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温韬是后梁龙德元年(公元921年)才在赵岩帮助下顶掉王彦章,当上匡国节度使的,在后梁亡国时,他经营许州的时间还不到两年,再加上这个人的品行、能力、名声都比较低劣,原后梁朝臣中,想杀他的人都有不少,在匡国镇内也远远算不上根基深厚。除掉温韬,许州当地出现暴乱的可能性其实也很小。
而放过温韬的危害,郭崇韬已经说得很清楚:忠于大唐,中兴大唐,是后唐王朝软实力的主要基石。李克用父子虽然并非李唐皇室血脉,但毕竟曾被唐朝皇帝加进了皇家族谱,从过继的角度说也是可以拥有继承权的,且有对抗朱梁四十年,重定北方的功业,较之前朝后梁,后唐王朝得国较正,在软实力方面本来拥有一个不错的初始值。可惜,李存勖后来的举措,几乎都是在减少,而不是增加这个初始值,最后成功地让后唐王朝成为整个五代软约束力的最低谷。
身为一国之君,做出的每个决定有如棋手落子。可选择的落点通常有很多,但大多数都是有得亦有失,有失亦有得,难点就在于准确判断得与失的大小和平衡。李存勖本人显然对于软实力,以及其在维系人心方面的重要性缺乏清醒的认识,所以在李存勖的决策中,它常常是被忽略,被舍弃的部份。放过温韬这仅仅是第一次,李存勖以后类似的错误决策还多着呢。
连温韬都可以放过,那是不是意味着李存勖对所有的后梁藩镇都宽大无边了呢?其实也不尽然,下面一个就没这么幸运了。
听到李存勖攻下汴梁的消息,最想拿头去撞南墙的后梁藩镇,就莫过于李嗣昭的二公子,匡义节度使李继韬了。下错注了!都怪你们煽阴风点鬼火,胡说什么河北终究打不过河南,好了,现在才过去几个月,河南怎么就死翘翘了呢?
李存勖处理天下大事当然有自己的逻辑,但他的逻辑存在巨大漏洞,将“军主时代”的潘多拉盒子“完全打开,将尚可控的局面弄到完全不可控的,正是李存勖及其身边人。所谓”五代的问题对封建时代来说是绝症“,可用于后李存勖时代,或者说五代中段,不可用于李存勖本身。
所有大人物都是时代的提线木偶,他们不管做任何事都不会对历史有任何改变,这种很廉价的历史必然论可以将历史解释的很轻松。但它不能把我们变成瞎子,李存勖从鼎盛到失败有清晰的脉络可寻,车载斗量,且经得起逻辑推理的大量记载,岂能用一句:都是虚构的,都是失败者被抹黑来抹煞?
就说现在提到的吧,一方面说他蛋糕不够分,一方面像温韬这么软的柿子,直接送到他手边,他都不肯捏,还怪谁?
(个人认为五代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梁晋争霸到李存勖败亡为前段,此为典型乱世期,这一段的主流是群雄逐鹿,与三国之类的乱世的差别较小;李嗣源被拥到契丹灭后晋为中段,此为非典型乱世期,河朔风气传染了整个北方,下层军人的力量被放大到无以复加;后汉到宋灭北汉为后段,此为正统回归期)
梁亡众生像 六
2019-033
不过现在追究责任也晚了,重要的怎么不让自己随着后梁那艘大沉船给拖到水底喂鱼。或者,咱们跑不了庙但可以跑和尚,抛弃军队和地盘,乔装改扮逃走,去投奔契丹皇帝阿保机?可是,先不说动身出发时左右会不会有二心,会不会自己的属下绑起来向李存勖献俘,关是想想从潞州到契丹隔着千山万水,自己这个全国重点通缉犯,要躲过追捕,穿越如此漫长的危险区,就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就在李继韬迟疑不决,心如汤煮,度日如年之际,后唐皇帝的一道诏书被送到了潞州,内容是赦免李继韬的罪过,征召其前往汴梁朝见(李存勖发出这道圣旨时尚未前往洛阳)。李继韬有点儿动心了,如果能就这样躲过此次大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但怂恿他造反的弟弟李继远反对:“二哥你已经是国家的叛徒了,李存勖怎么还可能容得下你?去和不去,结果都是要死,咱们还不如深挖壕沟,高筑城墙,坐食积粟,还可以多活几天。如果去洛阳,那就早死早投胎!”
不过,也有人(怀疑是传诏的使臣)劝李继韬说:“您的先父令公(李嗣昭有中书令的官职,故称‘令公’)曾为国家立下过大功,当今皇上是您的叔父,都是一家人,而且弘农夫人也在,可以放宽心,去汴梁一定不会有危险。”
李继韬听了,觉得好象也道理。到目前为止,李存勖都在示人以宽大,后梁的节度使到中央朝见李存勖的,还没有一个人被治罪,连温韬都没事。总不见得自己去了,就一定会成为那倒霉的第一个吧?更何况以潞州一隅肯定不足以挡天下,李存勖如果讨伐,自己困守孤城必然是死路一条!如果现在还有求生的机会,干嘛不试一试呢?
注意,这里出现的“弘农夫人”这个称谓,在整部《旧五代史》中仅出现这一次,联系后文,她应该指的是李嗣昭的妻子杨氏。可能李嗣昭的这位妻子,就出身于弘农杨氏这个曾显赫了几百年的仕宦名门吧。
这位杨氏夫人是个精明能干的女强人,尤其精于理财,积累了超过百万贯的家财,现在为了救儿子,正好拿来破财消灾。
于是,杨夫人带上四十万两白银(白银在中国历史上的大趋势是不断贬值的,此时要比后世以白银为主流货币的明、清两朝值钱得多),还有价值与之相当的大量珠宝,与儿子李继韬一道前往汴梁。
李存勖身边受到宠信的伶人、宦官们又迎来了一次大丰收,数钱数到手发软,于是纷纷在李存勖身边给李继韬说好话,反正理由并不难找:如李继韬最初并不想造反,只是受了奸人蛊惑啦;李嗣昭既是皇室至亲,又是一代贤良,不能让忠臣无后啦,等等,都是入情入理。
更强有力的火力,来自李存勖的枕边。杨夫人入宫求见了李存勖的第一宠妃刘玉娘,不但哭泣哀求,动之以深情,更是挥金如土,晓之以厚礼。论在贪婪方面的造诣,刘玉娘在李存勖所有身边人中,都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顶级高手,到手的钱财绝没有不收的道理,所以她也加入李继韬的辩护人行列,充分使用她对那位宠妻好男人的影响力。
夫君呐,嗣昭是多好的人啊!对国家又有大功,您作了天子,可不能对不起功臣,对他的后人下狠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