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了怎么办?外面的世界是个什么样,日本人全不知道。日本开国后的1862年,有个叫高杉晋作的日本人作为幕府使节的随员来到中国,在上海亲眼看到了中国人是如何被西洋人奴役的,回国后写成《游清五录》,警告日本人千万不要成为第二个中国。
怎么才能避免成为第二个中国的命运很简单——不让西洋人来,要自己能够保卫自己,就是要“攘夷”。日本是个岛国,外国要侵略日本肯定是用军舰从海上来,幕府政权一开始想得也简单——弄些大炮,修几个炮台,西洋军舰再来了,把他们轰回去就行了。
但荷兰人告诉日本人,这种想法不现实。首先,你没有办法沿着日本列岛修上一圈炮台,就算是修成了也维护不了。其次炮台只能阻止海上舰队的进攻,而不能消灭海上舰队,从海上进攻守住陆地的有效方法是建立一支海军。这样才能以低廉的造价而实现一个机动的打击力量,消灭从海上来的侵略力量——当时的荷兰人可没想到现在傻呵呵地端端正正坐在面前认真听从教诲的这些日本人几十年后就成为了一支很有名的“侵略力量”,而深受其害者中就有日本人的启蒙老师荷兰王国。
日本地少人多,没事喜欢填海做个人工岛出来。不要以为这只是现在日本人有了钱在烧包,打老时候开始日本人就有这个业余爱好。那时为了和荷兰人做生意,幕府特地在长崎填了一个占地大约1.3公顷的人工岛叫做“出岛”用来隔离他们。幕府政权听了荷兰人的这一番教诲深以为然,现在就在那个出岛的边上建了一个“长崎海军传习所”,幕府自己派了70个人,各藩也凑了130个人共计200个就是学生,那是1855年的事。老师是荷兰海军军官,上课用荷兰语,边上站着翻译。学科主要是航海,造船,操炮,船具,测量(包括天文学),数学和机械,每天要学八个小时。
光有人还不行,还得有船。正好两年前从荷兰来了一艘叫做Soembing号的排水400吨的150马力木制蒸汽军舰,就借给幕府训练学生,后来荷兰国王威廉三世想想干脆好人做到底,就送给了幕府。幕府拿来了改名为“观光丸”,名称来自《易经》里的“观国之光”,不是现在游山玩水那个观光的意思。这就是日本第一艘蒸汽军舰。后来日本人又在荷兰订购了“咸临丸”和“朝阳丸”作为传习所的练习舰。
长崎海军传习所时间很短,到1859年就关闭了。因为日本国内的“攘夷论”甚嚣尘上,荷兰人害怕继续援助日本会影响和英美的关系而停止了派遣教官,同时幕府方面在维持传习所上也遇到了财政上的困难。培养海军人才的方法改为向荷兰派遣留学生。
长崎传习所虽然只有短短四年,但是意义巨大。这不仅仅是长崎传习所为从开始的幕府海军到后来的明治海军的日本海军培养了第一代人才。这些人中包括首任海军卿胜海舟,第二,四任海军卿川村纯义,海军副总裁槺疚溲铮>у嫉氖兹伪罚蕉群>渲心蔡锊种啾玖淼热恕3て楹>八桓龈又卮蟮囊庖澹褪桥嘌隽巳毡镜南执乙馐丁4八难醋阅桓透鞣酝⊥盗罚罄从钟胁簧偃巳ヅ分蘖粞В庵痔厥獾幕肪呈顾翘隽四桓透髯苑舻慕缦蓿纬闪艘桓鱿执毡镜墓腋拍睢R院蟮鼓唬髦挝碌某晒腿毡镜谋苊夥至岩约凹孜缯秸氖だて楹>八嘤耐骋还腋拍罟Σ豢擅弧�
(四)
这批人中特别值得一提的人物是胜海舟和槺疚溲铩JずV酆罄闯鋈文桓木⒎钚校鞴苣桓>K诘笔被怪皇且桓鲂∮娲宓纳窕枇⒘松窕Ш>倭匪嘌>俸途⒅圃旒际跞嗽薄S腥さ氖鞘ずV鬯淙簧砦桓吖伲炊阅桓巴竞廖扌判模芪谱诺募负跞堑鼓蝗耸俊I窕Ш>倭匪摹佰油贰笔芹啾玖恚诱飧錾窕Ш>倭匪嘌隼吹娜酥屑渚陀屑孜缯秸钡耐馕翊蟪悸桨伦诠夂褪兹瘟辖⒍铀玖畛す僖炼v亨。
