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可是郭威的徒弟啊,谋略大师的嫡传弟子,方略权谋的宗师级人物,李璟这点伎俩也未免太小儿科了。
赵匡胤爽快的收下了礼物。
李璟这边正暗自高兴呢。
谁知,赵匡胤那边已经把贿赂款上交了国库,并将书信上呈柴荣御览,柴荣大喜—真没白疼你—擢升赵匡胤为忠武军节度使。
李璟赔了夫人又折兵,自讨没趣。
中国有句古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赵匡胤的出色表现,有人欣赏,有人害怕,更有人嫉妒。
几乎在李璟施反间计的同时,又有人密告柴荣,称赵匡胤在征伐淮南的战争中,大肆搜刮民脂民膏,装了好几箱金银财宝,正往京城运。
柴荣立刻派人前去调查,结果发现,所谓的几箱金银财宝,其实只是几箱书。
柴荣大惑不解,召赵匡胤问对。
世宗很疑惑:“你拉那么多书干什么?”
赵匡胤很淡定:“臣蒙陛下错爱,忝(tian)居高位,时时感觉读书太少,学问太浅,深恐有负皇恩,因此,每到一处,便用心搜集书籍,闲暇之余,多看多学,增长见识,增进学问,以便能更好地为陛下服务,为我大周效命!”
柴荣恍然大悟,嘉叹许久。
【永远的遗憾】
善于学习,显然是赵匡胤成功的一个秘诀。
不仅仅是读书,他也善于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早在征伐淮南的初期,赵匡胤就十分注重从实战中学习、领悟、掌握战争的规律。
涡口伏击战、六合突击战、智取清流关、勇夺滁州城,一次次火线拼杀,让赵匡胤迅速地在战争中成长起来,其过人的胆识、卓越的谋略在历次作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其身先士卒、赏罚分明的治军风格,更是赢得了军中广大将士的衷心拥戴,赵匡胤的威望和影响日盛。
看到丈夫短短几年就有了如此的成就,妻子贺氏着实为丈夫感到高兴。
妻凭夫贵,贺氏凭籍丈夫的军功,也被朝廷封为了会稽郡夫人,可谓满门生辉,光宗耀祖。
这些年,丈夫赵匡胤在前线奋勇拼杀,妻子贺氏就在家侍奉双亲照顾老小。
俗话说,长嫂如母,身为赵家的大嫂,贺氏也尽心尽力地照顾、管束着两个小叔子:匡义、匡美,为了这个大家族,贺氏真可谓鞠躬尽瘁。
虽然辛苦,但是每每想到丈夫赵匡胤在外杀敌立功,为国效命,声名鹊起,事业有成,贺氏感到由衷的高兴。
只是,自从嫁到赵家来,这些年,夫妻二人总是聚少离多,自然也免不了相思之苦。
有时,做家务累了,她也会偶尔停下来,面向遥远的南方,久久凝望…
期盼着,期盼着:
也许,仗很快就能打完了,丈夫也就可以回家了,到时候,一家人团聚,那该多好啊!
然而,人有旦夕祸福,就在贺氏沉浸在对未来无限美好的期待之时,却不幸染上了重病,虽经反复治疗始终不见起色。
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正月,贺氏带着对丈夫、儿子的无限眷恋,撒手人寰。
对于这位结发妻子,陪着自己同甘共苦的原配夫人,赵匡胤感情很深,妻子的离世,令他悲痛欲绝,只得暂时放下军务,在家办理丧事。
让我们给小赵同学一点时间吧,节哀顺变啊!
【改革!改革!】
赵匡胤可以暂时不过问工作,不过皇帝柴荣可不能闲着啊。
作为后周的当家人,柴荣皇帝的工作干得确实很出色。
在策马扬鞭,征战四方的岁月里,柴荣也没有忘了国内的建设。
其实,道理很简单: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说到底,就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不要以为仅靠兵强马壮就能赢,毕竟肌肉再发达,没有馒头吃,照样得玩完。
因此,柴荣军事上的辉煌成功实际上是建立在国力稳步提升的基础之上的。(就像我们玩三国游戏总是先从内政开始一样,科科。)
短短的五年时间,这位工作狂就从六个方面实行了强有力的改革措施。
第一,人事。
五代十国是个凭拳头大小说话的时代,长期的军阀割据局面造成了一种“重武轻文”的社会氛围,作为当时封建社会最重要的国家人才选拔机制—科举制度则被长时期地抑制,以致于国无良吏,君乏良臣。
作为唐太宗的超级fans,柴荣当然明白“马上得天下,焉能马上治天下”的道理。
还是那句话:军阀的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啊!
没有人才,怎么行!我柴荣再牛,能把活都干了吗?!
因此,柴荣即位之初,就四处搜罗人才,并对后周帝国的人才遴选机制进行了深度的改革。
柴荣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不顾群臣的反对,亲手提拔非进士出身的魏仁浦为枢密使,执掌军国大事,以示其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决心。
接着,柴荣下诏重新开科取士,恢复科举制度,并亲自出题,亲自考核,量才而取,唯才是用。
也正是柴荣在人事制度方面的锐意改革、大胆创新,才使得王朴、魏仁浦、赵匡胤等人得以脱颖而出,在短短的数年之内跻身朝廷高级官员的行列。
【改革是个大工程】
第二,民生。
五代混乱的局面一方面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大量百姓流离失所。
为躲避战乱,很多人遁入空门,皈依佛祖,佛教在这一时期形成了一种畸形的快速发展势头。(中国人得意的时候是儒家,失意的时候是道家,绝意的时候就成了佛家。)
其实,面对战火纷飞的乱世,面对繁重苛杂的赋税徭役,老百姓也是无可奈何,反正不管是看破红尘还是留恋红尘,出家都似乎成了最好的选择。
然而,这种状况势必导致躲进寺庙中只吃饭不干活的和尚尼姑越来越多,造成社会劳动力匮乏,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帝国已经不堪重负。
“唯物主义者”柴荣同志,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决定拿佛教开刀,于是一场史称“世宗灭佛”的运动展开了。
首先,严把审核关。
以后无论当和尚还是尼姑,都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
想当和尚是吧?好的,先填个表。
姓名、年龄、性别…
性别?!我当然是男的啦!女的我就当尼姑去了!
少废话,让你填你就填,上头有规定!
表填完了是吧,ok,找你爷爷、奶奶签个字先。
签完了是吧,ok,找你姥爷、姥姥签个字先。
签完了是吧,ok,找你爹地、妈咪签个字先。
#¥%¥%@#**…
其次,实行冗员淘汰制。
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寺庙裁员,所有的假和尚、假尼姑全部勒令还俗,该服兵役的服兵役,该生孩子的生孩子。
同时全国各大寺院必须编制详细的人事报表,每年报请国家审核,凡是有出公差奔往西方极乐世界的,空出的名额一律注销。
再次,实行寺院政府审批制。
凡是未经政府批准而设立的寺院一律视为非法,全部予以取缔,相关寺庙里的金身佛像全部融化铸成铜钱,充实国库。
柴荣对此有一个生动的阐释:佛教不是讲究布施吗,现在大家都穷得叮当响了,佛祖当然应该舍下金身,布施百姓,拯救苍生啊。
经过这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后周境内当年就废除寺院三万多所,僧尼还俗六万多人,对于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北宋名臣司马光(就是那位砸缸的小盆友)对这场轰轰烈烈的“唯物主义运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若周世宗,可谓仁矣,不爱其身而爱民;若周世宗,可谓明矣,不以无益废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