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马王开湘九

在如此严防死守的精神指导下,当马殷派来的请求友好交往的使节刚刚进入桂州边界,马上就被陈可璠看成了不怀好意的军事间谍,立即驱逐出境。

处于强势地位的马殷,刚刚向南边露出一张笑脸,就让处于弱势的陈可璠伸手扇了一句耳光,你说这姓陈的小子,经历的早期教育该有多失败?对这样严重的挑衅行为,岂能不加以管教?

更何况静江镇地处湘水上游,对湘江平原构成居高临下的地势,以前的卢循、黄巢,未来的太平天国,都是从这里出发,顺流而下攻入湖南,然后势如破竹!这样兵家必争的地方,只要一天不掌握自己手中,则湖南一天不可能安枕而卧!

于是,马殷再给南征的功臣李琼、秦彦晖打个招呼:兄弟们征战辛苦,但咱们还没到马放南山的时候,望大家再接再厉,把桂林也拿下来,从此南顾无忧,一劳永逸!

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十月,李琼、秦彦晖再度出征,他们统兵七千,取道永州,沿湘江逆流而上,进抵全义岭下。

马上就要开打了,防守于岭上的陈可璠认为,大战之前,激励士气乃重中之重,那怎么激励士气呢,给士兵们改善改善伙食怎么样?陈可璠派出小队人马下山,闯进附近的乡村县城,抢走了大批让农夫赖以为生的耕牛(可能其他的家畜、家禽以前就被他们抢得差不多了吧),然后在军营中大开牛肉宴。

桂林的百姓被激怒了。几年前他们还处在文官周元静相对平和的治理下,对这伙湖北来的,打乱他们平静生活的匪军本就没什么好感,平时只是敢怒不敢言罢了,如今他们听说马殷的军队军纪比这伙人好,也比这伙人强大,那咱们凭什么还要受这伙人的鸟气?

几个胆大的乡民悄悄从小路翻过全义岭,求见李琼、秦彦晖,自愿充当大军向导,并介绍说:“这附近有一条隐密的小道可绕过全义岭,经五十里可至秦城,狭窄处只可供一人一骑通过,但静江军没有设防。”

李琼、秦彦晖一商量,认为这个险值得冒一冒,便由稳重的秦彦晖率主力继留在岭北吸引陈可璠的注意力,骁勇的李琼则率精锐骑兵六十,步兵三百,跟着向导,经小路出敌之后。

黄昏时分,李琼的突袭分队悄悄出发,于半夜三更抵达秦城。秦城守军自以为秦城地处后方,所以很安全,没有丝毫防备,李琼部没有遭遇抵抗,翻墙入城,轻而易举地生擒了守将王建武。

第二天一早,李琼让人用绳子牵着在秦城抓获的俘虏,来到全义岭陈可璠防区的背后,请岭上守军欣赏他们的战友。眼见军心将乱,陈可璠只好硬着头皮,声嘶力竭地给士卒打气:大家不要慌,秦城是不可能这么轻易失守的,那些俘虏一定是北军雇人冒充的!

李琼嘴巴的强项是吃肉,不是辩论,懒得和陈可璠争论辟谣,就干脆把王建武的人头砍下来,扔进陈可璠军营,来个事实胜于雄辩。很快,岭上的陈可璠与麾下守军们认出这颗脑袋的确是王建武的原装正版,绝非假冒伪劣,不由得相顾失色。一刹那后,全军像被捅了窝的蚂蚁般乱作一团,人人只有逃生之念,再无抵抗之心。乘着这个机会,秦彦晖从北向南,李琼从南向北,同时对全义岭发起总攻!

