生地划清了界限。

很快,一道诏令从皇宫发出,直达正在攻伐北汉的宋军前线。

令:罢河东之师,即日返京,潘美、党进等,各回枢密院复命。

进退两难的大宋远征军终于松了一口气:新皇帝可算是想起我们来了。

不久,大军班师,各自归营。

果然,一切太平。

新的时代,终于来临。

至此,撕名牌第一季,圆满成功。

紧接着,撕名牌第二季,启动。

大宋王朝刚刚迈入太平兴国二年,赵光义就开始琢磨改名字的事了。

毕竟,光义的这个名字,是当初为了避兄长的讳而改的,已经深深地打上了的烙印,既然要与过去彻底告别,那就撕了吧,干脆利落地撕掉。

于是,太平兴国二年二月,宋太宗亲手撕掉了自己的旧名牌—赵光义,贴上了新名牌:赵炅。

“炅”这个名,还是很讲究的,既形象生动,又寓意深刻,仿佛一轮冉冉升起的红日,光照天下,新的时代,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几乎于此同时,宋太宗又惦记起了禁军的名称,干脆也一股脑地撕掉了原来的名牌。

他下令,将禁军中的“铁骑”兵团改为“日骑”,“控鹤”改为“天武”,“龙骑”改为“龙卫”,“虎捷”改为“神卫”。

于是,这支由赵匡胤亲手组建并调教出来的宋军精锐,从此被撕掉了原来的名牌,更换了新的标签,开始进入了宋太宗掌控的时代。

只是,从最后改定的名称来看,新皇帝赵炅同志亲自为禁军取的新名字,似乎还不如原名好听哦。

改年号、改名字、改禁军称谓,为了撕去的名牌,更换自己的标签,赵炅可谓是煞费苦心,同样,为了保住手中的皇权,他也是煞费苦心。

赵炅继位之后,曾经有意识地利用民众的迷信心理,搞了很多所谓天命有归的神神叨叨的符谶,比如什么张守真道士说的“天上宫阙已成,玉锁已开,晋王有仁心”之类,无非就是为了给自己系合法即位营造所谓的舆论而已。

不过,在那个迷信盛行的时代,也没有办法,老百姓就吃这一套,所以,赵炅乐此不疲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赵炅心里很清楚,这种所谓的天命预言,只能是皇家专利,民间是万万不能有的—

颇有点“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味道。

于是,即位不久,赵炅就正式下诏,要求各地排查习天文术数的民间“天文学家”、“算命大师”等,统统送到京城。

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十二月,全国各地共送至京城的知天文、习相术的民间大师351人。

这其中,有68人运气不错,被正式招录为国家公务员,成为了大宋王朝国家天文台(司天台)的工作人员。

其余的人,由于业务能力不够精湛,运气就没那么好了,最终,全部被黥面(脸上刺字),流放海岛。

可见,业务不精害人害己啊!

在稳定朝局,笼络人心的同时,赵炅也开始抓紧时间培植自己的嫡系:迫不及待地提拔昔日的开封府亲信。

程羽、贾琰、郭贽等幕僚,纷纷走马上任,有的知开封府,有的拜枢密直学士,有的任东上阁门使。

其中,赵炅的心腹文臣柴禹锡,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便被任命为皇帝的近臣:供奉官,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又被任命为掌控翰林重地的翰林副使,不久,升如京使,再升宣徽北院使,成为执掌皇宫大内,负责保卫皇帝、供奉饮食起居的重臣,短短几年时间,如火箭般蹿升。

原来开封府的一些军事官员也都被委以重任,太宗甫一上台,便任命原开封府军校杨守素为右班殿值,负责重要的警卫工作,不久,又任命其为军事重镇—山东登州府(今山东省蓬莱市)的军事长官,正式成为了一方大员。

两位开封府原来的下属:赵镕被任命为东头供奉官,周莹被补为殿值,两人均摇身一变,由开封府属官,一跃而成为天子近臣。

值得一提的是下面这位:王显,他从赵炅身边的警卫员干起,不久便升任供奉官,后又授军器库副使,再转东上阁门使,尔后一路干到了枢密副使,最终于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升任枢密使,成为了中央最高军事机构的一把手,荣升宰执重臣。

短短8年的时间,从警卫员到国防部长,这位仁兄的经历,简直令人瞠目结舌!

史载:“显自三班不数年正枢任,奖擢之速,时无拟之者。”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赵炅大肆培植亲信,掌控朝政实权的急切心态。

事实上,那些凡是曾经在开封府跟过自己的旧人,赵炅基本上是来者不拒,不遗余力地提拔,很多人最后都进入了中央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

这也导致,太宗时期的枢密院几乎成为了开封府旧人的天下,深深地打上了新皇帝赵炅的烙印。

这就是赵炅的目的:撕去哥哥的名牌,贴上自己的标签,这是我的时代!

【文人的春天】

自古以来,年号,往往代表着一个皇帝任内某一时期的政治目标。

从赵炅改元的年号—太平兴国来看,很显然他的目标是致力于天下太平、国家兴盛。

而要达成天下大治的目的,必须要有得力的文臣襄助。

在这一点上,赵炅与的思路是一致的:必须大兴科举。

他即位之初就曾经表示,我想求取俊才于科场,不敢指望能够于十个人中得五个贤才,哪怕只能得之一二,也足感欣慰,足以作为治理天下的依靠了。

于是,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正月,文人的春天来了。

当月,太宗朝的科举大幕,正式拉开。

为了确保本朝第一次科举的质量,赵炅精心挑选了此次考试的主考官。

宋朝很有趣儿——大宋三百年长篇历史小说连载》小说在线阅读_第14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月润江南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宋朝很有趣儿——大宋三百年长篇历史小说连载第14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