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郭无为的谢幕演出】

郭宰相主动请缨,毛遂自荐,以为主分忧的名义,强烈要求亲自率军决一死战。

看到一直以来在军事方面碌碌无为的郭无为同志突然觉醒,摆出一副大有作为的架势,不明就里的北汉皇帝刘继元不禁被感动得一把鼻涕一把泪。

英明的皇帝立刻批准了郭“勇士”的作战计划。

他拨给了郭无为一千精兵,同时调派了两位大将—刘继业和郭守斌担当宰相大人的副手,为了鼓舞士气,皇帝甚至亲自到延厦门为宰相送行。

临行前,激动无比的皇帝与动机不纯的宰相热烈的握手。

皇帝充满深情地表示要在延厦门等待宰相凯旋而归。

此时,宰相的脸上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在一番生离死别的感叹之后,怀揣着投降梦想的郭无为信心满满地率军出发了。

在郭兔子看来,自己的计谋天衣无缝,他那充满了智慧的兔子脑袋与大宋节度使的官帽实在是相得益彰。

一切似乎都在郭兔子的掌握之中,除了天气。

是夜,就在郭无为率军出发不久,本是满天星斗、万里无云的天气突然风云大变,暴雨滂沱。

当被淋成落汤鸡的郭无为在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好不容易挨到了延厦门外的北桥时,得到的消息却是,他的两个副手,刘继业和郭守斌来不了了。

【灰飞烟灭】

刘将军的借口好像还比较合理,因为他的战马腿受伤,无法骑乘(难道只有一匹马?),所以只好率军返回太原城。

而郭将军的借口实在有点没事找事,由于天气实在糟糕,再加上出门忘记带地图,也没有gps导航,所以郭将军在自己的家门口居然迷了路,已经失去联系。

刘继业和郭守斌如此举动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郭兔子的那点心事已经是路人皆知了。

两位将军不来不要紧,可是要命的是大部分士兵也已经被刘继业和郭守斌带走,身边仅余数十人的郭无为成了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

凭着这点资本去见新主子,注定是讨不到什么便宜的—那赵文度也是拿一个州才换来的安国节度使啊—天下没有无本的生意,这一点,郭无为是清楚的。

更要命的是,大雨完全没有歇下来的意思,“前途”一片渺茫。

倍受打击的郭无为无可奈何之下,垂头丧气地返回了城内。

纸终究包不住火。

郭道士拙劣的演技终于露陷了,一个叫卫德贵的宦官站了出来,在刘继元面前大声揭发郭无为叛国投敌的阴谋。

趁你病,要你命!

屡遭郭无为欺负的众多朝中大臣,也趁机群起而攻之,郭无为的政治生命终于走到了尽头,同理可证,郭无为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刘继元为郭无为的背叛行为开出了最终的罚单:弃市(斩首示众)。

郭无为的节度使美梦至此灰飞烟灭。

【暗战】

郭无为的时代划上了永远的句号。

把门户清理干净之后,北汉皇帝刘继元抖擞抖擞精神,决定再赌一把。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北汉士兵从太原城西门潜出,企图焚毁宋军的攻城器械。

已经吃过一次亏的北汉人显然没有吸取教训,城西的宋军将领正是那位轻伤不下火线的赵赞同志。

脚底板被射穿了都面不改色的赵将军,再次发扬了拼命三郎的优良作风,为了保护国有资产不受损失,赵赞率军与北汉贼寇进行了殊死的搏斗,结果,北汉人扔下了万余士兵的尸体,仓皇而退。

刘继元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当晚午夜时分,宋军营寨外突然人声大作,有消息传来,居然是北汉皇帝刘继元投降了,被胶着的战局折腾得寝食难安的赵匡胤如同打了一针兴奋剂,觉也不睡了,立刻翻身而起,命人大开营门准备受降。

八作使(相当于秘书)赵璲提醒:“接受敌人投降就好像和敌人交战一样,必须小心谨慎,不可以在深夜仓促接受!”

猛然醒悟的赵匡胤立刻派人打探消息的真伪,果不其然,是北汉的间谍在捣鬼。

太原的战局就在双方谍中谍的反复暗战中纠缠不清。

【鸡肋】

赵匡胤自从平定二李之乱后,基本上就不再亲临战阵了,甚至连后蜀动乱的两年里,赵匡胤也没有亲自出马。

此次攻伐北汉,赵匡胤不惜御驾亲征,为的就是一鼓作气,一战而下,本以为一定是势如破竹、马到成功,没想到遇到了北汉顽强的抵抗,甚至在掘开汾河、水淹太原的情况下,仍然奈何不得区区一座孤城。

