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越罗平二
随着自己在浙东的“伟大”程度超过了大禹,董昌回头看看自己拥有的官爵,才发现朝廷真是亏待英雄!你们想想看,假如禹帝在治理洪水、创建夏朝之余,突然一不留神“哧溜”一下穿越来唐朝,你唐朝皇帝才给这位圣君区区一个郡王的爵位,掉不掉份儿?何况某人的伟大还超过了大禹呢。
因此董昌给朝廷上了一道奏章,帮助朝廷纠正这个错误,具体说,就是起码加封自己当越王!但奏章送到长安,就像失联的客机一般,一飞出去就不见了回声。毕竟人家李晔也有难处啊,须知在此时,就连李克用、朱温这样的顶级强藩,都还只是郡王级别。如果没什么大不了的功绩,就封你一个小小的董昌当亲王,那如何向天下其他藩镇交待?只是考虑到大唐朝廷还需要董昌这样的模范赞助商,李晔才选择了不予理睬,而不是一口吐沫喷到他的脸上。
昭宗皇帝的不予理睬,伤害到了董昌那颗萎大的一榻糊涂的心。他当着众手下的面愤愤不平地说:“朝廷太对不起我了!多少年来,我一直带头向朝廷进贡,超额送去的财物多的都数不清了,朝廷却连一个小小的越王都舍不得给!”
像“白头山的天降名将”之类的“萎人”如同气球,都是吹出来的,所以每一个“萎人”的身边,都会有一群忠实的哈巴狗来充当吹鼓手,董昌自然也不能例外。他这一言既出,平日深得其宠信的那些人,如谋士吴瑶、秦昌裕、李畅之,以修建生祠的总工程师王守真等世俗界人士,外加道士朱思远、男巫应智、王温、女巫韩媪等宗教界代表,都不约而同地一起摇起了尾巴:“大王您说的太对了!其实以大王您这样盖世的功绩,当越王都是屈才了,要当就应该当越帝!”
当皇帝!这个合理化建议一经提出,立即把董昌那肥厚的小心肝激动地扑通扑通跳。这是多么美好的计划啊!不过,当皇帝这种事如果处理不好,可是要掉脑袋的!
“萎人”董昌既心痒难耐,又顾虑重重:不知天意和人心能够认可我当皇帝吗?
急主人之所急,想主人之所想,是每一条合格哈巴狗的职业道德,何况董昌身边的哈巴狗还远不止一条、两条呢?
于是几天后,一位据说来自山阴县的老头,自称有大事,晋见董昌说:“大王您躬行仁政,让浙东的百姓人人受益,大家都盼着您早日登基,更好地为民造福!早在三十年前,浙东曾流传过这样一首民谣:‘欲识圣人姓,千里草青青,欲知圣人名,日从日上升。’千里草,是个‘董’字,日上日,是个‘昌’字,竟然与今日大王您的名讳完全相同,可见这不但是民心所向,也是天命所归啊唐代也将皇帝称为‘圣人’)”
董昌听罢,差点儿乐得合不拢嘴,敢情上天都认可了自己的伟大,早在三十前就预令自己当皇帝了!山阴的老头因为帮老天爷带信有功,董昌命令赏给他细绢一百匹,并免除其一家的赋税。
这消息一经传出,马上引起了哄动,这是多么便捷的一条致富新路啊!在吴瑶等人的组织策动下,各种各样的民间请愿团,很快挤满了董昌官邸的大门口。他们有的呈献据说是多少多少年前的民谣、谶语,有的送上各种不知真假的祥瑞,共同表答着一个心声:您要不当皇帝,我们坚决不答应!
董昌很慷慨,来的就有赏,开始每人赏钱百贯,后来因为请愿团越来越多,人数越来越众,赏钱也只好遂步递减,最后改为每人赏钱三百文。
大越罗平三
看到自己的“民意支持率”是如此之高,董昌非常欣慰,又经过与那几位宗教界的哈巴狗协商研究,董昌高兴地向请愿团的群众们宣布:“有句谶语说‘兔子上金床’,那就是在说我呢。我是卯兔年生人,明年(乾宁二年,公元895年)就是卯年,到明年的卯月卯日(二月二日)卯时,就是我的登基之时!”
虽然拥有最高权威的神仙们,已经指定让董昌当皇帝,但作风“民主”的董昌决定还是再召开一次政治协商会议,广泛征求浙东各界人士对自己建国称帝的意见。
毫无疑问,会议气氛基本上是融洽的,多数意见是积极向上,热烈拥护的。但凡事总有例外,其中还是出现了几名与“广大群众的呼声”对着干的顽固分子。
头一个是会稽县令吴镣,他危言耸听曰:“大王你不当个真诸侯把富贵留给后代,怎么倒想当个假皇帝落个自取灭亡?”这叫什么话?简直是脱离群众,自绝于人民!董昌将吴镣全族诛杀,将这条反对意见给和谐了。
随后,董昌又对山阴县令张逊说:“我很欣赏你喔,等我一登基,就任命你主管御使台怎么样?”不识好歹的张逊却回答说:“大王你从石镜镇将起家,到入主浙东,荣华富贵已将近二十年了,怎么不懂得好好珍惜,却要去重蹈李錡、刘辟那些人的覆辙?浙东偏处一隅,虽领有六个支州,但他们其实都不是你的嫡系,你一旦称帝,他们谁会继续听你的号令?到那时只剩大王你一个人,困守一座孤城,充当天下人的笑柄!”董昌不再乎多杀一个,又下令将张逊斩首。
除掉这两个县令,董昌决定向另一个位置更高的人征求意见,那就是浙东的节度副使黄碣。其实在正式会议召开之前,黄碣就多次劝告董昌放弃称帝的念头,甚至还在给朋友的私信里说:“咱们的老大昏头了,居然想着当什么皇帝一统天下,手里捏着根绣花针就想当长矛使!”态度非常的顽固!不过话又说回来,那毕竟是协商会议召开前的事,现在咱既然已经连杀了两只猴子,黄副使就算再笨,也应该懂得抗拒是行不通的,合作才是他的唯一出路吧?
谁知死不悔改的黄碣回答还是老一套:“如今唐室虽已衰微,但天命未改,人心未厌。大王你本是陇亩间一介小民,因受朝廷厚恩才得于位列将相,富贵荣华都至极点!为何要突然变节去自取灭族之祸?我宁可一死做个忠臣,也不会苟且偷生,去跟你当反贼!”期待越高,失望越大,董昌大怒道:“你这个狗奴才,亏我以前这么大力地栽培你,竟然放着好好的太平宰相不当,却急着找死!”他越想越恨,下令将黄碣斩首,人头扔进粪坑,然后又将黄家八十余口全部处死,挖了个大坑群埋。
铲除了这“一小撮”反调分子后,董昌再次“诚恳”地向众人征求意见,这回好了,和谐了,一个反对意见都没有了,称帝提案,全票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