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徐温闻之,不禁大喜,于是屡加拔擢,乾化元年(公元914年),徐温加封李昪为检校司徒,正一品,从此,李昪成为了吴国的中枢重臣。

而这一年,李昪刚刚年满二十六周岁。

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粉丝的价值】

李昪的出色表现,虽然令养父徐温非常高兴,但是却令徐温的亲生儿子们非常扫兴。

尤其是徐温的长子徐知训,对李昪可谓是恨之入骨。

其实,徐知训的这个恨也是和父亲徐温的培养分不开的。

徐知训比李昪小,从徐知训小盆友记事的时候开始,每次他调点皮闹点事,父亲徐温同志总会毫不留情地来一顿竹笋炒肉,之后,又煞费苦心地将他与李昪做一个比较,而比较的结果无一例外:徐知训小盆友不如李昪小盆友,每当这个时候,父亲徐温总是要拧着徐知训小盆友的耳朵使劲地晃,告诫儿子要向偶像李昪小盆友看齐。

这样的结果就是:徐知训并没有向李昪看齐,但是帐都算到了李昪头上。

因为是徐温的长子,因此徐知训一向被当做未来的接班人来培养,由于童年的时候,李昪给这位太子爷留下了太多的阴影,所以,成年之后,徐知训逮着机会就想收拾李昪。

一次,徐知训邀请李昪宴饮,同时在酒宴的四周暗伏甲士准备刺杀。李昪接到邀请没有多想,慨然赴宴。

也是吉人天相,由于李昪从小就名声在外,再加上养父徐温不遗余力的宣传,因此李昪在吴国境内的fans还是很多的,甚至徐知训手下的亲信刁彦能也成为了李昪的超级fans。

当日,刁彦能作为行酒吏正好负责斟酒行令的职责,于是刁彦能趁着为李昪斟酒之机,偷偷掐了偶像一下,李昪立刻明白过来,起身便走,逃过一劫。

后来又有一次,李昪从润州赶到广陵觐见吴王杨隆演,徐知训在山光寺设宴招待,又想趁机害他,幸好徐知训的弟弟徐知谏素来与李昪相善,于是徐知谏紧急通知其赶紧逃走。

徐知训得知李昪逃走的消息之后,又急忙授剑于刁彦能,命其追赶,这位李昪的超级粉丝追上李昪之后,和偶像打了个招呼,连签名都没要,就返回了,向徐知训复命称追赶不及,算是交了差。

李昪由此又逃过一劫。

就这样,在各位fans的大力支持和保护之下,李昪总算是化险为夷,平安无事。

但是即使如此,徐知训依然不会善罢甘休,因此李昪的前景似乎还是不太乐观。

可是,正所谓自作孽,不可活,没有多久,徐知训就遭了报应。

【作死的徐衙内】

这位徐衙内为人凶狠残暴,骄奢淫逸,人品一直存在很大的问题。

徐温最初任命他为宣城市长(宣州刺史),徐市长一上任就开始大兴土木、大肆搜刮,在宣州横征暴敛、胡作非为,搞得鸡飞狗跳、民不聊生。

徐温拿他没办法,又将其调回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干点轻松的活—去监督那位傀儡吴王杨隆演。

一向以太子爷自居的徐衙内,这一下就把鸡毛当了令箭,对吴王杨隆演呼来喝去,百般凌辱。

这位杨隆演虽然不掌实权,只是个傀儡,但是好歹他还是名义上的吴国之主,而且杨行密纵横江淮数十年,吴国一带的百姓也曾受过杨氏的恩惠,因此,老百姓虽然并非真心拥戴杨隆演,但至少也不讨厌他,甚至多多少少对杨氏一族也是抱有同情之心的,毕竟杨氏苦心经营三十年创下的这片基业实际上已经落入了徐氏手中。

也正是因为担心民心向背,徐知训的老爹徐温才一直没有走上前台,宁可当活曹操,供着杨隆演,也不愿意正式称帝。

而徐知训却没有这样的觉悟,为了甩甩太子爷的威风,他时不时地要训一训杨隆演,甚至把这位傀儡吴王当做奴仆一般使唤。

徐知训这种把皇帝当小弟的做法,令吴国上下极为反感,其所作所为不得人心。

徐知训对待吴王都如此刻薄,对待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这一来,就惹怒了一位好汉。

【徐衙内之死】

这位好汉就是当时的淮南名将朱瑾。

朱瑾也是唐末著名的军阀,曾经割据一方,后来被朱温暗算,战败投奔淮南,深受杨行密器重。

徐知训少时,朱瑾还曾经教过其武艺,算起来,两人还有师生之谊。

可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徐知训非但不念旧情,反而处处刁难朱瑾,最终惹恼了这位黑煞星,被朱瑾略施小计予以斩杀。

朱将军一人做事一人当,随后亦自杀。

当时,李昪正好驻守润州(今江苏镇江),闻讯后立即带兵赶往广陵,控制局面。

徐温随后从金陵赶来,处理后事。

那时,徐温其余的儿子年纪都不大,而李昪老成持重,治国有方,于是,徐温便命养子李昪坐镇广陵,总理国政。

李昪也由此,名正言顺地登上了吴国政坛的中心。

【吉人自有天相】

李昪镇守广陵之后,有了一个更加宽广的舞台,再加上义父徐温的大力支持,李昪终于得以放开手脚,大施仁政。

李昪内聚名士,外推恩信,简傜薄赋,宽刑易法,吴国上下,尽得人心。

当初,徐知训之死,令徐温大受刺激,亲生儿子实在是太不争气,但是孝顺的义子却如此出息,两相比较之下,徐温对于李昪更加器重。

公元919年,徐温强令杨演隆即吴王位,改元武义,置百官、宗庙、社稷,皆用天子礼仪,除了名头之外,与天子无异。

杨隆演拜徐温为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封徐温为东海郡王。

因此,杨隆演虽然名为吴王,实为无王,真正的实权都在徐温手里。

徐温随后又加封李昪为左仆射、参知政事,李昪从此便成为了义父最为得力的助手。

武义二年(公元920年),当了一辈子傀儡的杨隆演终于郁闷死了,徐温在例行嚎哭一场之后,重新搬出了一个傀儡—另立杨行密四子杨溥为吴王。

安排妥当之后,徐温返回金陵继续当自己的活曹操,仍令义子李昪坐镇广陵执掌国事。

李昪在广陵的几年之间,工作干得非常出色,政绩非常突出,备受士大夫的推崇,很得老百姓的称道,正如史书所载:“温虽遥秉大政,而吴人颇已归昪。”

这种情况,自然引起了徐温的臣属对于未来立储的担忧。

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严可求和行军副使徐阶都是徐温的心腹重臣,这二位不分白天黑夜,二十四小时轮班倒地劝说徐温,要徐温把大位传于亲生儿子徐知询。

徐温并非不知其中的利害,可是扳着指头一比,自己的几个亲生儿子和义子李昪根本就不是一个重量级别的,再加上李昪恭顺孝敬,徐温对这个义子的感情也很深,因此,犹豫来犹豫去,徐温始终拿不定主意。

事情一直拖到顺义七年(927年),徐温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架不住严可求和徐阶的反复劝说,徐温终于准备让亲生儿子徐知询接班,第一步就是准备将徐知询调往广陵,代替李昪执掌军国大事。

宋朝很有趣儿——大宋三百年长篇历史小说连载》小说在线阅读_第9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月润江南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宋朝很有趣儿——大宋三百年长篇历史小说连载第9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