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时空待遇】
第一项是赐钱俶“剑履上殿,诏书不名”。
第二项是封钱俶夫人为吴越王妃。
先说第一项。
所谓“剑履上殿,诏书不名”,是中国古代皇帝给予人臣的一种极为恩宠荣耀的待遇。
按照古制,入室需脱鞋,上殿不佩剑,而剑履上殿就是准许大臣上朝时穿鞋佩剑直入皇宫,以示皇帝对臣子的信任和恩典。
诏书不名,则是指,在皇帝的诏书上,不直接称呼大臣的名字,而称呼其官职。
众所周知,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时代,皇帝是“君父”,与大臣之间好比父子的关系,因此,皇帝直接称呼大臣名字,是无可厚非的,也是必须滴。
诏书不名,则突破了这一传统的君臣称呼的界限,体现了皇帝对臣子的一种特殊的荣宠。
古代,能得到“剑履上殿,诏书不名”待遇的,以权臣居多,如董卓、曹操,可见,这种待遇一般皇帝是不太愿意主动给的。
这已经不仅仅是超国民待遇了,夸张一点说,这简直就是超时空待遇,百年难得一遇。
赵匡胤主动赐予钱俶“剑履上殿,诏书不名”的这份荣耀,足见其对这位吴越王的恩宠之意。
再说第二项。
按古制,封王妃历来是皇家专利,帝王独享,就连当时宋朝的几位宰辅大臣都异口同声地劝止赵匡胤:“历来异姓诸侯王无封妃之典”。
赵匡胤心里也很明白,但是他的态度却也很明确:“行自我朝,表异恩也。”
意思就是,以前没有没关系,从现在开始,这个,可以有。
就从今天开始,从给钱俶夫人封吴越王妃开始,以表达自己对钱俶一家的特殊恩典。
皇帝如此的宠爱,实在是令钱俶受宠若惊。
不仅如此,大宋领导人赵匡胤同志,还在百忙之中,亲临一线,来到礼贤宅,代表大宋中央政府亲切看望慰问了吴越王钱俶及其家人。在看望期间,赵匡胤详细询问了钱俶一家的生产生活情况,实地查看了吴越王的居住环境,宾主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并就双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互相交换了意见。临走时,赵匡胤同志还特地嘱咐随行的工作人员,一定要照顾好钱俶同志及其家人的生活,要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爱,感受到大宋中央政府的温暖。
为了让钱俶在京城不至于寂寞,赵匡胤还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隔三差五地宴请钱俶,还拉着他一起打猎,观看军事演习,玩得不亦乐乎,兴致所至,赵匡胤甚至还要自己的两个弟弟赵光义、赵光美和钱俶以兄弟相称,拜个把兄弟。
皇帝如此客气,钱俶自然是感激不尽,当然,和皇帝亲弟弟称兄道弟这种蠢事,钱俶是不会干的,再三推迟之下,终于推掉了这个烫手的兄弟之约,事实证明,钱俶这个决定实在是太明智了。
种种迹象表明,赵匡胤恨不得把大宋皇帝的阳光雨露全部洒在这位千里来朝的吴越王身上,皇恩浩荡啊,钱俶,就这样在开封度过了一个多月美好而梦幻的时光。
【帝王气度】
离别的时刻,终于来临。
开宝九年(公元976年)三月,赵匡胤准备衣锦还乡,去老家洛阳看看,钱俶奏请随驾,赵匡胤笑着摆摆手:“爱卿远道而来,陪伴君王的事情,就交给世子惟浚(钱俶儿子钱惟浚)他们吧,马上天气就热了,你是南方人,恐怕适应不了北方干燥的夏季,还是早点回杭州吧。”
赵匡胤一番推心置腹的话,令钱俶感激涕零。
辞行之际,赵匡胤亲自为钱俶饯行,钱俶大为感动,主动表示,今后要三年一朝,觐见皇帝。
赵匡胤听出了弦外之意,钱俶是想试探大宋对吴越的态度,如果自己答应了,那么钱俶今后三年一朝变成惯例,吴越与宋朝的藩属关系也就此定下,吴越更多了一层和平的保障,继续过“关门节度使”的好日子,可是,三年复三年,三年何其多?
好小子,你钱俶想把我绕进去吧。
赵匡胤自然不能上这个当,于是笑道:“路途遥远,待有诏再来吧。”
既不答应钱俶三年一朝的请求,也不规定进京朝觐的具体时间,一切均以奉诏书为准,这样一来,赵匡胤对待钱俶自然就可以想让你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一言以蔽之,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你钱俶仍然在我老赵的掌控之中,主动权仍在自己手里。
赵匡胤这轻轻的一句,将钱俶的期盼轻轻的化于无形。
不过,为了打消钱俶的疑虑,赵匡胤又宽慰道:“尽我一世,尽你一世。”
那意思是说,只要我在世,就确保你没事。
一打一拉,天威难测啊!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赵匡胤“尽我一世,尽你一世”的话音刚落,却是一语成谶,不久就成为了现实。
临行前,赵匡胤交给钱俶一个包得严严实实的黄色大包袱,郑重其事地告诉钱俶,回国途中打开看看。
钱俶以为又是个贵重礼物,感动得又哭了一会鼻子,再三拜谢之后,启程回国。
回乡的路上,钱俶谨记赵匡胤的嘱咐,小心翼翼地打开了皇帝送的大礼包。
包袱打开了,只见密密麻麻全是奏折,翻开一看,原来,都是宋朝大臣要求皇帝扣押钱俶的奏折。
钱俶不禁冷汗直冒,惊惧之下,泪流满面。
那一刻,钱俶真的哭了,是发自内心的感动。
“官家(宋朝时民间对天子的称呼)独许我归,我何可负恩?”
那一刻,赵匡胤以坦坦荡荡的帝王气度,彻彻底底征服了钱俶。
从此,钱俶每次处理政务,均坐在偏东的位置,而让出北面的正位,以示对大宋皇帝的敬重之意。
不久的将来,这位吴越王也将做出正确的历史抉择。
看着钱俶一行远去的背影,赵匡胤放心了:至此,吴越无忧,江南无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