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日,汴军孔勍部突至坊州(今陕西黄陵),一举克城。然后,孔勍封锁消息,再乘着大雪的掩护,昼伏夜行,向北进军,于十一月二日凌晨突入鄜州,巷战至第二天中午,全歼守军八千人,生擒守将李继璙,李茂勋以及出征的保大军各级将领的家属全成了汴军的俘虏。
对不起,这一段有个错误,应是“于十一月十二日凌晨突入鄜州”。
兵围凤翔 十五
对李茂贞而言,更加祸不单行的是,城外一粒米、一颗麦都不再能运进城,城中避难的人群却天天都得吃饭,随着外援的断绝,粮食也渐渐供应不上,到入冬之后,凤翔的各个粮仓纷纷见了底。
老天爷对饥寒交迫的凤翔难民,没有显出丝毫的同情心,大雪一场接着一场,天气越来越冷,夺走人们身上因食物不足而越来越少的热量,创造出越来越多无人记录的悲剧。在凤翔城的每一条街巷中,有人冻死、饿死已经不再是新闻,更有甚者,有些将死之人还躺在床上呻*,就被身体稍好的邻居、同伴甚至亲属杀掉,然后再乘着新鲜,把他身上的肉剐下来吃掉!全城宛如地狱。
如果有哪位朋友走背运,一不小心穿越到了天复二年冬的凤翔城中,也不要过份绝望,为了活下去,还是乘你刚穿过去,暂时没有被饿得走不动路,赶紧到集市上购卖些被屠夫们宰好零售的人肉吧。
为什么要吃人肉呢?这是因为死得人多,供货量相对充足的缘故,人肉是你此时能够买到的,最便宜的高蛋白食品了,一斤只要一百文。不过,如果你无法忍住呕吐冲动的话,那只要你穿越的质量好,带的钱足够多,也可以去买五百文一斤的狗肉,体会一下帝王的享受。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时天子李晔能够吃到的最高档食品,也就是李茂贞特供给他的狗肉了。不过,朱温也表示,咱们打仗归打仗,不能让天子饿着冻着,所以不时也会派使者进城,向李晔进献一些食物、衣物之类。李晔害怕李茂贞起疑,每次收到朱温的进献都要先交给李茂贞检查,以示没有勾结。而前景不妙的李茂贞,也对李晔保持着一定的尊重,从未打开先看,更不用说私自挪用。
有了朱、李两位大老板的特别供应,李晔应该算是凤翔城中最不用为衣食发愁的人,可即使这样,大唐天子也还是感到日常生存的艰难。
十二月二十五日,李晔邀请李茂贞及其三个义子,还有当初绑架他来凤翔的李继诲、李彦弼(即三使相中的周承诲、董从实),以及新宰相苏检等人进宫聚餐,向这些人诉苦说:“最近,诸王居住的十六宅中每天都有几个人冻死、饿死,即便是贵为亲王、公主、嫔妃这样身份的人,也只能喝一天稀粥,吃一天汤饼(面条的前身),勉强渡日,可现在也马上要断顿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众人听了,个个面面相觑,人人哑口无言。半晌之后,见大家不发言,李晔道:“我看只有一个办法了,你们快和朱温和解吧!”
说到这儿,朋友们有没有发现一个反常的现象:参加聚餐会的人中竟然没有宦官!原来,就在三天前,李茂贞派自己的军队从宦官手中接管了行官各处的门卫,实行严格的出入管制,即使是韩全诲、张彦弘这样的宦官头面人物,未得李茂贞允许,也不能自由行动了。韩全诲等人这才后知后觉地发现,他们下错注了!
显而易见,对赢得战争已经完全绝望的李茂贞,正盘算着如何将这群狗腿子作为替罪羊牺牲掉,为自己换取一条求生之路。
兵围凤翔 十六
各种大祸临头的迹像越来越明显了:
有一次,韩全诲竟在行宫中被十几名凤翔士卒拦住马头,这些身份低微的大兵,对曾笑傲大唐政坛一百多年的宦官领袖全无丝毫敬畏,破口大骂道:“凤翔全境生灵涂炭,一城军民冻饿而死,都是因为有了你们几个被阉过的家伙!”
另一次,李茂贞的义子,岐军勇将李继昭指着韩全诲的鼻子,破口大骂道:“以前,山南节帅杨守亮一家,就是让杨军容(即观军容使杨复恭)那个阉货给害死的!现在你韩军容也想害死我李继昭一家吗?”
其实这段话的逻辑有点儿混乱,杨复恭是杨守亮的义伯,伯父有难,他挺身护卫,虽然最后战败被杀,但道是他自己的选的,怎么能算被杨复恭所害呢?而且他李继昭只不过一部将而已,与身为节度使的杨守亮也没有可比性,要他的义父李茂贞,才有资格说这样的话吧?
其实,我觉得李继昭之所以如此强词夺里,是他见义父屡战屡败,不少同事都转门庭,也生出二心。拿韩全诲说事,只是他比杨崇本之流稍微要一点儿面子,想给自己的背叛找个勉强说得过去的理由。所以他一骂完,出城投降朱温去了,并恢复原名符道昭。
韩全诲只好找到李茂贞,哭着哀求救命。李茂贞摆出一脸无比的诚恳,雪中送炭地温暖着老战友即将陷入绝望的心:“别往心里去,那些小卒子懂得什么?”然后,李茂贞倒上两杯酒,与韩全诲对饮,来个感情深,一口闷。
在几天前,李茂贞已经秘密给朱温送去一封亲笔信,上边是这么推卸责任的:“我已经调查清楚了,这次导致天子出奔的灾难之所以发生,韩全诲就是罪魁祸首!当时因为变生仓促,朱公您又离得远,尚未到达,我怕天子被劫持到其他藩镇,受到其他坏人的欺负凌辱,才将圣驾迎到凤翔,加以保护。朱公您既然高风亮节,以匡复社稷为己任,那就请您迎圣驾回宫吧,我愿带着凤翔的弊甲雕兵,为您打打下手。”
虽然李茂贞对韩公公的背后一刀捅得如此用力,却也没有影响到此刻两人间那付患难见真情的感人场面!
韩全诲也是在政坛上混久的人,也知道口是心非是政客的基本功,所以他仍然放不下心,又放低身价,病急乱投医地去找早李晔乞求哀怜。内心恨韩全诲入骨的皇帝,也是一脸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真诚:你想哪儿去了?怎么可能害你?
我不知道韩公公被李茂贞、李晔骗信没有,但就算他不信,他也不可能再改变什么了。
天复三年(公元903年)正月初六,李茂贞在禁止宦官在场的前提下,单独晋见李晔,提出重要建议:诛杀韩全诲等宦官四贵,接受朱温的和平条件,恭送天子回京!李晔大喜,这还有什么不同意的?诏准!
护卫行宫的四十名岐军士兵,以十名为一组分头行动,很快将韩全诲等四人捉拿到案,不经审判,立即斩首!另任命第五可范、仇承坦为神策军左、右军中尉,王知古、杨虔朗为左、右枢密使。
李茂贞为了进一步洗刷自己,当夜又将自己的义子李继筠,还有两使相李继诲、李彦弼,以及宦官中的十六名管理人员处决,从而将自己指使劫帝的口灭得干干净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