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血战成德 二十四

李嗣昭的阵亡,是整个成德之战中,晋军蒙受的最沉重损失。这不但是因为从此以后,李存勖身边,又少了一个坚韧正直,一心奉公的重臣,更是因为由此引发的后续伤害,还远不止于眼前这点事。

不过上边也说过,这是中原史书记载的内容,在契丹人的记录中,李嗣昭之死又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

《辽史 太祖纪》和《辽史 萧翰传》中都有记载:当李存勖的军队再一次包围镇州时,成德节度使张文礼又遣使向契丹告急。阿保机便命开国第一功臣述律敌鲁(阿保机的大舅子,幽州之战被李存审、李嗣源击败的那位契丹军主帅)的儿子萧翰为主将,将军康末怛为副,统军救援镇州。他们出手不凡,大败晋军,杀晋军名将李嗣昭,并乘胜攻克了石城县。

显然,李嗣昭只有一条命,不可能死两次。那么,李嗣昭之死,究竟是被成德叛军的残卒射伤不治?还是死在契丹军队手中?中原与契丹的史书,哪一边距离史实更远呢?

可能有人认为契丹人脱离野蛮比较晚,也许会淳朴一些,花花肠子没有汉人多,他们的记载会不会更可靠一些呢?

很可惜,就在本文写作中,我已经发现《辽史》摆了将卢文进与卢国用当成两个人,将吴、吴越、南唐三国张冠李戴的两次大乌龙,其余的小错误更是比比皆是。在本人仔细研读过的古史中,《辽史》的质量之低,首屈一指!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某人经常说谎话,就简单判定:他这一次也说谎了。真相还是需要我们检查两种完全不同的记录,作对比分析,看看它们谁更合情理,谁在逻辑上有可疑之处?

如果李嗣昭真是死于契丹人之手,中原史家有掩饰这一点的需要吗?个人认为,应该没有。汉伏波将军马援说过:大丈夫当战死沙场,马革� 尸,方为善终!将军死于战场不是耻辱,如果是死于强敌之手,较之死于弱敌之手更不是耻辱。史书如果造假,有可能讳败为胜,有可能为了推卸责任,把弱敌说成强敌,但没有把强敌说成弱敌的道理。

与中原的记录相比,契丹人的记录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可以发现一个非常大的破绽:契丹军队救援镇州,击杀李嗣昭之后,乘胜攻占了石城县。这石城县在什么地方?我核对了谭版《中国历史地图册》、《五代十国行政区划史》、《古今地名大辞典》,都无一例外地证明了当时镇州附近根本就没有一个石城县。那当时究竟有没有一个叫石城的县城呢?答案是有的,只不过它远离镇州,却紧挨着契丹设在关内的大本营平州,位置就在今天河北省唐山市东北。

闹了半天,如果按契丹人的记录,他们在镇州城外大败李嗣昭之后,既没有“宜将剩勇追穷寇”,攻击战败的晋军,也没有进镇州与张家帮叛军会师,索取他们渴望已久的金帛和美女,而是“乘胜”哧溜一下…狂奔几百里跑回老家去了!我怎么感觉这更像是在逃跑呢?

显然,对于这一战,契丹人的记载是靠不住的。真相也许是这样的:阿保机接到镇州的再次告急,也再次派出了援军,但援军很可能在途中遭晋军拦截而折回,没有靠近镇州。这也就是中原记载中没有契丹军队参战的原因。但契丹援军南下的消息,有可能被李嗣昭利用,可能就是张处球敢于出击九门的原因。萧翰、康末怛回师,为避免阿保机怪罪,在家门口攻占了一座小县城交差。后来,他们意外地听说李嗣昭死了,就厚着脸皮把这份功劳报在自己头上。

