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关中三镇五

我们也知道,昭宗皇帝同样对李茂贞积怨已久,所以当这封奏章送至案头,李晔的怒槽终于被养满蓄爆了!

李晔的愤怒,不是因为李茂贞在奏章中造谣诬蔑,而恰恰是因为李茂贞说的句句都是大实话,毕竟丑陋的实话比丑陋的谣言更加伤人!大唐的天子早就没有了指点江山的实力,剩下的,就只有皇帝这个尊号带来的,最后一层虚伪的威严,李茂贞竟然连这点儿装点门面的面纱都要撕走!他还有没有一丁点儿做臣子的天良?

一直不甘心向命运屈服的李晔,差不多是拍着书案怒喝:“豁出去了,无论如何也要讨伐逆臣李茂贞!”随即,李晔下令,命首相杜让能全权负责这件事。

还有理智的杜让能忙拼命踩刹车,想阻止领导自己的这头倔毛驴去撞墙:“陛下登基为时不算久,可国家已几经磨难,朝廷已经没多少本钱了。李茂贞虽不是那些跋扈藩镇中最强的,却是距离京师最近的!以臣的愚见,朝廷最好不要和他结怨,一旦出兵,万一不胜,再想找后悔药就来不及了!”

可李晔根本听不进去,只顾发泄自己的一腔悲愤:“大唐王室的地位日益卑微,号令出不了国门,这难道不是忠臣志士最该发愤图强的时候吗?《书经》曰:‘药费瞑眩,厥疾弗瘳。’(大致是重病就要下猛药的意思)。朕不能甘当一个孱懦之主苟且偷生,坐视逆臣的侵辱,社稷的沦丧!爱卿你只要准备好出征所需的兵粮辎重,至于具体的军事行动,我会交给几位亲王来指挥。这事不管成败,都不用你来负责!”

杜让能见仅以自己的谏言,已无法阻止李晔的冲动,又劝诫说:“陛下如果一定要出兵的话,至少也应该召集朝中朝外的各位大臣,共同商议,协调一致,合力实现陛下的大志,不能单单交给我一个人啊。”

李晔不满道:“你是朝中的元辅,理应与朕矢志同心,祸福与共!岂能面对重任,就独自逃避?”

杜让能明白了,自己这次是死定了!这位开国名相杜如晦的后人叹了一口气,禁不住潸然泪下,死就死吧,既然立志要做个不辱没祖先的忠臣,那又何惧一死?

他流泪道:“臣官至相位,之所以还没有请退,就是想做点事报答陛下,岂敢逃避责任?且陛下今天想做的,正是实践本朝英主宪宗皇帝的志向。只是实现不了的理想只能叫幻想,如今,朝廷要削藩,论天时已不可行,论大势也做不到!强行去做的话,只怕终有一天,臣纵然如晁错般受死,也不能化解七国之乱带来的灾难了……臣不敢不奉诏,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纵生不能成功,必继之以死!”

说出这段近似于遗言的话后,杜让能留在了政事堂,开始筹划出兵的各项准备工作,忙了将近一个月,都没有回过一次家。

此时,在朝中身居相位,也就是身兼同平章事衔的高官共有五人,除了杜让能,还有以下几人:一度被派去凤翔接替李茂贞,但未能上任的兵部侍郎徐彦若;在讨平杨复恭时立下过特殊功勋的兵部尚书刘崇望;没太大影响力的中书侍郎郑延昌;与这三人相比,剩下一个比较重要,户部侍郎崔昭纬。

关中三镇六

崔昭纬,字蕴曜,一位唐末的高富帅,出身于大名门清河崔氏(就是出了三国崔琰,北魏崔浩的那个家族),并且在唐僖宗中和三年(公元883年)的公务员考试中荣获第一名,状元。可见至少在主考官眼中,崔同学还是位品学兼优的尖子生。

好学生崔昭纬有个最讨厌的前辈:杜让能学长。这倒不是因为杜让能做过什么得罪崔学弟的事,而是出于一位尖子生咄咄逼人的上进心:既然咱们都是宰相,我的考试成绩还比你强,那你的位次凭什么排在我前面?

崔昭纬对自己跃居首辅的光明前途是充满信心的,因为他认为:在大唐朝廷,笑傲官场的秘诀不靠功绩与忠贞,而在于心黑脸厚,以及后台的硬度。只要遵循这一先进理论的指导,对症下药,搬倒杜让能应该是件不太困难的事。

本来依照大唐的光荣传统,公卿们的靠山通常是宦官,但自朝廷的威信日益降低,以及田令孜与杨复恭两位大宦官的相继倒台,阉界星光惨淡,有见识的公卿们与时俱进,把靠山都渐渐换成了握有枪杆子的藩镇们。而在暗中早已勾结上李茂贞等三镇的崔昭纬,无疑就是他们中间的优秀代表。

崔昭纬在朝中的工作性质近似于余则成,每天早上,他到政事堂上班,及时掌握朝廷的,特别是政敌杜让能有关对付三镇措施的最新情报,悄悄记录下来,然后在下班时差人快加鞭急速向李茂贞和王行瑜报告,这个间谍网络的工作效率是很高的,“让能朝发一言,二镇夕必知之”。所以李茂贞很快就得知朝廷将对自己动手,从而提前有了准备。

不过,李茂贞、王行瑜得到的情报也并不完全准确,比如杜让能本来是个反对开战的鸽派人物,但经过了崔昭纬的倾向性过滤,再添点儿油,加点儿醋之后,就成了积极支持皇帝动武的鹰派骨干。李大帅、王大帅,你们以后如果率兵进京,可别忘了有仇的报仇,有冤的报冤呐!

与崔昭纬的美好愿望略有出入的是,李茂贞再接到这些情报后,首先想到的,竟然也不是抓起枪杆子开打。虽然朝廷的武力已经衰弱得不值一提,但毕竟还挑着中央政府的正统旗号,如果和它开战,有可能被其他藩镇抓住把柄,沦为众矢之的。

那有没有和平解决争端的办法呢?

李茂贞果然是位奇人,他的大脑也许远远算不上唐末群雄中最聪明的,但绝对是最有创意的一个,一拍脑袋之后,就破天荒地想出了一条超越时代,被后世无数的政客或革命家们,反复学习应用的好办法。

景福二年(公元893年)八月的一天,长安城中的一千多名流氓地痞,突然有组织地集结了起来,象泰国的黄衫军那样,打着人民的旗号,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他们堵住了官员们上下班的皇城大门,发出七嘴八舌的诉求:李茂贞是人民的好领导,国家的好干部,没有罪,不应该受到不公正的讨伐!

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20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总老师麦加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第20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