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帝也闹心】
对于赵匡胤来说,宰相贪点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结党。
而赵普恰恰却犯下了这个致命的错误。
早在乾德二年(公元964年)正月,赵普正式拜相,同时也卸下了曾任的枢密使一职。
接替这个职位的人,名叫李崇矩。
按照宋朝的权力构架,中书省和枢密院“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是宋朝中央政府的中枢权力机构。
宰相是中书省的一把手,枢密使是枢密院的一把手。
一个管行政权,一个管军事权,一文一武,堪称大宋最有权势的两个重臣。
赵匡胤之所以要分设这两个职位,目的很明确:文武分权,皇帝集权。
但是,在开宝五年(公元972年)九月,赵匡胤听到了一个他最不愿意听到的消息:
宰相赵普的儿子赵承宗结婚了,娶的恰恰是,枢密使李崇矩的女儿。
这也就意味着,大宋的宰相和枢密使成了儿女亲家。
大宋最有权势的两个大臣,成亲戚了。
这桩婚姻的结果就是:大臣开心,皇帝闹心。
赵匡胤对这件事情非常恼火,很快,他下达了一个重要的命令:
宰相、枢密使今后上朝不得在同一个便殿中等候召见,必须分开。
原来,按照唐朝以来的制度,宰相、枢密使在上朝参拜皇帝之前,一般都在同一个便殿中等待召唤。
赵匡胤此举,显然表达了对赵普与李崇矩结党的不满。
不久,李崇矩府内一个名叫郑伸的门客,击登闻鼓告御状,声称李崇矩收受贿赂,为人请托,并推举管理军器库的大臣刘审琼为证。赵匡胤大怒,召刘审琼当面对质,结果查实郑伸为诬告。
按照宋朝的法律,诬告他人者要反坐,即以其诬告他人的罪名反过来定他的罪。
看来,诬告者郑伸被处以刑罚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可是,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
被冤枉的枢密使李崇矩,被贬为镇国节度使,而诬告者郑伸,被赐同进士出身(相当于大学本科学历),任命为酸枣县政府秘书长(酸枣县主簿)。
诬告者居然当官了?!
可见,赵匡胤对与赵普结成亲家、关系密切的朝廷重臣李崇矩,已经很不满意了。
【第六十章开封府】
事实上,作为大宋的宰相,天子面前第一红人,朝中与赵普关系密切的人并不在少数。
甚至,远在江南的一位重要人物都与赵普往来频繁。
不幸的是,这个秘密又被赵匡胤无意中发觉了。
开宝六年(公元973年)的一天,赵匡胤闲来无事,突然驾临赵普家中。
当时,正值吴越王钱俶遣使给赵普送来一份书信,顺便捎来了十个漂亮的大瓷瓶,正放在会客厅的屋檐下。
赵匡胤不请自来,赵普仓促之间,来不及搬走这些瓷瓶,让皇帝一眼就看到了。
赵匡胤问赵普,这些瓶子里装的是什么,赵普老老实实回答,是海鲜。
赵匡胤说,既然是钱俶送的海鲜,那肯定是上品。
于是,命人打开看看。
结果,瓶封开启,里面居然满满当当,金光闪闪。
原来,全是瓜子形状的黄金。
赵普吓得腿都软了,立刻跪下叩头请罪,语无伦次地说,臣还没有看钱俶的信,实在不知道他送的是黄金啊!
赵匡胤叹了一口气,酸溜溜地说:“受之无妨,钱俶他大概以为国家的事都是由你们这些书生说了算吧。”
说罢,拂袖而去。
显然,赵匡胤对朝中大臣甚至吴越钱俶等人结交赵普很不满。
自古以来,大臣之间朋党势力的扩张,是对皇权的极大威胁,这个道理,赵匡胤不会不懂。
事实上,当时的赵普,的确已经借助其权势,形成了一个大宋宰相势力集团。
一山不容二虎。
随着权势的扩张,赵普集团很快遇到了另一个重量级政治集团的强力阻击。
这个集团,就是以赵光义为核心的开封府官僚集团。
【赵光义的权势】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赵光义被任命为开封府尹。
从此,赵光义主政开封府,治理东京城,成为兄长赵匡胤的得力助手。
同时,赵光义也充分利用开封府尹的地位和权力,疯狂搜罗各色人才,大肆培植自己的政治势力,逐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政治集团。
这些人中,有文人,如:河南洛阳人石熙载,后周显德年间高中进士,文才俊逸,颇通谋略,赵光义成为开封府尹之后,立刻任命其为开封府推官。
这些人中,也有武将,如:孟州河阳人李重贵,曾是寿州节度使王审琦手下猛将,善骑射,有勇力,赵光义知悉此人后,召至帐下用命。
这些人中,还有亡命之徒,如:徐州彭城人王汉忠,形魁岸,善骑射,因失手杀人,潜逃京城,得知赵光义广招人才,遂投奔,被收入开封府。
这些人中,更有阴阳术士,如:宋州睢阳人王怀隐,原为开封城建隆观道士,知阴阳,习天文,更重要的是,这位仁兄还算得一手好命,于是,被赵光义召入开封府。
在这个政治集团中,三教九流,无所不包,文臣武将,无所不有。
尤其是,招纳亡命,蓄养力士,更体现出这个政治集团的不同寻常。
私养部属、培植亲信,这是五代时期武将乱政的常用手法,作为一个经历五代乱局的皇帝,赵匡胤非常清楚这种行为对皇权的威胁。
所以,在赵匡胤的眼皮子底下,除了边关将帅有特别授权,可以招纳亡命、刺探敌情、以备边事之外,其他人,如果谁敢这么做,后果是很严重的。
有两件事,很能说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