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伐李克用 一
大顺元年(公元890年)四月底,三镇大帅请求讨伐李克用的上表都送达长安,打?还是不打?欲重树皇威的李晔虽已有定见,但李克用毕竟非一般藩镇可比,不仅曾对国家立有盖世之功,对他下手难免遭人讥议,更何况这个沙陀人实力雄厚,又在沙场上久经磨砺,可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朝廷纵然用兵,有必胜的把握吗?
事关重大啊!为了在万一打输的情况下,能够将责任推卸出去,李晔决定发扬一下民主,召集三省及御史台全部四品以上的官员开会,共同讨论这一议题。
会上,朝臣们分成泾渭分明的两派,以宰相杜让能、刘崇望为首,百分之六、七十的大臣属于鸽派,都反对讨伐李克用。如果实行无计名投票,那么仗就打不起来了,但问题是,大唐朝廷决策制定机制,实行的并不是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决定方案的关键,其实只需皇帝一票就够了!只是拥有一票否决权的李晔,仍想把它包装成民主决策,所以呢,张浚,你该说话了吧!
曾被李克用埋汰过的张浚,自然是铁杆的主战鹰派,他发挥强项,舌战群儒,吼出了一番豪言壮语:“陛下难道忘了,迫使先帝第二次逃亡山南,就是那个沙陀人干得好事!我以往最担心的事,就是李克用与河朔诸藩镇相勾结,使得朝廷无法控制,再次受其威胁。而今难得宣武、卢龙两大强藩共同请求征讨李克用,这真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啊!只要陛下付我兵权,这件事包在我身上,少则十天,多则一个月,必能平定河东,重树国威!如果我们不作为,坐视良机丧失,将来后悔就来不及了!”
其实还有一个李晔和他都心知肚明的关键理由,张浚没有说出口:李克用是杨复恭的同党,打击李克用,就等于打击杨复恭!
宰相孔纬同张浚不一样,这位孔夫子的后人与李克用没什么过节,但由于他已经同杨复恭结下梁子,所以也附和说:“张浚说得很有道理啊!”
杨复恭当然是反对派,他无法否认李克用曾威逼朝廷的事,只好委婉地劝阻说:“先帝二次逃亡,固然有藩镇跋扈的原因,但当时朝中当权之臣处事不当,也是重要因素。如今大乱稍平,宗庙初定,各种建设都还没有步上正轨,实在不应该轻率用兵。”
李晔突然提出一个高姿态的问题:“李克用毕竟曾为国家立下大功,现在乘他打了败仗,就出兵征伐,天下会不会有人骂我们落井下石啊?”
孔纬没有理睬杨复恭,马上针对李晔的心理负担进行了一番开导:“陛下担心的,不过一时的仁义,张浚的谋略,才代表了万世的利益!臣主管度支,昨天特别计算了一下,目前朝廷的收支状况非常良好,开战所需的粮饷、输送、犒赏等各项费用,至少在一、两年内不会短缺!现在万事俱备,所缺的,只是陛下的决断!”
听到张浚、孔纬二相对讨伐必要性如此有力的雄辩,对胜利前景如此美好的展望,本来就求治心切,倾向于开战的昭宗李晔顺水推舟,拍板同意,不过他又为自己留了一招后手:“那么这件事交给你们两位了,把它做好,不要让我挂心。”今后,事成则功归圣断,事败,那皇上也是有言在先了!
征伐李克用 二
五月,李晔下诏,撤销李克用的所有官职与爵位,逐出李唐的皇家族谱!同时,朝廷调兵遣将,从东南西北四面逼向河东,构成对李克用的合围之势:
西线的讨伐军的主力部队是中央禁军,配以少量关中藩镇军队,以张浚为征剿河东的联军总司令兼安抚大使(河东行营都招讨制置宣慰使),曾监斩秦宗权的长安市长(京兆尹)孙揆当副总司令,王建的老朋友,华州刺史韩建升为镇国节度使(只是升个名义,他的地盘仍旧只有一个华州)担任都虞侯兼粮料使,配合作战。
南线征剿司令朱温,率宣武、河阳诸军,会同张全义,先进攻泽州;
东线征剿司令为成德节度使王镕,率成德军出兵东昭义,牵制河东兵力(王镕乘机要挟中央,承认兵变上台的卢彥威为合法义昌节度使,对这次征讨,却只是出工不出力);
北线征剿司令李匡威,副司令赫连铎,率卢龙、大同联军南下,从背后威胁晋阳。
尽管山雨欲来,李克用却还没有感觉到风满楼,他还在准备再次出兵大同,征讨他的老对头赫连铎。准备工作之一,就是征集军队,这样吧,克恭老弟,昭义不是有一支号称“后院将”牙兵部队战斗力还不错,马上从里面抽出精兵的五百,送往晋阳来吧。
随便告诉大家,“后院将”基本是由西昭义人级成的,当初西昭义背叛孟方立,投降李克用,他们是出了力的。可出力之后,他们并没有等到期望中的厚重赏赐,等来的,却是要他们继续作贡献号召,和一个还比不上孟方立的新长官李克恭,就算换了你,心里能平衡吗?
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现在在河东军主管纠察军纪的官员(军城都虞侯),是他们的一位老熟人,孟方立的弟弟,孟迁!原来孟迁计擒王虔裕,又献出东昭义三州投降之后,李克用竟马上忘记了数年交战之仇,对孟迁十分欣赏,使孟家人在河东,混得竟然比背叛过孟家的西昭义人还强!
李克用也不设身处地替别人想想:假如当初讨伐黄巢的时候,朝廷让赫连铎当你的监军,负责检举揭发你有什么不法行为,你还能安心作战吗?
于是,这五百昭义的“后院将”们走到铜鞮(今山西沁县西南)时,兵变,牙兵们推小校冯霸为首,掉头南下,返回潞州。李克恭忙派牙将李元审出兵阻击兵变部队,反而被打败,冯霸的变兵直抵潞州城下,兵力增加到三千多人。
五月十五日,潞州城内又发生兵变,当初背叛孟方立迎接李克用的主要“功臣”安居受,率乱兵将李克恭与李元审包围在住所,然后放火烧死,自称昭义留后。可冯霸不承认安居受的留后地位,昭义大乱,安居受出逃,在野外被农夫所杀。冯霸乘势进入潞州,也过了一把留后的瘾,不过他知道自己不可能挡得住李克用即将来临的进攻,所以马上遣使向朱温投降,请求支援。
果然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没过几天,昭义兵变的消息就传到了长安,这被视为一个大大的吉兆,文武百官都入宫向皇帝李晔表答了衷心的祝贺。那情形,有点儿像如今灯塔或脚盆国发生点什么坏事,在咱们***论坛上激起的反应。大家乐观地感到:看来李克用集团已经众叛亲离,这次征伐将旗开得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