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落平阳七
乾宁四年(公元897年)正月八日,李晔移驾华州后的第七个月,韩建突然向李晔奏报:“据华州防城将张行思等检举,睦王、济王、韶王、通王、彭王、韩王、仪王、陈王共八位亲王密谋造反,准备将臣杀害,然后劫持陛下去河中!”
见此奏报,李晔大惊失色。不过,他并不是因为得知有这么多亲王要谋反而吃惊,昭宗李晔可能大唐二十二代皇帝中,最重亲情,最相信手足同胞的一个(这好象是他唯一强于太宗皇帝的地方),所以才会把新编的禁军都交给亲王们来带。亲王们要谋反?决不可能!但谋反罪是杀无赦的,韩建这么做,难道要借机诛我亲族?
李晔连忙下旨,请韩建进宫(就是原先韩建的官邸),打算亲自向其担保诸王的清白。过了一会儿,传旨的宦官跑回来了,但韩建没有来,他说他病了,不能入宫!
韩建不来,李晔只好命八位亲王前往龙兴寺,求见韩建,伸诉冤屈。八王的冤枉,韩建自然比李晔更清楚,但他既已铁了心要剪除天子的羽翼,当然要把无赖进行到底。
皇子皇孙们卑躬屈膝地来到龙兴寺,却被拦在门外进不了寺。韩建则借题发挥,更加蛮横无理地上疏道:“八位亲王突然无缘无故来到我办公的地方,我不知道他们想干什么,有什么卑鄙图谋!以现在的险恶事态来看,我不能与他们见面!”
李晔差点儿气得吐血,但没办法,再派个宦官去告诉韩建:八王是我让他们去见你的。这回该行了吧?谁知宦官刚出去又回来了,原来临时行宫已经被韩建的军队团团包围,李晔已经无法向韩建“传旨”了!
不过封锁只是单方面的,只是李晔发不出自己的声音,韩建还可以继续向李晔上疏。在他的心腹文书李巨川的笔下,一道又一道强词夺理的奏章,接二连三地甩在了李晔面前:
“皇上如果顾念手足之情,不忍将诸王治罪,那不妨按照我大唐的良好传统,解除他们的职务,让他们回‘十六宅’中居住,多给他们请些品德高尚的老师,好好研究《诗经》、《书经》一类的学问……”
“玄宗朝末年,永王李璘一出江南,就图谋反叛;代宗朝时吐蕃侵入长安,就立广武王李承宏为乱;前朝朱玫造反,也拥襄王李蕴为伪主。可见亲王在外,是国家的灾难……”
“我大唐制度,原本尽善尽美,陛下只要遵循祖制,选贤任能,自然天下大治。何必另行组建殿后四军(即李晔新建的‘安圣’、‘捧宸’、‘保宁’、‘宣化’四军),让人家以为皇家的恩德有厚有薄,偏离了大公无私的正道。而且这四军的来源,都是些混迹街头的无赖流氓,平常都只会惹事生非,危难之际更不会为天子所用!……所以,建议将他们全部罢黜解散!”
李晔的眼前,是这一份接一份咄咄逼人的最后通谍!李晔的耳边,是包围行宫的镇国士卒那越来越嚣张的喊叫!这位倒霉的天子这才悲哀地发现,即使面对韩建这样弱小的藩镇,他也同样毫无还手之力!
帝落平阳八
自己被包围在行宫;禁军的统帅,也就是那几亲王被圈禁在龙兴寺外;中央禁军群蛇无首(因为它们的战场表现实在配不上叫龙),被分散安置各营地,根本无法再实施什么有组织的反抗。
还手是不可能了,那如果抵死不答应韩建的要挟,将会怎样?人质一般都不敢低估绑匪的杀心,愤恨不已的李晔被迫接受了韩建的全部要挟。所有亲王被解除了军职,关进了十六宅;其实就算他们没被解除军职,也不再握有军权,因为殿后四军二万余人,也同样被全部解散,大唐天子从此不再拥有自己的军队;捧日都将李筠,因为在上次保护李晔逃出长安的过程中表现突出,韩建就给他强加了一个莫须有之类的罪名,使李晔被迫下令,处死了这位对自己最忠诚的将军!
消除了囚犯们越狱或是暴动的可能性,韩建对自己的战果还是基本满意的,但考虑到一打一拉才是王道,韩建上疏请求立李晔最喜爱的长子李裕为太子。由于中唐以后宦官的强势,大唐自敬宗以后,就没有一位皇帝,能将皇位传给自己心仪的继承人,所以韩建此举,可算是对皇帝的讨好,可略微安慰一下李晔那颗刚刚遭受重创的心。
关于这件事,韩建的秘书李巨川,正本着没有最肉麻,只有更肉麻的马屁精神,撰写了一篇私史,这篇私史着重歌颂了关于韩建同志如何抚恤小民,如何忠君爱国的种种先进事迹,大名叫作《勤王录》(后来韩建进封许国公,该书又更名《许国公勤王录》)。《勤王录》曰:
韩建高瞻远瞩地预见到,确立皇储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因此请求天子策立太子。天子被其赤诚所动,下诏批准。那天是正月十一,四天之内,太子完成了祭祀天地、列祖的各项仪式,而原本破坏了规矩,执掌军队的诸王也都重回十六宅安心于学问,国本终于稳定下来了!从此各种奸邪小人被轰出宫廷,不再有施展他们罪恶计划的可能;天子心情愉悦,百姓们都在一致赞颂着这一英明的决定……能够在大乱之后,重现这一太平景象的功臣,就是韩建啊!
再说就在李晔困居华州行宫,数着皇历,煎熬于这种“太平景象”的时候,试图将自身势力伸入蜀中的李茂贞,正与企图一统三川的王建,在秦岭之南大打出手。
别看李茂贞在关中基本上所向无敌,欺负皇帝时也神威无比,但与王建的较量却节节失利。乾宁三年(公元896年)正月,龙州(今四川平武东南)被王建的义子王宗夔攻陷;乾宁四年(公元897年)二月,王建派大将华洪等入侵东川顾彦晖,在玄武(今四川中江)大败前来援救东川的李茂贞的义子李继徽;同月,王建的另一员大将王宗播(原名许存),打败了李茂贞的另一个义子李继昭,攻陷入蜀天险剑门关,堵住了李茂贞与顾彦晖之间的联系。
打到这里,屡战屡败的李茂贞已无法有效地援助东川,而东川一旦落入王建之手,李茂贞的山南西道哪还有安全?武力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不可以考虑一下政治解决呢?李茂贞决定试一试走中央路线,毕竟天子现在在我家前小弟韩建手里,应该还是听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