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河阳事变 三

河阳的元老系既已不复存在,只剩下黄巢系,那么是不是可以建设和谐社会了呢?

张全义来到洛阳,才发现自己离这个目标还很遥远。秦宗权、孙儒军队的破坏力实在太过人了!让从黄巢军中出来的张全义都叹为观止:大唐曾经的第二大城市(很可能也是全世界的第二大城市)已经到处是残垣断壁,城外的农田中见不到一株禾苗,人烟绝迹;受到尸体养份的滋润,曾经繁华的街道上长出茂盛的荆棘野草,举目四望,处处破烂,一片荒芜,活脱脱一个绝佳的鬼片取景地。

巨大的洛阳城中,还活着的居民不足百户,也就是说,平均一个居民小区(坊)只剩下一家活人了!张全义的部属也不过一百来人,他就将居民和部署全部集中到洛阳城中部的中州,开始艰苦的战后重建。

张全义首先从部下中挑选了十八个比较能干事的人,任命他们为屯将,每人发一面旗帜和一份文告,前往洛阳所属的十八个县城(唐代洛阳在编制上共辖二十个县,但其中有两个县,即河南县和洛阳县设在洛阳城内,相当现在大城市中的区。同样,长安市区也分为长安和万年两个县),设法告诉那些逃亡到山区或外地的人们:孙儒已经走了,现在由我张全义给你们做主,快回到故乡,重建家园吧!

张全义说到做到,对于刚刚回来,还很困难的流民,除提供安全保障外,既不收租也不收税,让他们有足够的机会重置家业。不仅如此,张全义待人宽厚,执法也以宽大为本,除杀人罪外不设死刑,在各地军阀大多习惯于草菅人命的大背景下,尤其难能可贵!

于是,就在短短几年内,不但原先逃走了洛阳居民都回来了,其他地方的流民听说在洛阳可以安居乐业,也纷纷扶老携幼而来。有了人,张全义将其中的青壮年挑选出来,用空闲时间进行军训,组成自卫的民兵,保卫自己的家园和劳动果实。每个县因大小不同,民兵数量可由两千到七千人不等,小股的土匪从此在洛阳一带绝迹。

洛阳及所辖各县重新恢复了繁华,原先所有的荒地,现在都种上了麦粟桑麻,鸡犬之声相闻。在张全义带领下,所有人共同建设,一起努力,终于创造了一个奇迹:在举国战乱的纷扰之下,建起了一个宛如太平盛世的孤岛!

张全义的审美观,似乎与袁隆平院士差不多,据说他经常离开洛阳的府衙,四处巡视下基层,凡看到哪块田地里庄稼长得特别好,都会召集幕僚们一起下马欣赏,并且把田主也叫来,赐予佳肴美酒。

如听说哪家人勤劳致富,粮食获得丰收,或桑蚕养得好,就直接进入农家,唤出他们一家老幼,慰问表扬,赏赐些茶叶、布帛、衣物,或日常用具,比起今天在摄像头下到基层“送温暖”的领导干部,更少些作秀,多些真诚。

反之,如果张全义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哪块田地的庄稼长得特别不好,也要把田主叫来批评教育,甚至打几下板子。如果田主说家里没有壮劳力,或没有牛,张全义就会将乡里四邻一起叫来,责备说:“他家有困难,你们这些作邻居的难道不懂得相互帮助?”

于是洛阳的百姓都传开了:“咱们的张大帅不喜欢歌童美女,看见那些东西从来不笑,只有看见饱满的麦穗,大个的蚕茧,才会笑逐颜开!”

河阳之变 四

听到这些传说,李罕之也笑逐颜开了:“我还以为他张全能混到今天也算个人物,没想到他就是一个庄稼汉而已!”

一相比较,李罕之觉得自己很有资格骄傲,什么劝课农桑、屯田耕作之类的土包子事儿他从来不干,只在打家劫舍中尽显自己的“英雄本色”!不过话又说回来,最近抢劫的行情不太好:北边河东是不能去的,那是老大哥李克用的地盘;南边洛阳也不合适去,张全义毕竟还是咱的小盟弟;东边的朱温也不好惹,可供抢劫越来越少,也越来越穷了。李罕之尽管经常出去“英雄”,但还是觉得钱越来越不够花了!

既然张全义已经把洛阳重新养成了一只大肥羊,不让我剪剪毛岂不浪费?因此李罕之就“合情合理”地将洛阳看成了自己的提款机,还是可以无限透支那种!

每当李大帅的一纸便条从河阳送到洛阳,洛阳市政府的相关官员就得忙开了,多少多少粮食,多少多少布帛,都要按量征收上来,然后及时送往河阳。

一次、两次、三次……李罕之渐渐上了瘾,谁让这种来钱方式,比打劫还要轻松愉快呢?他的贪心越来越大,要价越来越高,逐渐超过了张全义能够承受的程度。一旦从洛阳送来的东西,达不到他便条要求的数量,李罕之就将洛阳的主管官员带上脚镣手铐,拖到河阳一顿好打,以儆效尤!