从二月出兵到五月围城,数万大军云集太原城下,刀砍火烧,水淹炮轰,却始终无法撼动城池,劳师费力却收效甚微,这自然令赵匡胤脸上无光,焦躁不安。

主忧则臣死。

为了替主分忧,赵匡胤身边最精锐的侍卫亲军主动出击,禁军东西班指挥官(东西班都指挥使)李怀忠身先士卒,率部攻城,不幸被流矢所伤,几乎丧命。

眼见侍卫兄弟死的死,伤的伤,殿前禁军总参谋长(殿前指挥使都虞候)赵廷翰同志这下真的动了肝火,他率各班侍卫跪倒在赵匡胤脚下磕头请战,愿以死战。

殿前禁军诸班侍卫身负保护皇上生命安全的重任,全都是百里挑一,以一当十的勇士,万一有个闪失,赵匡胤本身的安全保护都成问题。

在没有绝对的把握之下,赵匡胤自然不会孤注一掷。

于是,赵匡胤果断地拒绝了众侍卫的请求,大宋皇帝亲口表示:“诸位都是我亲手训练的卫士,无不以一当十,所以让你们护卫在我的身边防备万一,同生共死。我宁愿得不到太原,也不能让你们冒生命的风险。”

一番肺腑之言,把身边的众侍卫感动得眼泪洼洼滴。

在危难时刻凝聚人心,显然比大难临头不顾他人安危要高明得多。

赵匡胤的这一手很快收到了实效。

为了报答皇帝的知遇之恩,大宋的文武大臣群策群力,商量对策,大宋社科院研究员(太常博士)李光赞同志建议撤军,同时在上党(今山西省长治市)驻军,夏割其麦,秋收其禾,掠夺北汉的物资,削弱北汉的根基,将北汉一点一点地蚕食。

李博士的建议正合赵皇帝的心意。

此时,正值雨季,宋军水土不服,导致疾病流行,士气衰落,而辽军在第一次救援受挫后,再次派军增援,兵锋已经抵达太原城西,与城内守军遥相呼应,宋军处境非常不利。

当时的战局正如同曹操在汉中之战的局面一样,已成鸡肋之势。

只是赵匡胤碍于面子,不好说出口,如今李光赞的建议给了赵匡胤一个最好的台阶,于是,赵匡胤就坡下驴,在与赵普商议之后,准备撤军。

大军撤退之际,赵匡胤采纳绛县(今山西省运城市绛县)人薛化光的建议,进行了大范围的拆迁安置,将太原附近的民众一万多户迁居到河南、山东等地,同时将忻州(今山西忻县)、代州(今山西代县)的民众,全部迁到宋朝境内。

北汉的劳动力被大举外迁,北汉的税收来源逐渐减少,赵匡胤此举无疑大幅度地削弱了北汉的国力。

国势日衰的北汉注定蹦跶不了多久了。

【反思】

二征北汉,还是打了个平手,北汉的顽强超出了赵匡胤的想象。

更有点黑色幽默的是,北汉的城墙也超出了赵匡胤的想象。

在宋军退兵之后,北汉军民立刻排除城中积水,水位回落之际,太原城的城墙大面积倒塌,一直躲着城中做缩头乌龟的辽国使者韩知范此时却跑出来说风凉话。

韩知范幸灾乐祸地惋惜道:“宋军引水淹城,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他们知道城墙经水浸泡之后不再坚固,极易崩塌的话,则先放水浸泡再泄洪排水,太原恐怕早就落入赵匡胤之手了。”

武将出身的赵匡胤到底还是吃了没文化的亏。

二征北汉的结果,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前朝枢密使王朴所主张的先南后北战略的正确性。

事实上,表面看来,虽然北汉本身的国力不强,可是在北汉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强大的影子—辽朝,由于有辽朝的全力支援,宋军两次征讨北汉均无功而返,这个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辽朝的军事实力不可小觑,赵匡胤最初关于“当今劲敌,唯契丹耳”的判断无疑是正确的。

沉重的事实令赵匡胤明白,要最终解决北汉的问题,恐怕还得假以时日,而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也必定是今后大宋统一战争的总方向,这是不能有根本动摇的,否则因此而激化与辽朝的矛盾,导致双方直接卷入边境冲突,兵戎相见的话,大宋的军事实力尚无必胜的把握,刚刚稳定的国内局势有可能再起波澜。

对于北汉的最佳策略,无疑还是采取逐渐蚕食步步为营的方针最为稳妥,既不至于激化与辽朝的矛盾,又能有效地削弱北汉国力,为最终一举平复创造条件。

而一个更为有利的因素,还在于北汉皇帝刘继元本身。

这位依靠郭无为的政变阴谋得以篡位的继任者,由于得位不正,故而疑心重重,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杀人成了这位继任者最为热衷的游戏,其弟刘继钦,宰相张昭敏,枢密使高仲曦,大将张崇训、郑进、卫俦等均成了刀下冤魂,大规模的政治清洗令北汉朝臣人人自危,在高压统治下,刘继元同志成功晋升为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其专业兴趣亦全面转向了对美女的研究与探索。

为了配合刘继元的个人爱好,那位五台山的继容和尚特地打造了数百副银首饰,献给了刘继元的n个小老婆,于是,北汉太师兼中书令的官帽就从天而降了。

在刘继元的不懈“努力”下,北汉已经不足为患。

宋朝很有趣儿——大宋三百年长篇历史小说连载》小说在线阅读_第8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月润江南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宋朝很有趣儿——大宋三百年长篇历史小说连载第8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