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帝都运粮事件】
而接下来这件事,就更能看出赵光义的政治实力了。
开宝五年(公元972年)七月,赵匡胤接到财政部(三司)的奏章,汇报称,京城库存的粮食只能供应到明年二月份,为了确保京城粮食的供给,恳请皇上派遣各地屯田的驻军,征集民船,尽快向京城运粮。
赵匡胤看了奏章,勃然大怒,立刻把负责掌管三司的楚昭辅召来,臭骂了一通。
赵匡胤大声地斥责道:“国家没有九年的储备,就称之为不足。你这个财政部长(权判三司)是怎么干的?连个储粮的计划也没有,现在存粮不足了,又病急乱投医,竟然请求朕调动屯田部队,给你去搜刮民船,运送粮食,这些事情难道是仓促之间就可以完成的吗?要你何用?朕不管,你自己去想办法,如果国库储备有缺,小心你的脑袋!”
皇帝的这番狠话,彻底把楚昭辅吓尿了。
这个曾经的报喜鸟,此刻,俨然成了哭丧鸟。
情急之下,他想到了一个人:也只有这个人,才能救自己一命。
于是,楚昭辅出宫之后,直趋目的地:开封府。
楚昭辅紧急求见赵光义,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一股脑的倒了出来,乞求(请注意这个词)赵光义给指条明路,同时尽量帮着在皇帝面前说说好话,帮助自己迈过这道坎。
赵光义好言安慰了楚昭辅一番,答应尽力帮忙。
送走楚昭辅之后,赵光义立刻叫来了幕府的一名谋士陈从信,让他想个万全之策。
陈从信,亳州永城(今河南省永城市)人,史载其“恭谨强力、心计精敏”,是个足智多谋之人,自从进入赵光义幕府之后,一直执掌开封府财政方面的事务,对于筹粮备荒之道熟捻于心,因此,财政部长楚昭辅解决不了的难题,到了陈从信手里,却迎刃而解。
陈从信一针见血地指出,漕运之所以缓慢阻滞的原因,就在于运粮的船工,一日三餐,均需沿途州县供应,对接不好,自然运程缓慢,再加上,没有运期的约束,因此,运输时间过长,成本自然无法控制。
随后,陈从信又给出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第一,根据运输的实际情况,限定运期,确保运输船只按时抵京。
第二,京城码头,实行24小时值班制,安排运粮士卒轮流值班,确保船只到港,立刻卸货。
第三,若严格按照第一、第二条的规定运输,则每运一次粮食,可以节省十天的时间,这样,每条船年运输次数可由三次,增加至四次,运输能力提升30%。
第四,不同的船只运输不同的货物。坚固一点的船只,运输最重要的物资—粮食,破败一点的船只,运输冬天取暖必备的薪炭。确保粮食和过冬的物资都能有足够的储备。
第五,目前京城的粮食定价过低,商人认为运粮无利可图,所以没有积极性。应当适度提高粮食定价,让出利润空间,调动民间商人的力量,确保京城粮食安全。
陈从信的建议,不仅切合实际,而且解决方案系统完备。赵光义一听,如获至宝。
第二天,赵光义亲自上奏皇帝哥哥,将对策和盘托出。
赵匡胤听了,也很满意,于是,下令准奏。
京城储备不足的难题由此迎刃而解,楚昭辅也躲过了一劫。
一个连财政部长都搞不定的难题,却由赵光义幕府之下的一名谋士,轻松搞定。
可见,开封府能人之多,赵光义纳贤之广。
也由此,充分彰显了赵光义集团的政治实力。
【第六十一章明争暗斗】
赵普和赵光义:
一个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宋宰相;一个是坐镇京师权势遮天的开封府尹;
一个专权霸道,拼命维护自己的相权;一个嗜权如命,拼命扩充自己的势力;
在权力的漩涡之中,这两大政治集团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激烈的碰撞。
【冯瓒事件】
首先出招的,是赵普。
起因,还是那个冯瓒。
