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身死 四
2019-111
而这次征蜀的东南路军,严格来说,根本就不是后唐军队。
当初,高季兴朝见李存勖时,曾建议攻伐前蜀,现在到了兑现承诺的时候了。李存勖顺势命高季兴率本镇人马沿长江逆流西上,进攻夔(今重庆奉节)、忠(今重庆忠县)、万(今重庆万县)三州,牵制蜀军的行动。
为了给高季兴增加参战的积极性,李存勖还说了:只要攻下来,这三个州就划归荆南管辖。高季兴这一路军的数量不详,以南平王(李存勖在同光二年三月封高季兴为南平王)有限的实力推断,虽估计不会少于一万,但最多应该也超不过三万人,只能当陪衬,主战场必然在北。
总之,即使将伐蜀的两路军队合并计算,最多也到不了十万人。这规模不算太小,但也不是特别大,因为战争不可能是单方面的事,这两支军队能否有效实现他们的战争目标,还要对照一下他们对手的实力。
据《前蜀后蜀史》估算,前蜀拥有的总兵力大约在二十万左右。咋一看,这个数字有后唐伐蜀军队两、三倍之多,好象数量优势在蜀军一方,但因为这些军队是分散配置于前蜀各藩镇的,一旦摊开了,每处地段的兵力都不是太多。结果到稍后的战争进程中,蜀军竟没有取得过哪怕一次对阵的兵力优势。
九月十八日,集结完毕的后唐伐蜀大军离开都城洛阳,分成李绍琛(康延孝)指挥的前锋(包括步兵一万,骑兵三千),和郭崇韬指挥的主力两拨,正式挥师西进。
巧的是,唐军开拨后没几天,前蜀皇帝王衍也正统兵北上,应天雄节度使王承休的奏请,前往靠近唐蜀边界的蜀方重镇秦州(今甘肃秦安)。咋一看,好象是前蜀方面获知了唐军进犯的情报,王衍前往御敌。但我们已经知道,这两件事实际上并无关联。
关于王衍此次北上,古史有一种传统的解释:说王衍是为了和王承休的美丽人妻严氏幽会通奸,色迷心窍,才兴冲冲地赶往秦州。虽然有大量的证据证明,王衍的确是个好色之徒,但这种说法还是缺乏最起码的逻辑,经不起最粗浅的推敲。如果王衍真对严氏痴迷,那把留在成都不就行了?唐末五代,命将出征,留其妻子为人质,是最正常的操作,都用不着找任何借口。
说到底,这还是孔老夫子留下的那套“善善恶恶”的春秋笔法在作怪,在这一写史原则指导下,好像王衍这种教科书级的昏君,除了荒淫无度(虽然这一点并没有冤枉他)之外,就不应该有哪怕一丁点儿正常的理想和追求,否则会影响他作为反面教材的纯正度似的。至于真实历史是怎样的,反而不太重要。
当王衍和他的大军到达汉州(今四川广汉)时,收到身处前蜀前方的武兴节度使王承捷紧急奏报,说得到情报,后唐大军挥师西上,即将入侵!王衍看似毫不在意,哈哈一笑,喷出了一句大话:“来的好,我正要向天下展示大蜀的武威呢!”
功成身死 五
2019-112
古史对王衍这个反应的传统解释是:王衍不相信唐军真的会来,以为这就是那帮讨厌的大臣们为了阻止他北巡,编造出来的谎言,所以才有峙无恐,有骆驼就不吹牛。你们想吓唬我啊,嘻嘻,吓不着!
不过,我认为王衍虽然在客观上吹了牛,但在主观上却未必,他此时就像贵州那头小毛驴,真的没把即将到来的后唐大军当回事。因为,王衍稍后的一些表现,并不支持古史的解释。在收到王承捷的报警后,王衍继续北上,一路还与他的文人狎客韩昭,中书舍人王仁裕等人多次赋诗言志,抒发豪情。别看王衍这帮人平时作诗多很婉约,这几天的作品却异常雄壮,这里不妨让朋友们欣赏一组比较有代表性的联诗。这一组联诗是大军在过白卫岭时的作品,由韩昭首作,王衍与王仁裕应和。
韩昭写的诗是:
吾王巡狩为安边,此去秦亭尚数千。
夜照路歧山店火,晚通消息戍瓶烟。
为云巫峡虽神女,跨凤秦楼是谪仙。
八骏似龙人似虎,何愁飞过大漫天!
王衍的诗更显雄心万丈:
先朝神武力开边,画断封疆四五千。
前望陇山登剑戟,后凭巫峡锁烽烟。
轩王尚自亲平寇,嬴政徒劳爱学仙。
想到隗宫寻胜处,正应莺语暮青天!
王仁裕的和诗则堪称马屁与豪迈的完美结合:
龙旌飘飖指极边,到时犹更二三千。
登高晓蹋巉岩石,冒冷朝卫断续烟。
自学汉王开土宇,不同周穆好神仙。
秦民莫道无恩及,大散关西别有天!
可见,在王衍和其一二宠臣肆意放飞的想像力中,马似龙人似虎的威武蜀军,已经飞越重重险阻,进据隗嚣的陇右故地,并将大蜀天子的恩泽施及秦地百姓了!
要知道,王衍曾经毫不脸红地写下过:“这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还有“道德虽无取,江山粗可矝。”之类一点儿也不伟光正的诗句,又曾下令史官将林罕的奇文记入史书,根本不再乎是否损及自己的光辉形像。所以王衍写的诗不同于刻意美化自己的常校长日记,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他的真情流露。因此这些诗,也是我认为王衍派王承休出镇秦州,主要目的是为了北伐,以及当他听到唐军入侵时,那句:“吾方欲耀武!”虽是大话,可也是真心话的重要证据。
然而,幸福的感觉常常是短暂的,很快,汹涌而来的后唐大军,就会用骨感的现实,撕碎三位临时豪放派诗人的丰满理想。
十月初,后唐大军过凤翔,进抵宝鸡,远处,巍峨的秦岭已然在望,再向前行,过大散关,就要进入那号称“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了。
这时,在后唐讨伐军主力兵团总指挥郭崇韬手下,有一个叫陈乂的幕僚,他原是后梁奸臣张汉杰的门客,估计没参与过什么大战,不知是看着茫茫群山产生了畏难情绪,还是真的身体不适,他向郭崇韬请病假,请求留在当地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