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皇称尊 四
2021-003
听了主帅张敬达的话,副帅杨光远认为,长官的提议不错,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不过也还有改进的空间:既然已经愿意牺牲,干嘛要等到山穷水尽的那一天呢?早点做那事,不是让大家都能早点儿解脱吗?
但杨光远在早年与契丹人交战中折过一臂,自己不便动手,便马上给安审琦使眼色:你来,杀掉张敬达,咱们都得救!安审琦大概有点儿迟疑,害怕当出头鸟:你作为大军的二把手不自己干,交给我这个三把手,完了罪过都算我的吗?于是,张敬达那一天没出事。
而且,此时要杀张敬达还有一定难度。将军高行周知道军心不稳,担心会有人杀主帅,便亲自带着一批精锐卫士,常常跟在张敬达身后,以防不测。不过知人知面不知心,张敬达先起了疑心,对左右说:“高行周最近老跟着我,他究竟想干什么?”高行周听到这话,也不敢在瞎积极了。杨光远等人则秘密联络同党,准备起事。
闰十一月九日晨,按惯例诸将要到张敬达的大帐开会议事,杨光远,很可能还有安审琦等同谋都提前到达,乘着同谋外的高行周、符彦卿二将还没到,动手突袭,一举斩杀了张敬达!
既然张敬达死了,那妨碍大家求生的障碍就消除了,然后,所有将领一致决定:向契丹投降。就连后到的高行周和符彦卿也没有异议。此时,晋安寨内的五万大军基本上都还活着,但那一万匹战马已经被吃掉了五千匹。
敌方五万大军倒戈,相当于双方的兵力对比一下子产生了十万人的巨变,到了这个时候,可以说契丹与后晋的胜利,才真正不再有任何悬念!大喜过望的耶律德光接见了各位降将,这些人中不少他都久闻其名,便一一慰劳,每人赏赐契丹人的皮裘一件、毡帽一顶。众降将像登基时的石敬瑭一样,被迫穿戴着胡服,供胡人皇帝检阅。
然后,耶律德光让众降将引路,进入晋安寨内视察,看到满地的马骨,嘲笑道:“你们真是一群恶汉,都不用盐和酪浆当作料,就吃掉一万匹战马!”虽然实际上被吃掉的战马只有这个数字的一半,但没人敢说契丹皇帝哪里不对。耶律德光又来到张敬达的尸身前,命人好好收葬,并亲自焚香祭悼。随后,耶律德光当着众降将的面,对自己与石敬瑭的部下们说:“你们当臣子的,就应该学习张敬达这样,忠心事主,至死无贰!”
晋安寨大营中的五千匹战马,五万套兵甲被耶律德光接收,运往契丹。五万降兵降将耶律德光不要,全交给石敬瑭,由后晋皇帝重新武装后,充作后晋军队。在完成这个安排之前,耶律德光再对这些投降的将军们说:“好好侍奉你们的新主,不要再有二心了!”绝大多数降将都默默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忍辱偷生,唯有一个马军指挥使康思立羞愤难当,竟然气极攻心而死!
晋安寨已投降,石敬瑭马上派出大量使节,前往各州劝降。太原以北的各州县,大多归顺了后晋,只有少数州县不从。如代州刺史张朗,杀了后晋的使节,继续向后唐孝忠。
端明殿学士吕琦奉旨到前方犒军,这时正走到忻州,遇到石敬瑭派来的使节,立即将使节斩首。然后,吕琦劝忻州刺史丁审琦说:“之前胡虏经过城下,对城池都不多看一眼,可见其心不在小,等他们还师,全境必定不能保全!不如乘契丹人还没返还,早点儿率全城军民撤走,经五台去镇州避难。”
丁审琦先是同意了,但临出发又反悔,关闭内城,不肯离开。吕琦身边的军人想马上进攻内城,吕琦制止他们说:“国家都到什么时候了?咱们还要自相残杀吗?”随后,吕琦带着愿意离开的人离开,丁审琦等他们一走,便向契丹投降。
儿皇称尊 五
2021-004
晋安寨唐军投降后的第三天,耶律德光与石敬瑭稍稍消化了他们的胜利成果,实力大增,决定挥师南下,攻灭后唐。出征前,石敬瑭准备让一个儿子留守太原,但在干爹面前,干儿子家是没有内政的,石敬瑭不敢擅自作主,特地让自己儿子们站成一排,请示耶律德光挑选决定:您看哪个孙儿合适?
