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消息的南唐皇帝李璟也是悲痛欲绝,追赠刘仁赡为太师(三公之一,至上的荣誉头衔),在宫内置办香案,焚香超度,追思亡灵。
一代名将刘仁赡的逝世,是柴荣的大幸,却是李璟的大不幸。
从此,南唐失去了寿州这块极具价值的战略要地,而更重要的是李璟失去了一位智勇双全的猛将,一位忠心耿耿的直臣。
一滴水珠也能映照太阳的光辉。
纵观历史的长河,寿州保卫战所占的篇幅不大,然而它所折射出来的忠贞、仁义、坚毅、顽强的人格光芒却穿越长长的时空隧道,历久弥新!
难怪后周世宗柴荣评价:“刘仁赡尽忠所事,抗节无亏,前代名臣,几人堪比!”
来自对手发于肺腑的评价才是最为公正的评价!
刘仁赡,真英雄!
【赵匡胤的秘诀】
寿州已下,笼罩在心头将近两年之久的阴霾终于一挥而去,柴荣的心情是格外的好。
寿州是南唐的北大门,如果说南唐是个保险箱,那么寿州就是这个保险箱的钥匙,现在这把钥匙已经牢牢地拽在手里了,柴荣心里的石头自然也就落了地。
然而此时南方的雨季也已经到来,这样的天气对于大规模的远程军事行动显然极为不利。
于是,柴荣决定暂时率军班师回京。
反正钥匙已经装兜里了,什么时候想过来刷个卡,取点钱,小kiss嘛。
在安排好江北战区的整体防务之后,柴荣率大军凯旋而归。
二征淮南之后,赵匡胤凭军功再次获得拔擢,被封为滑州(今河南滑县)义成军节度使,检校太保(名誉头衔),仍兼殿前都指挥使。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赵匡胤已经成为了柴荣眼中的勇将兼福将,别人搞不掂的事,一放到他的手里,全部都能摆平,这就是赵匡胤的过人之处:不仅能干,而且干得漂亮!
【第二十章三征淮南】
经过大半年的休整,后周显德四年(公元957年)十月,柴荣再次集结大军,三征淮南。
此次战役的首要目标直指寿州下游的濠州(今安徽凤阳)和泗州(今江苏盱眙)。
赵匡胤作为后周的主力大前锋,当仁不让地再次领军出击。
南唐军在濠州城东北的十八里滩上建起层层的栅栏,利用四面环水的有利地形,企图阻击周军,拱卫濠州。
十八里滩紧邻淮河南岸,烟波浩渺,芦荡飘香,风景那是相当的优美啊。
这么一个五a级的风景区被南唐部队折腾成了一个大木桶,柴荣不禁皱了皱眉头:
南唐这群傻大兵,把这么好一块休闲绿地整成了一个练兵场,天天舞刀弄枪,凶神恶煞,咋咋呼呼,成何体统?
刀枪棍棒到处乱扔,砸到小朋友怎么办?就算砸不到小朋友,砸到花花草草也不好嘛。
是该好好打扫打扫了!
就在柴荣琢磨着拿骆驼当船用渡过淮河之时,急先锋赵匡胤看出河水不深,骑马涉水完全可行,于是,二话不说,“扑通”一声跨着战马率先跳河里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后周骑兵纷纷效仿,一个接一个地往河里蹦,在南唐部队的眼皮子底下,强渡淮河,抢滩登陆。
对岸的南唐守军完全没有料到赵匡胤有这么一手,一个个看得目瞪口呆。
赵匡胤此举充分证明:在猛将兄手里,马也是可以这样骑的!
还没有回过神来的南唐守军,被迅速登陆的赵匡胤部揍得满地找牙,抱头鼠窜。
很快,环卫队长赵匡胤就如风卷残云般将十八里滩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后周大军在淮河南岸迅速站稳了脚跟。
【濠州!泗州!】
南唐濠州市长(濠州刺史)郭廷谓眼见不敌,准备投降,可是对于郭市长来说,投降是一个技术活:因为郭市长的家人都在金陵,郭市长自己投降不要紧,留在京城的老爸老妈可就惨了。
于是,郭廷谓派使者乞求柴荣给点时间,让他先把离职手续办了。(“臣不能守一州以抗王师,然愿请命于唐而后降。”)
新老板柴荣很大度,批示:同意!
郭廷谓又急急忙忙给李璟打了封辞职报告,要求投降后周。
旧老板李璟倒也通情达理,照样批示:同意!
于是,揣着两份批复同意的报告,郭廷谓献出濠州而降—郭廷谓:我容易吗?我!
柴荣马不停蹄,命赵匡胤领陆军沿河东行,自己则亲率水军顺流直下,水路并进,向泗州进发,很快又在洞口(今安徽凤阳东)大败南唐水师援军,斩首五千,俘虏二千,缴获战船三百余艘。
急先锋赵匡胤充分发扬了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趁势率军直趋泗州,连砍带劈,连削带打,一顿狂殴之下,惊慌失措的泗州守将范再遇举起白旗,献城投降。
赵匡胤严肃军纪,禁止掳掠,入城之后,秋毫无犯,泗州百姓大喜,争相慰劳周军—总算遇到个好领导啊。
仅此一点,赵匡胤与李重进高下立分。
濠州、泗州失陷,南唐淮河防线已经被完全撕开,下一个目标:楚州!(今江苏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