这样的战斗自然不会再有什么悬念,李琼、秦彦晖大破静江军防线,生俘包括主将陈可璠在内的守军三千余人。稍后,李琼尽现“老虎”本色,下令:将这几千俘虏全部坑杀,不留活口,以震慑敌军!然后,李琼再下令:全军迅速向桂州挺进。

马王开湘 十

静江军的主力已丧于全义岭,残兵全成惊弓之鸟,从秦城到桂州的八十里间,沿途各军营全部望风奔溃,李琼、秦彦晖同乎是一路小跑冲到桂州城下。数天后,刘士政自觉既无力守城,也突围无望,只得举静江五州向李琼、秦彦晖投降。

李琼、秦彦晖第二次出兵不足一个月,便又攻取了一个藩镇,经过这两轮的南征军事行动,马殷集团的地盘扩大到湘、桂十二州。马殷论功行赏,表奏李琼为静江节度使兼桂州刺史,以这员虎将镇桂林,威慑岭南。

这两轮南征的成功,十国之中马楚王国的骨架算是初步成形了,但要成为一个有生命力的活体,光有骨架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还得在上面长出肌肉,创造出自我造血的能力。否则,就像秦宗权、孙儒两位前辈,虽然也曾以强大的武力横行一时,打下比马殷更多、更富庶的地盘,但只有破坏,没有建设,最终无法保有他们抢到手的东西!是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绝对不能再重蹈他们的覆辙了……

为了在那时相对还比较落后的湘桂之地站稳脚跟,将它开发建设成为能够东抗宿敌杨吴,北防中原进犯的强大后方,乘着湖南暂时没有成为各强藩的觊觎对象,马殷开始了对这块土地的精心治理。在未来的日子里,除了改善军纪,休兵安民,兴修水利,鼓励农桑外,马殷更在高郁的辅佐策划下,发起了可能是五代时期,最具经济学头脑的一系列革新。

马殷、高郁改革的第一个重大举措,是在湖南大力发展茶叶种植业。

前文已经说过,在唐朝,国家专卖制度是除正常两税之外,政府最重要,甚至是最稳定的收入来源。国家专卖类商品第一大项,自然是引爆了唐末大乱的导火索——食盐专卖,年均岁入约二百七八十万贯,而第二大项就是茶叶,年均岁入约八十万贯。并且,随着唐代中叶以后,饮茶习俗遂步向北推广扩散,其贸易量还有遂年上升的趋势,只要把握的好,里面蕴藏着无限的商机与利润。

不过很遗憾,唐代的湖南既不是食盐产地,也不出产好茶叶。

湖南不靠海,也没有大的盐池或盐井,产不了食盐那叫天经地义,换天王老子来也木有办法;但三湘土地肥沃,降水丰沛,气候温和,其实非常适合茶树生长,不产茶只是因为当地风气闭塞,开发程度低,民间缺少种植经济作物的习惯,因而也没有引入良种罢了,而这些,都是可以通过人为努力来改变的。

哪儿有好茶?大家还记得朱温与杨行密刚刚交恶时发生的一件事吗?朱温逮捕杨行密派到汴州的商贸代表团团长唐令回,没收淮南茶叶一万担。没错,当时最上品的好茶出自江淮。

如果朱、杨两大强藩一直睦邻友好,大运河也维持畅通的话,那江淮茶叶可以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和品牌效应,可以轻易将后起的竞争者扼杀于摇篮之中,也就不会有湘茶什么事了。

但朱温与杨行密毕竟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敌对状态,并且在清口之战后,短期内两者谁也吞不掉谁的态势越来越明显,中原与江淮的对峙渐渐常态化,严重的军事对立,使两者间的直接贸易几乎完全中止,并且这样的状态将保持数十年之久。而另一个重要的的茶叶产地四川,由于前、后两蜀同样与中原长期对立,故情况也与江淮相似。

显然,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让湘茶能够迎头赶上的良机!马殷、高郁的高明之处,不仅在于他们看到了这个机会,积极引入茶种,推广种植,更在于他们并不急于分肥,而是让利于民,在湖南取消了茶叶专卖,引入自由贸易,先努力将这块蛋糕做大,尽快抢占原先江淮茶叶在中原的市场份额。

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24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总老师麦加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第24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