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功成身死 一

2019-108

虽然蓄谋已久,但李存勖将唐蜀战争正式排上日程表的时间,其实比王衍还要晚一些。《五代会要》记载: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六月,李存勖下诏,向民间收购战马,当官员的可以保留一匹自乘,一匹之外,敢私自藏匿马匹者均要论罪处治。作者王溥在文下加注说,这就是李存勖为马上要开始的伐蜀战争做准备。不过除了伐蜀之外,个人觉得李存勖应该还有加强中央武力,限制民间私人武装的目的。

待准备工作渐渐完成,伐蜀之战已是箭在弦上。九月七日,李存勖召集各宰辅重臣,举行御前会议,讨论出兵的具体事宜。

第一个重要的议题,是由谁来担任大军的统帅。鉴于这次战争的重要性和预计难度,都远低于当年与后梁的战争,且中原受灾,人心不稳,北方又有越来越强大的契丹在虎视眈眈,所以李存勖肯定是不能亲征去钻大山的,主帅人选,只能从众臣中挑选。

此时,在后唐众宦官中,资历排名第一的宣徽使李绍宏,大概因为物以类聚,正与威胜节度使李绍钦(段凝)私交甚好,关系极为亲密。也不知他是不是想为自己这一派人争取兵权,就拿出一位无良广告人的专业素质,做了一次突破常识下限的虚假广告:“李绍钦乃当今盖世之军事奇才,我看就算是孙武、吴起复生,也比不上他!完全可以担当此次大任。”

参会的郭崇韬,一听到李绍宏这段对段呕像的肉麻炒作,恶心地差点儿没把早饭吐出来。而且,郭崇韬其实想的,是由自己去伐蜀,好建下大功,修复一下自己与李存勖之间,因罗贯等事件已经伤痕累累的君臣关系。所以,就算李绍钦(段凝)真是什么军事天才,也不能让他去。更何况就他那两把破刷子,几年前咱们又不是没见识过。

于是,郭崇韬很不客气地扒下“李绍钦”这张马甲,一点儿面子也不给地反对说:“段凝就一个亡国败将而已,根本没什么本事,而且奸诈无耻,只擅长溜须拍马,绝对不能信任!”李存勖显然也觉得太不靠谱,这个提案马上被否决了。

到会的多数人认为,不论才能还是威望,要担当伐蜀之任,最合适的人选莫过于此时后唐军界的第一人(不算李存勖):蕃汉马步都总管李嗣源。郭崇韬自然也不能让这个提案通过,马上提出了一条非常有说服力的反对意见:“如今契丹人的凶焰正嚣张,怎么能让李总管轻易离开河朔呢?”

否决了前两个提案后,郭崇韬顺势提出自己深思熟虑的第三个提案:“魏王(李继岌)殿下虽是国家的储君,但从未立下过什么大功,最好依照本朝先例,让殿下挂帅伐蜀,以便培养在军中的威望。”

话说自唐朝中期以后,就有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任命皇子为天下兵马元帅,然后再任命一个副元帅担任实际上的总指挥。如在安史之乱时,肃宗李亨就任命皇子李豫,也就是后来的唐代宗为大元帅,实际总指挥郭子仪当副元帅。本文前面的例子更夸张,昭宗李晔任命长子李裕为大元帅,朱温为副元帅,结果副元帅不满意,一句话就逼得昭宗将李裕撤掉,改任另一皇子李祚,即后来的昭宣帝为大元帅。尽管都做到这一步了,朱温也仍然没去抢那个大元帅的位子。所以,郭崇韬的建议,更关键的部份,还是由谁来担任副元帅。

功成身死 二

2019-109

虽然出于私心,但郭崇韬这个建议,站在李存勖的角度考虑,也是极为合理的,只是方案更重要的另一半,郭崇韬不能自己说,否则假公济私的色彩就太浓了,要等着李存勖将其补充完整。

果不其然,李存勖顺着郭崇韬的思路发话了:“我的儿子还小,怎么能独自担当此任呢?得给他安排一个有能力副手。”嗯,陛下圣虑极是!郭崇韬只负责点头,不发表意见,。反正按道理来说,既然军界第一人不能去,自然就轮到自己这个军界第二人。只是这时候,不管你有多么想当毛遂,也一定不能学自荐。李存勖停顿了片刻,还是说出了郭崇韬盼望的那句话:“再没有比你更合适的人了。”

郭崇韬得偿所愿,到临出发前,又向李存勖推荐两个和自己关系不错的老朋友:“北都留守孟知祥为人忠信厚道,且多谋善断,此次出征如果拿下西川,那么可以镇守成都的节度使人选,我看再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了;另外,邺都部留守张宪,做事谨慎持重,且有胆有识,可召其入朝为相。”李存勖没有反对,好象也同意了。

九月十日,李存勖正式向天下颁布了了伐蜀檄文,痛批王建辜负唐恩,王衍昏庸无道,而且还不知道自我反省,居然怀有“北顾秦川,东窥荆渚”的侵略野心。宋光葆的计划就是铁证!所以自己虽然不喜欢战争,但也不得不仗义兴师,吊民伐罪!

不过,这些主要是套话,檄文中真正重要的内容是以下这一段:

“三川范围内,有以藩镇投降的人,即可授之为节度使;有以州郡投降的人,即可授之为刺史;有以镇、县投降的人,即可任命其为当地主守官员;有能见机行事,诛杀伪命节帅,以藩镇城池投降的,同样可以任命为节度使;除此之外,有率军五千人以上降者,授之以大郡;三千人以上降者,授之以次郡;一千人以上降者,授之以主将…大军此次出征,所要追究罪责者,只是僭窃大号的伪帝一人,所要拯救的,是蜀中的万千百姓!”

对于原本就不看好王衍的前景,对大蜀天子缺乏忠心的大多数蜀军将帅而言,檄文开出的这些归降条款,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

在出兵的具体安排上,李存勖特任命爱子魏王李继岌为讨伐西川的总司令(西川四面行营都统),名义总领东北、东南两路伐蜀大军。

其中,东北路军是后唐讨伐军的主力,兵力据记载为六万,将从洛阳出发,经关中,越秦岭,走陈仓古道南下,李继岌本人也在这一路。

虽然总司令亲至,但此路大军的实际总指挥当然还是由郭崇韬担任,匡国节度使李令德为副,保义节度使李绍琛(即名将康延孝)为先锋。另外还有西京留守张筠、感化节度使毛璋、静难节度使董璋等大将,以及客省使李严、工部尚书任圜、翰林学士李愚等文臣从征。大军所需的粮草辎重等后勤物资,则就近由凤翔节度使李继曮负责一路提供。

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64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总老师麦加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第64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