虽然找个借口把冯瓒弄出了京城,赵普稍微松了一口气,可是,没多久,一个消息令赵普又有点坐立不安了。
原来,冯瓒同志,到了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这个小地方之后,居然干出了大名堂。
当时,由于王仁赡等人在蜀地的胡作非为激起蜀中兵乱,赵普派冯瓒去兵荒马乱的四川,本来就没安好心,成心想给冯瓒出难题,上眼药。
果然,冯瓒到任后没多久,就遇到了大麻烦。
一股3000余人的叛军在后蜀军校上官进的率领下,突然趁夜偷袭梓州城。
此时,梓州城内仅仅只有轻骑兵300人,双方兵力悬殊。
叛军一时攻城甚急,城内军民惶恐不安。
形势危急之时,知州冯瓒立刻站了出来,他大声鼓励手下的将士,称贼兵只敢趁夜攻城,显然只是乌合之众,对付这群流寇,只需凭城据守,待到天明敌军自溃。
同时,冯瓒亲自登城墙坐镇指挥防御,鼓舞士气。
知州冯瓒的身先士卒,英勇无畏的表现,大大激励了梓州守军。
众志成城之下,叛军一时占不到便宜。
待局势稍稍稳定之后,冯瓒又生一计,他叫来打更的更夫,悄悄地告诉更夫,提前打更。
于是,还不到凌晨零点,梓州城内却响起了五更(凌晨3至5点)的打更声。
正在攻城的叛军一听,以为马上要天亮了,于是,立刻停止攻城,迅速撤退。
冯瓒瞅准机会,亲自率军尾随追击,慌不择路的叛军阵脚大乱。
此战,叛军首领上官进被生擒并被冯瓒枭首示众,千余叛军被冯瓒招降,梓州境内遂安定。
冯瓒没有看错,上官进之流果然是乌合之众。
冯瓒智擒上官进的消息,令赵匡胤颇感欣慰。
然而,对于赵普来说,此次偷鸡不成蚀把米,自然不免恨得牙痒痒。
当然,作为大宋的宰相,赵普还是留了后手的。
就在冯瓒赴任四川之时,赵普就偷偷安排了亲信潜伏在冯瓒身边,以奴仆身份做掩护,暗中收集对冯瓒不利的证据。
梓州保卫战之后,赵普加快了收网的步伐。
就在冯瓒任职梓州一年,正准备绩效考核的关键时刻,赵普当初安插的间谍恰当地出现在了京城,并敲击登闻鼓,告御状,称冯瓒勾结监军绫锦、副使李美、通判殿中侍御史李檝等在四川为非作歹、贪赃枉法。
赵匡胤闻言大惊,立刻召冯瓒进京面斥之并启动司法程序,令御史台调查此事。
结果发现,大多为诬告,无法坐实。
赵普眼看煮熟的鸭子要飞,又立刻派人迅速前往潼关,截住冯瓒回京所带的行李,结果发现了金带以及大量的金银财宝、古董珍玩,重要的是,这些宝物都已经打包并贴上了封条,封条之上赫然写着“刘嶅收”。
赵普闻言,不禁大喜。
刘嶅是谁?
刘嶅时任开封府判官,正是开封府尹赵光义的幕僚。
冯瓒在四川搜罗的这些宝物,显然不是贿赂刘嶅的,其目的很明显,是贿赂刘嶅后边的那个靠山:赵光义。
赵普没想到,只是准备收拾一只小虾,却捕上来一条大鱼。
于是,立刻命人彻查此事,把来龙去脉查了个水落石出,冯瓒等人供认不讳,全部签字画押。
赵普拿到罪状如获至宝,具呈赵匡胤。
赵普认为证据确凿,人证物证俱在,准备一举解决,于是下了狠手:向赵匡胤力陈应处冯瓒、刘嶅等人极刑。
赵匡胤起初并不愿意做得太狠,甚至想宽恕冯、刘等人。
打狗还得看主人,赵匡胤想给弟弟赵光义个面子。
赵匡胤暧昧的态度,更是激发了赵普的斗志,赵普意识到,此次若不痛打落水狗,下次可能反遭狗咬,何况,现在证据确凿,自己占理。于是,赵普不依不饶,摆出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大道理,坚决不同意赦免。
最终,各让一步。
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冯瓒被削去官职,流放避暑胜地—沙门岛(今山东省烟台市长岛县)。
刘嶅则仅仅被免去了开封府判官的官职。
赵匡胤,到底,还是给了弟弟一个面子。
第一回合,赵普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