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为证》
——孙氏的崛起与东吴的建国
内容简介:
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以崛起于江东的孙氏家族为描写对象,全景讲述从东汉末年至三国归晋这百年间东吴政权的兴衰史。
全文以尊重历史为出发点,坚持采正史为纲,年代和人物为主线,兼融小说的笔法,其中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了对当时政治经济、人伦道德的释解,反映了三国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军事、政治斗争,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沧桑巨变,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形象生动的三国人物。
三国之精彩,何止蜀、魏?
-----------
有道是:没有噱头不成话题。
在不影响主线情节的前提下,
这里有基情四射的异姓“兄弟恋”(总角之好);
又有火辣性感的“嫩模组合”(江东二乔);
还有猥琐大叔“雪夜裸奔”的露骨表演(丁奉劫营)......
当然,虽说这些只是噱头,但可以保证它们绝非在下胡诌臆造的,而是统统皆有据可循。目的则是为了用一个全新的视角,向大家讲述一段段精彩纷呈的英雄往事。
楔子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战端四起。
初平二年,术使孙坚击刘表,表遣其将黄祖逆战于樊、邓之间,坚击破之,遂围襄阳。表夜遣黄祖潜出发兵,祖将兵欲还,坚逆与战,祖败走,窜岘山中。坚乘胜,夜追祖,祖部曲兵从竹木间暗射坚,杀之。(《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二)
坚时年三十七。庙曰始祖,墓曰高陵。(《吴录》)
【江东之虎——孙坚】
【荆州之主——刘表及其部下黄祖】
第一章长子袭业
【我为长子】
对于死去的人而言,一切都结束了,但对于活着的人来说,生活还需继续。
尽管,前景看起来并不怎么美好。
因为孙坚死后,必须有人果断地站出来,为其家、其族料理之后的诸多事务,这个人需要收拾剩下的一盘残局,并重新整合力量,以挽救家族出现的衰败之势。
然而,有谁能担此重任呢?
这时候,不仅程普、黄盖等许多孙氏的老部下在看,其盟友袁术,甚至包括敌人刘表也都在看。
【江表十二虎臣之——程普、黄盖】
【伪帝——袁术】
而就在无数道目光的注视下,一名少年昂首挺胸,勃然而立。
他,就是孙坚之子孙策。
其实从父亲死去的那一刻起,孙策便已然清楚自己应当肩负起的一切。
因为,他是家中的长子。
中国的家庭组织中,有一个重要的成员——长子,民间普遍有“长兄如父”的说法,足可见其责任之重。
作为长子,要成为父亲的左右手。
在中国的传统家庭中,为父者无疑是一家之主,扮演的是顶梁柱的角色。青年时的父亲是一条牛,中年时的父亲是一条龙,牛是勤劳的象征,龙是腾飞的标志,而由于年龄和经历等因素,决定了长子最有条件成为父亲的左右手,成为帮助家庭改变命运的有力支持者和参与者,所以,他也自然而然需要比其他弟兄姐妹承担起更多的家庭责任,分担更多父亲的忧愁。
作为长子,要成为弟兄的示范者。
一个家庭的兴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成员间的“和”与“礼”。和睦是家庭兴盛最重要的元素,中国的老百姓千多年来一直笃信“和为贵”的理念,所以才有了“家和万事兴”之说;礼则是家庭兴盛最重要的标志,家无礼不宁,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而在家庭中,长子的为人处世、行为习惯和行事风格,都将深深地影响着其他弟兄姐妹,因此,长子需要凡事以身作则,成为弟兄姐妹行为的示范者。
作为长子,要成为创业的带头人。
一个家庭的延续,关键在于创业,否则即便拥有万贯家财,也总有坐吃山空的一天,勤俭持家,创业兴家,才是家庭兴盛永恒的真理,因此,长子就必须在创业时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这样方能使家庭壮大并发展下去。
那么,以上的种种要求,孙策能做到吗?
如果说孙策做出的是肯定的回答,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毕竟这时的他,还只是个十七岁的少年,但令人惊叹的是,此后他的成长却异乎寻常地迅速,而且整个过程都在努力,只为可以接过父辈的旗帜,早日重振门风。
猛虎一门,我为长子!
族之兴衰,我来担当!
【小霸王——孙策】
【善后】
下面,让我们先回过头来了解一下孙策的家庭情况。
除了身为长子的他之外,孙坚夫妇还育有三子,分别是:
次子孙权字仲谋
三子孙翊字叔弼
幼子孙匡字季佐
有道是“知子莫若父”,其实自孙策等人诞生后,孙坚在给他们起名时,便为日后设计好了一幅理想的蓝图,对这几个孩子的将来,分别有着一番用心良苦的安排。
有一定历史知识的朋友都知道,古人在取名时,习惯用“伯、仲、叔、季、显、惠、雅、幼”等早已排序固定了的文字,来给自家的众兄弟区分开年龄的大小,孙策等人自然也遵循此例,这一点通过看他们的“字”便一目了然,没什么出奇的,而我想说的是,这四兄弟在姓名以及表字上一些不为人知的奥妙之处。
先看孙策的“策”,从字面上看,人们一般都把它解释为“策略”或“计谋”,其实不然,它的真正寓意是“策划”或“规划”,可见孙坚希望长子孙策能“掌符”,执孙家之牛耳,为族人策划未来;又看孙权的“权”,它也不是“权力”或“大权”的意思,而是作为一个动词,表达的是“权衡”之意,即一种能够审时度势,权衡利弊的决断力,可见孙坚希望次子孙权“能谋善断”,做好兄长的智囊;再看孙翊和孙匡。“翊”和“匡”也同样是动词,也就是“辅助,辅佐,匡扶”的意思,举个例子,大汉杂号将军中的翊军将军,其名号通俗地讲就是“辅军”的意思,匡扶就更显而易见了,再说他们两人的字,一个是“弼”,一个是“佐”,俗话说左辅右弼,意思都体现的是帮助或辅佐,名和字的含义如此一致,也说明了孙坚希望这二人能作为孙策的左膀右臂,帮助兄长共建大业。
如上推断,孙坚心里设计出的理想图应该是这样的——孙策为主,握符柄在手;孙权副之,权衡思量;孙翊,孙匡为辅佐,这四兄弟中,权,匡偏文,策,翊偏武,有文有武,共襄孙氏。
【孙权、孙翊】
讲到这里,我记起过去曾有过的一个疑惑:
记得《礼记》有曰:“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就是说,古代的男子在二十岁行过冠礼后,才由父母为其另起别字,而孙坚死时包括孙策在内的兄弟四人,都不到弱冠之龄,那么难道他们的字都不是孙坚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