几次下来,洛阳的官吏百姓,无不忿忿不平,深恨李罕之。为此,张全义又召开会议,为大家作思想工作:“李大帅是我们的首长,他需要的东西,我们再困难,也要尽全力去满足!”

这次会议的精神传到河阳,李罕之更加坚信自己判断的正确性:“庄稼汉”张全义果然是牙签上绑鸡毛——胆子好小啊!

既然洛阳提款机的提款额度还是有其上限,贪得无厌的李罕之决定出兵,打劫他西边的富邻河中(护国)镇。

大家应该记得:河中王重荣曾是李克用最铁杆的盟友之一,而李克用又是李罕之的带头大哥,这不是大水去冲龙王庙吗?

李罕之不这么看:王重荣不是已经被部将常行儒干掉了么?现在河中的当家人,是他的哥哥王重盈。王重盈是杀掉常行儒之后当上河中节度使的,关于他这一行为,公开的解释自然是为兄弟报仇,但也有很多人认为其实是杀人灭口,如果按后一种说法,李罕之的行为就非常“正义”了,更重要的是,不管谁当河中节度使,那里的盐池都在天天生银子,实在是不抢白不抢啊!

文德元年(公元888年)二月,李罕之出动大军进攻绛州(今山西新绛),刺史王友遇抵挡不住,开城投降,李罕之命出征部队戒骄戒躁,乘胜追究去,再攻抵晋州(今山西临汾)。

王重盈见李罕之来势汹汹,难以力敌,急中生智,突然想到:张全义虽然算是李罕之的义弟,但听说李罕之常常他欺压凌辱,他对与李罕之还会是一条心么?李罕之现在把自己的全部嫡系人马都派到河中,河阳空虚,张全义就不会有别的想法吗?

河阳之变 五

于是,一位河中密使,乘夜出城,奔洛阳而去。在洛阳,见到了王重盈派来的密使,了解了河中目前的战况,张全义相信,自己又到了“无需再忍”的时候了!洛阳各县的民兵,迅速而低调地召集了起来,然后张全义亲率这些早把李罕之恨得牙痒痒的将士们,连夜奇袭河阳。

李罕之没想到看似软弱的张全义竟然也会反抗?他毫无防备,河阳三城转眼间就被攻克了,仓猝间,李罕之抛弃自己的家人,独自逃走。但城门已经走不通了,他翻上城墙,一狠心,一咬牙,一纵跳下!不得不夸一句,李罕之尽管作到了军区司令级的首长,也没把功夫落下,从六、七米高的城墙跳下来,也没受什么大伤。他回头看一眼夜色中黑漆漆的河阳城,心中狠狠骂了一声草泥马,然后撒腿往北奔去。

河阳城中,张全义随后宣布:李罕之滚蛋了,自己就任河阳节度使!

李罕之逃到了泽州,向带头大哥李克用求救。只要交情好,李克用几乎就是藩镇中的活雷锋,可以不计自身得失地助人为乐,所以有困难,找克用,没错的。

果然,李克用听说自己的老朋友李罕之遭难了,立即任命李罕之为泽州刺史,先住着,然后向朝廷声明:不承认以张全义为首的非法兵变集团,仍然只承认李罕之为河阳唯一合法节度使!

比起口头声明,李克用的实际动作更加有力,只过了短短十多天,李克用就任命大同兵变时的老将康君立为南面招讨使,统领大将李存孝、薛阿檀、史俨、安金俊、安休休等,会同李罕之余部,共集结了步骑共二万七千余人,大举反攻河阳,为罕之老弟讨个公道去!

此时张全义能够动员的总兵力虽至少在三万以上,但都是些从本份农夫中招募来的民兵,缺乏训练,强项只是维持治安,再加上张全义本人也不以善战知名,以这样的阵容与康君立、李存孝等人率领的沙陀铁骑角逐于野外,那与肉包子打狗的效果差不了太多!

于是张全义收缩兵力,登城固守,毕竟河阳城是挺坚固的,当初李光弼曾据此城,以残败之师大败史思明的虎狼之众。但等张全义一清点仓库,才发现要重现历史是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前首长李罕之的治理下,河阳(孟州)城中的存粮少得可怜!他从洛阳刮来的粮食都弄哪儿去了?张全义来不及探索这个问题,因为有更紧要的难题就在眼前:无粮怎么守城?从洛阳运粮过来?在康君立大军即将兵临城下的情况下,即使运粮队现在就从洛阳出发,等他们到达河阳,恐怕也不可能安全进城!办法只剩下一个:请外援!

张全义一咬牙,下令将自己的妻子储夫人和几个年幼的孩子送往汴州,给他的另一位老朋友朱温当人质,并以此向朱温乞援:“看在老同事的份上,救我一救吧,否则我失败了,李克用就来到你的家门口了!”

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3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总老师麦加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第13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