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雄迟暮 七
我怀疑上了年纪的老奸雄王建,智力是不是有点儿开始衰退,是不是开始出现老年痴呆的先兆了?从前面的王元膺事件中,就已经看不出当年那个“贼王八”的奸诈狡猾,显得反应迟顿,几乎是被手下人牵着鼻子走。现在的症状更是变本加厉,竟没有注意到,在做出如此重大的决策时,必须回避直接利益相关方。他的这个想法还没有向朝臣们提出,就先让他枕边人徐贤妃给知道了。
这个聪明的美女大喜,本来她虽然得宠,但她生的儿子王宗衍年纪太小,名份劣势太大,当上太子的机会十分渺茫。不过,老头子既然想改改规矩,让朝臣们选一个太子,那自己儿子的机会就来了,因为选举这玩意儿,是可以用各种方法来操纵的啊!
徐贤妃马上在第一时间找来了自己的心腹宦官,管理御马的飞龙使唐文扆,让他悄悄出宫,找到宰相张格,请其帮忙为自己儿子王宗衍拉票。
请人帮忙,帮的还是大忙,徐贤妃当然不能让唐文扆空着手来,所以在张格就出现了一笔巨款,足足一百镒黄金(一百镒合二千或二千四百两)!
于是,这位在王建眼中,一向廉洁自律的“清官”不淡定了,乐滋滋地收下了唐文扆带来的黄金,并且拿钱就办事,非常有信用地为立太子一事活动开来。
张格先是连夜写好了群臣共同推荐王宗衍为太子的奏章,然后以极高的效率,马不停蹄地拜访的了中书令王宗侃的一大批朝中重臣。张格欺骗他们说:自己接到了皇帝的密旨,想要立郑王为太子,但他老人家希望咱们做大臣们能够体贴上意,先联名举荐。
见张格说的入情入理,王宗侃等人也就信以为真了。反正不管怎么选,这太子之位都不会落到我们这些外人头上,既然皇上已经想好让谁当太子,咱们只要表示衷心拥护,别没事给自己找不痛快就行了。另外王宗衍那个孩子嘛,看起来还行,至少不像他二哥王元膺那么可恶。于是,众文武纷纷在张格写好的奏章上签名,一致拥护王宗衍为帝国的接班人。
等凑够了签名,张格正式把奏章送了上去。已经有老糊涂的王建一看,满朝文武中的大多数人,竟然都拥护王宗衍当太子,不由得深感意外,因为他实在没看来,自己这个小儿子究竟有何过人之处,能把他的哥哥们全都比下去?
放心不下的王建再召来相士,给自己的儿子们相相面。这一招自然难不倒张格、徐贤妃等人,很快,被人悄悄打过招呼的相士,带着夸张的表情惊叹:十一皇子的面相真是贵不可言呐!我数十年来相人无数,从未见过如此贵人!
大臣们的拥护,相士的首肯,可能还有徐贤妃与徐淑妃两位美女,温柔绵绵的枕头风,加在一起,终于让年迈的王建放弃了自己原先的判断,迷失于张格、徐贤妃等人谋划编织出的那张阴谋大网之中。王元膺死后第三个月(也就是李存勖攻克幽州,生擒刘守光那个月),前蜀王建,正式立他的小儿子王宗衍为太子。
王建对这位新太子的厚待,私毫不逊色于旧太子,让其执掌天子六军,并为其开设“崇勋府”(后改称“天策府”),设置幕僚。从为他亲手创建的前蜀帝国尽快步入衰亡的快车道,狠狠踩了一脚油门。
奸雄迟暮 八
无独有偶,后来大名鼎鼎的清朝康熙帝也搞过一次类似的“民主”选太子的活动。那时他刚废掉自己的太子允礽(皇次子)不久,在畅春园召集满汉文武,让众人在他不喜欢的皇长子之外的诸皇子之中,推选一个堪任太子的人选,还信誓旦旦地声称:“众议谁属,朕即从之。”
稍后,选举结果出来了,皇八子允禩得票最多,但谁料老滑头玄烨立即食言,不仅没有“朕即从之”,反而大发雷霆,要严厉追查所有投票给允禩的大臣们:你们是不是结党营私!我一直怀疑,玄烨之所以做出如此自煽耳光,毫无信用的举动,很可能就是他想起了九百多年前,王建第二次立太子的这段典故。
原本自王建称霸蜀中以来,除掉刘知俊就任岐军主将的那小段时间以外,在军事上一直都只有王建欺负他的邻居,从没有王建的邻居敢欺负前蜀。但也许是王元膺之乱的消息传到了外边,让王建的邻居们感到了有机可乘,在此后一年之内,前蜀竟一连遭到两次上规模的入侵。
先动手的是王建最弱小的邻居,荆南之主高季昌。还挑着荆南节度使头衔的渤海王高季昌认为,以前荆南镇的地盘有七个州府(江陵、峡州、归州、忠州、万州、夔州、涪州),而他实际上只控制了其中的三个,瞿塘峡以西的忠、万、夔、涪还被前蜀占有,一直让他心有不甘。现在,高季昌觉得是机会收复“失地”了。
于是,高季昌尽其所能组织了一支舰队,亲自挂帅,逆江而上,进攻巴蜀的东面门户夔州(今重庆奉节)。此时镇守夔州的夔州刺史,正是当年通过向王宗侃进言,促使王建严治军纪从而赢得人心的著名谋士王先成(见前文《称霸三川》一节)。面对荆南大军压境,王先成向他的顶头上司,镇江节度使嘉王王宗寿请领一批铠甲。王宗寿是王建族子,早在王建还在许州贩私盐时就追随左右,前蜀第一级的老资格,他可能对当年王先成当初阻挠兄弟们发财还心怀不满吧,竟在此时乘机给这个下属穿穿小鞋,只发给了王先成一批布袍。
不过事到临头,铠甲不足也得打仗。好在蜀军还有天险可凭,王先成率部据险死守,高季昌一时无法攻下。等荆南军锐气稍挫,王宗寿率军来战,他先在江上架设浮桥,人来人往,显示这是蜀军的补给要道,引诱荆南军队来攻击。高季昌果然中了计,驱动战船向前,欲焚毁浮桥。不想荆南船队进至浮桥边,潜伏于大江两岸的蜀军突然拉起此沉在江里的数条横江铁锁,高季昌的水军顿时就被锁死于大江之上,进也进不得,退也退不得,挤作一团。更霉的是,紧接着风向又突变,大火反烧向荆南舰队,蜀军乘势猛攻,荆南军大败,损失五千余人,连高季昌的座舰都被打沉,他只好紧急跳上一条小艇逃生。
战是打赢了,但事儿没完,轮到蜀军的两位有功之臣相互算帐。王先成悄悄派人进京,打算弹劾王宗寿。王宗寿则更狠,在路上截下王先成的密使,随后以主帅身份召见王先成,将其斩首于营中。王建得知王宗寿擅杀功臣之后,虽然发了一通火,但什么处分也没有。前蜀的纲纪,正在一步步败坏之中。
高季昌败退后不久,前蜀又遭到了更大规模的一次进攻。这次入侵前蜀的,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名声非常小的国家:大长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