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原!太原!】
3月22日,赵匡胤在太原城南视察军队,并亲自部署攻城事宜:
首先,命大军在临汾河上建造桥梁—方便两岸部队调防和物资运输;
其次,征调太原郊区各地民众数万人,集结于太原城下,挖掘壕沟,修筑碉堡—深沟壁垒围困北汉都城;
再次,任命国防部副司长兼皇帝秘书(兵部员外郎知制诰)卢多逊同志为太原地区政府行政长官(知太原行府事)—展示宋军必胜的决心。
而最狠的一招则是命令民工修筑堤坝拦截汹涌的汾河水。
出此狠招的人正是赵匡胤麾下左神武军团总司令(左神武统军)陈承昭。
如果大家还有印象的话,这位陈总司令曾经是南唐的水军将领,在清口战役中被赵匡胤生擒,从此以后陈总司令就变成了陈总工程师—主要负责大宋王朝的水利工程建设,因此对于水的运用,他再熟悉不过了。
由于太原城是“雄藩巨镇”,并经北汉历届主子用心经营,因此城防坚固异常,其城墙周长四十二里,共有二十四道城门,规模堪与长安、洛阳相媲美,有“天王三京,北都其一”(李白)的美誉,这样一来,宋军要想将太原城团团围住,兵力就显得捉襟见肘了,故而赵匡胤御驾抵达太原城的当日,就有部将建议继续增兵。
陈承昭却力排众议,信心满满地说:陛下身边自有千军万马,为何不用呢?
赵匡胤乍一听,还有点摸不着头脑,陈承昭笑着以马鞭指着汾河,赵匡胤恍然大悟,哈哈大笑,于是命陈总工程师全权负责此项工程。
与此同时,赵匡胤将攻城部队分成四部,分别由帝国最强悍的四员战将率领,全面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
具体部署是,李继勋部驻扎城南、赵赞部驻扎城西、曹彬部驻扎城北、党进部驻扎城东,分别构筑堡寨、立栅安营、深沟壁垒、互相呼应,四部合围太原。
宋军这密不透风的铁桶阵一摆,太原城内就连一只兔子也跑不出去了—郭兔子当然也跑不了。
—
【杨老令公初登场】
北汉皇帝刘继元不甘心坐以待毙,准备组织反扑。
是夜,北汉兵借着夜幕的掩护,悄悄摸出了城,扑向了城西的营寨—赵赞部。
原来当晚,面对着大宋四员攻城大将,北汉的将军们事先不得不集体作了一道单项选择题—往哪个方向偷袭?
曹彬、党进都是不好惹的主,李继勋刚打了胜仗,士气正旺,四个选项中似乎只有赵赞弱那么一点点。
于是,北汉选择了赵赞作为软柿子捏。
可惜,这次北汉显然没有选对正确答案。
事实证明,赵赞并不是软柿子,而是硬核桃。
面对北汉的偷袭,赵赞临危不乱,率领全军沉着应战,正当赵赞身先士卒,率军抵抗之时,一支冷箭飞来,不偏不倚,正好贯穿了赵赞的脚底板,赵将军充分展示了轻伤不下火线的精神,毫不退却,坚守阵地,赵赞的表现令全军为之一振,北汉的突袭并没有冲乱宋军的阵脚。
当晚,隶属党进部的总督察李谦溥恰好率后勤保障部队,在西山砍伐修筑营寨所需的木头,听到山下战鼓齐鸣,人声鼎沸,心知有变,立即率部冲下山来,与赵赞合兵一处,给予北汉军队迎头痛击。
事实证明,在猛将兄李谦溥的手里,伙头军也是精兵!
眼见北汉军队在城西讨不到便宜,刘继元无奈之下,只得再次启用刘继业,数百北汉骑兵在刘继业的率领下奔出东门突袭城东的宋军营寨。
城东是猛人党进的责任田。
听说刘继业敢到他的地盘来找麻烦,党进二话不说,操起家伙就冲了出来,打得北汉兵满地找牙,追得北汉主帅刘继业满世界乱窜,最后刘继业被这个黑大汉逼得跳进壕沟里躲了起来,靠着一根绳索才得以攀上太原城内,逃得性命。
党进得意洋洋地回到营寨呼呼大睡了,如果他知道这次的手下败将在今后历史中的威名的话,我估计党进做梦也会笑醒。
刘继业,原名杨重贵,因战功卓著、有勇有谋被北汉主刘钧赏识,收为养子,赐名“刘继业”,他日后又改名为杨业,被尊称为杨老令公—名动天下的杨家将的老大。
此时,他还只是党进的手下败将。
北汉的数次军事行动均以失败而告终,现在,刘继元只剩下最后一个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