沇水之战一
朱温收到张全义求救信的时候,宣武军的主力正一分为三,一部份在李唐宾率领下进攻秦宗权,一部份在朱珍指挥下进攻魏博,而他本人正率另一部份兵屯于滑州,为杀进内黄城的朱珍作声援。尽管手头的军队不多,但朱温仍马上坚定了决心:张全义是非救不可的。他立即从手头的军队中抽出一万多人,以心腹大将丁会为主帅,统葛从周、张存敬、牛存节等大将,迅速驰援河阳!
河阳城中的粮食,很快就吃完了,张全义的民兵显然没有从秦宗权、孙儒军队那儿学会吃人肉的绝技,只是发明了将木头剁成碎屑来充饥的奇招,不过这玩意儿吃下去之后,也许肚子可以胀饱,暂时觉得不饿,但真能当食物吗?
张全义有气无力地命人牵来城中最后一匹马,那是他心爱的坐骑,一狠心,下令:“杀了,给将士们喝口马肉汤!”杀马的刀举了起来,却没有刺下去,不是因为心太软,而是因为城楼上瞭望的士兵突然欢呼起来:“大帅,大帅,救兵到了!”
朱温的援军是在头天晚上到达黄河南岸河阴的。离天下闻名的沙陀铁骑已经很近了,主帅丁会没有轻举妄动,他招来葛从周、张存敬、牛存节三员大将,商议作战方案。
也许在讲述宣武军的作战方案之前,我们最好是先来认识一下到会的这几位将军:
主帅丁会,是与胡真、朱珍、庞师古等人一道,最早追随朱温的老部下之一。他原是寿州(今安徽寿县)人,字道隐,出身农家,但他特不喜欢父辈那种除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日子,所以他没有种地,而是进了一个乡间帮人办红白喜事的小乐团。丁会最拿手的活计,是在别人家办丧事的时候,前去陪哭,他发达的泪腺与洪亮的嗓门一起上阵,把气氛渲染得要多悲催就有多悲催。
虽然这个工作很对丁会的胃口,但也有收入不稳定的明显缺点,一段时间没有人死咋办?所以等草军进入淮南,他聚起一帮雄健狂放之徒,加入黄巢的队伍,分属到朱温的辖下。之后多次立功,担任宣武都押牙。还记得押牙这个官名吗?当初唐朝招降王仙芝给的官位之一就是神策军押牙。当然那是虚的,这里却是实的,相当于朱温的亲卫队队长,官不大,但代表了信任。
葛从周前边已经简略提过,他加入朱温麾下的资历略晚,但在与秦宗权军交战中因单骑救主而得到特别提拨。葛从周有勇有谋,英勇善战,是有着“山东一条葛,无事莫撩拨”之誉的宣武一流名将。
张存敬是宣武军中的右骑都将,生于亳州谯县,也就是七百多前曹操诞生的地方,与那位几百年前的狡猾同乡不同,张存敬性情刚直勇敢,为人低调,冲锋陷阵,任劳任怨,当不了经理,但肯定是一位模范打工仔。
牛存节原名牛礼,青州人,原本是诸葛爽的手下,等诸葛爽死后,他既不看好以刘经为首的元老派,也不看好以李罕之为首的黄巢派,对身边人说:“现在天下大乱,得选一个英明之主追随,才有前途。”然后,他就弃职来汴州,投奔朱温了。朱温对这位外地粉丝的来投感到十分高兴,亲自赐名“存节”,字“赞贞”,以示表彰。这次出征河阳,正是故地重游,为大军作向导。这次宣武军因为来的仓促,准备不足,也是靠了牛存节在当地的人脉,说服老乡,用器物、钱帛购买了大批民间储藏越冬用的干桑葚,才解决了军粮问题。
沇水之战 二
尽管组织非常仓促,但应该说,这是一个搭配合理,而且非常团结的领导班子。丁会与众将商议到:“沙陀人听说我军陷于魏博和蔡州两个战场,定然以为我军可用兵力不足,如果来得快,必然来得少,如果要来得多,则必然来得慢!现在我们这么早就到达河阴,定然已经出乎他们的意料,应该乘此机会迅速北渡黄河,示弱诱敌,然后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则胜算很大!”
方针既定,宣武军不再迟疑,迅速渡河,直逼河阳之东的温县。听说东边突然出现了宣武军,正在围攻河阳的康君立与李罕之联军果然非常吃惊,吃惊过后,联军内部产生了意见分歧。主帅康君立的意思是:既然现在敌情不明,不如以不变应万变,先固守营垒,观望一下再说。
不用说,这种缩头乌龟似的对策,理所当然地让康君立的副手,军中头号猛将李存孝嗤之以鼻。
李存孝,原名叫安敬思,蔚州飞狐县(今河北涞源)人。当年李克用据大同反唐时,虽往来转战于燕代之地,戎马倥偬之余,也没有望记对新生力量的培养,经常收留或掳获一些有潜力的少年,加以陪养。安敬思就是在那时被俘掠的。
李克用的眼光还是不错的,安敬思年纪稍长之后,被李克用收为义子,并取名李存孝。据说李存孝每当临阵之时,总是身披重铠,佩带硬弓,一手执槊(很长的重型长矛),另一手挥舞铁挝(也就是流星锤),装备如此之多,活像一个冷兵器时代的兰博,冲锋陷阵,往来如飞。因为这套行头太重,所以李存孝通常都要带两匹马出战,一匹马累坏了,就换一匹马再战。其骁勇绝伦,即使在勇士无数的李克用麾下,也是无可争议的冠军,从而成为沙陀军中一颗正在升起的新星!
相较于五代的大多数历史人物,李存孝的大名可谓鼎鼎,他在后世的评书、小说以及影视剧中,他更被塑造成了类似于超人般,天下无敌的奇幻英雄,堪称五代第一民间偶像。甚至有人创造出了
与小说、影视留给人们的印象不同,李存孝是位脾气很坏的偶像,他的傲气几乎与他的勇猛成正比,在他看来,主帅康君立除了资格老以外,几乎没有别的长处!但你资格老,不过能在自己人面前摆摆架子,还能指望宣武军敬老尊贤?面对匆匆而来的敌人,我军正该以逸待劳,主动出击!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仍胆怯不战,康老将军您丢得起人,我们还丢不起那人呐!
既然是“我们”,也就是说,认为应该主动出击的看法,并非李存孝一人的意见。大将安休休和薛阿檀也表示全力支持,在这些沙陀少壮派军官的坚持下,威望本来就不太服众的康君立被迫让步,同意李存孝、安休休等人率本部军队出击,但康君立、李罕之的主力,仍留在河阳城下。还没开打,河东军已自动降低了自己的优势。
对不起,第六段有点残缺,补完:
相较于五代的大多数历史人物,李存孝的大名可谓鼎鼎,他在后世的评书、小说以及影视剧中,他更被塑造成了类似于超人般,天下无敌的奇幻英雄,堪称五代第一民间偶像。甚至有人创造出了“王不过霸、将不过李”的谚语,让他的勇名冲出五代,走进整个中国古代的前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