据记载,石敬瑭至少有六个儿子。其中,长子石重殷(或名石重英)和排行不明的石重裔(或名石重胤)已经在洛阳被杀,幼子石重杲夭折,留在太原的还有三个,分别是李皇后(即后唐的晋国长公主)唯一的亲子楚王石重信,生母不详的寿王石重乂,以及未成年也未受封的小儿子石重睿。除了三个儿子外,石敬瑭原本有个大哥叫石敬儒,已去世多年,石敬瑭收养了大哥的遗子石重贵,视如己出。有趣的是,虽然石重贵只是侄子,但样子却比几个亲儿子长得更像养父石敬瑭,此时他也一起站出来,接受干爷爷的挑选。
耶律德光一眼便看中了这个小一号的“石敬瑭”,指着石重贵说:“就选这个大眼睛的孙子吧。”契丹皇帝大概没有想到,相貌相像的人,行为可不一定相像,有乖儿子不一定有乖孙子,不过那些是后话了。
闰十一月十二日,契丹与后晋联军进至团柏谷,向赵德钧大军发动攻击。赵德钧的此前的一切骚操作都输得一干二净,在看到远比自己强大的联军杀至时,终于完全暴露了他隐藏已久的懦夫本色:他抛下大军,与赵延寿一起,在银鞍契丹直骑兵的保护下拔马先逃,奔往潞州(今山西长治)!
连主帅都临阵脱逃,其他人哪还有心思抵抗?于是团柏谷的数万大军瞬间崩溃,各自奔逃。符彦饶、张彦琪等逃往孟州,刘延朗、刘在明等逃往怀州,参与救援晋安寨的后唐各军,只有范延光因坚持不与赵德钧合兵,得以率他的两万人马全师而退。
就在几年前,后唐这些军队还曾经给予过契丹军多次重创,打得契丹人数年不敢南下,可到现在也没过多久,后唐军基本上还是那批后唐军,契丹军也还是那批契丹军,谁能想到,再战一次后唐已变得如此不堪一击!哪像有些网文说的:只要有强军,将帅就不重要啊?
闰十一月十四日,刘延朗、刘在明逃到怀州,给停驻于此的后唐皇帝李从珂,一骨脑带来了石敬瑭称帝、张敬达被杀、晋安寨投降、团柏谷惨败等四个惊天动地的坏消息!李从珂惊得目瞪口呆,毫无疑问,自己大势已去,社稷沦丧无可挽回!但心头残存的一丝侥幸,让他还想挣扎一下,便召群臣商议:现在怎么办?
多数官员提议:现在只有范延光的两万天雄军(魏博军)还没有损失,皇上应该前往魏州,接手这支军队。只要天雄军还在,契丹人必定不敢无视侧翼的危险,南下洛阳。
李从珂略有动心,想到李崧与范延光的私交不错,便命群臣退下,独留李崧,想听听他的意见。
薛文遇大概没听清楚,他见李崧留下,以为李从珂要像以往一样,召见心腹学士们密商,便也跟着李崧走进后厅。
李从珂一看见几个月前,还被他夸奖为“天赐贤辅”的薛文遇,顿时脸色骤变,勃然大怒!李崧一见皇帝面色不善,急忙悄悄踢了薛文遇一脚,薛文遇这才反应过来,急忙退出!
看着逃走的薛文遇,李从珂仍怒不可遏,对李崧说:“我一看见这个混帐东西,就气的浑身颤抖!如果不是他跑得快,我恨不得抽出佩刀,当胸捅他个对穿!”李崧委婉劝道:“薛文遇不过一小人,见识浅短,只会出些误国的馊主意。但事已至此,杀了他也于事无补,反而让人笑话罢了。”
顺便提一句:从此以后,史书上再也没有记载过有关薛文遇这个人的任何事迹。由于李崧的以德报怨,他大概没有死于自己闯下的大祸(虽然他只该负次要责任,毕竟决策者是李从珂自己),而是弃职逃生,躲到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终老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