血战成德 二十五

晋军应该没有失利,因为这一战打完,他们仍就停留在镇州近郊,继续保持对成德叛军的军事压力。临终前,李嗣昭遗命,由与他私交甚好的昭义节度判官任圜(“圜”字有两个读音,yuan“元”或huan“环”,不知道念哪个)暂时代理指挥各军,号令与李嗣昭生前无二,以至于城中一时都不知道,他们取得了一个计划外的巨大成功。

李存勖得知李嗣昭阵亡,很震惊,也难过了好几天,然后他做出了两个决定。其一,是调振武节度使李存进出任北面招讨使,接替李嗣昭指挥成德战事;其二,命李嗣昭的儿子们护送其父的灵柩前往太原,陪葬于李克用陵旁。

李存勖的第一道命令很容易得到了执行,看起来合情合理的第二道命令却意外卡了壳。李嗣昭的几个儿子拒绝将父亲归葬于太原,公然率领数千昭义牙兵抗命,要将李嗣昭的灵柩拉回潞州安葬。李存勖闻讯,赶紧派自己的亲弟李存渥追上护灵队伍,与他们解释沟通。没想到李嗣昭几个儿子都很凶悍,一点儿不给小叔面子,竟拔出刀来,威胁要杀李存渥,吓得李存渥只得快马逃回。双方就这样,撕破了脸皮。

李嗣昭的儿子们,为什么宁可冒着与李存勖作对的巨大危险,也不肯将父亲葬于太原呢?难道是潞州那块墓地的风水特别牛逼吗?

其实李家兄弟又没看过《鬼吹灯》,对风水哪有这么再乎?他们的考虑是非常现实的:老父李嗣昭担任昭义节度使的时间很长(906-922年,共16年),在昭义镇内威望高,人脉广,每个主要岗位上都是咱家的亲戚、门生、故吏。既然条件这么有利,那咱们干嘛不按照河朔传统,将昭义镇变成咱们家的世袭产业呢?

但要继承家产,首要条件是你要够得着。如果按照晋王的旨意,咱们兄弟几个一起去太原,还要安葬守丧,潞州岂不空了出来?晋王随便派个人来当节度使就把它拿走了。因此,为了不让父亲留下的昭义镇不被晋王拿回去,咱们必须尽快回到潞州,把它看的严严的!

李嗣昭这一生,戎马倥偬,总为公事奔忙,很少顾及小家,所以家中事基本由妻子杨氏一手操办,当然也包括对子女的教育,结果等孩子们成人,大多像他们的母亲,一点儿不像他们的父亲。这杨氏夫人的为人,与李存勖最宠爱的侧室刘玉娘颇有几分相似,都是又贪婪又自私。在潞州这十多年,她利用丈夫位高权重,官倒官卖,积攒下了超过百万贯的巨额私财。

据记载,李嗣昭共有七个儿子,他们依序分别叫作:李继俦、李继韬、李继达、李继忠、李继能、李继袭、李继远,全部都由杨氏夫人所生。不过龙生九子,九子不像龙,李嗣昭这几个儿子,除去都遗传了母亲的贪婪外,能力方面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他们一回到潞州,最狡猾的老二李继韬,就把软弱的大哥李继俦给囚禁起来,然后利用父亲留下的余威,发动士卒请愿,拥护自己当昭义留后。李继韬一面装模作样地推辞,一面将这些“群众的呼声”上报给李存勖:晋王您能忍心让昭义镇广大的忠勇将士们失望吗?

本来,晋国直辖区内的各镇节度使,与唐末的多数藩镇是不一样的,他们的地盘是李克用父子一刀一枪打下来的,他们就是晋王的下属,并不是独立或半独立势力。除晋王本人兼任的河东镇外,各镇节度使均由晋王决定任免,基本上不允许父死子继(唯一有可能的例外,是李克用时代短暂担任过邢洺节度使的安知建,怀疑是前任节度使安金俊的儿子,但李克用一旦想要拿掉他,他也只有逃跑的份)。

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57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总老师麦加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第57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