1868年明治政府讨伐幕府政权的戊辰战争时,胜海舟开始为幕府陆军总裁,后来出任军事总裁,为幕府政权的军事总指挥官。但是胜海舟还是力排陆军奉行小栗忠顺的反对,说服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同意和明治政府的代表西乡隆盛谈判,实现了江户的无血开城,避免了150万市民在巷战中生灵涂炭。
胜海舟不但是个武士,政治家,同时还是个在当时很罕见的投资家。他把神户从一个小渔村开发成了一个当时是日本最大的海港城市,从一开始胜海舟就老是劝周围的人买神户的田地,自己也买了不少。后来的地价确如胜海舟所预测的那样飞涨,听了胜海舟话,在神户买田置地的人都发了财,可是胜海舟自己却没有赚到钱——他的财产被幕府政权没收了。
幕府政权为什么要没收他的财产呢?这是因为幕府政权一直怀疑胜海舟的政治观点和信仰。因为胜海舟要建立的海军并不只是幕府的海军或者是某个藩的海军,他成天念念叨叨的是“日本的海军”。
幕末和明治初期的日本人中这种统一的国家意识非常强烈。海对面的邻国,中国的遭遇使他们知道了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恐怖,而英萨战争,马关战争这几场直接和列强们的交锋更让他们领教了列强们的蛮不讲理和可怕。因此建设一个强大的军队以保卫日本而不是保卫某个具体政权成为了他们共同的理想。当然后来这支“强大的军队”终于建成了,而日本也成为了列强的一员,这种统一的国家意识反过来成了国家主义,开始对其他国家和民族进行侵略和掠夺那是后文的内容了。
但在当时,他们确实是在为了日本而努力。像上面提到过的小栗忠顺在担任军舰奉行时就引进法国技术,建成了长须贺海军工厂。当时有人对他说,幕府的日子长不了,何必建一个兵工厂给朝廷用呢?小栗的回答是,幕府也好,朝廷也好,都是日本人。这个兵工厂不管最后落到谁的手里,都是为日本效力,计算那么多才叫奇怪呢。
正因为大家都抱着“为了日本”这个信念,所以日本在戊辰战争是避免了分裂,而这种分裂是很有可能的。当时的情况是,英国站在明治政府一边供应武器弹药而法国则站在幕府政权一边,但是幕府和明治政府不约而同地都没有要求外国提供除军火之外的协助。他们知道这是家务事,决不能让外人插手。
这场战争的起因是对于最后的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待遇上的争执,庆喜在“大政奉还,王政复古”,交出了政权以后,明治政府只给了他70万石俸禄。庆喜靠这点谷米养不活他的家臣,这才有了这场战争。江户无血开城以后,槺疚溲锘故谴拍桓>闯隽私В巴跋阂摹钡胤剑簿褪潜焙5溃康氖峭捅曰睢5谙涔菀徽绞О芤院笤诤谔锴迓〉娜八迪轮沼谙蛎髦握督怠�
明治政府并没有算胜海舟,槺疚溲镎獯喂サ牡腥说睦险耍宀槭裁凑椒缸镄惺裁吹摹6腔厥顾堑牟呕战傻哪桓>透鞣>慕⒅坏玫椒⒒樱且部剂耸姑髦魏>枷蚪暮>鸩健�
明治海军,也就是那支后来自称为“大日本帝国海军”的军队的正式成立一般认为是在庆应四年(1868年,这年也是明治元年)的1月17日,因为这天设置了采用三职(总裁,议定,参与)分课制的陆海军军务课,总裁是有栖川宫仁亲王。
为了突出“明治海军”是“天皇的海军”这一点,1868年3月26日还在大阪的天保山进行了第一次“观舰式”,检阅军舰。十六岁的明治天皇在岸上检阅由萨摩等几个藩借给明治政府的加起来总吨位2450吨的六条军舰。顺便说一句,边上还有一艘赶来凑热闹的法国军舰Dupleix,吨位是1800吨。
大日本帝国海军最后的“观舰式”是1940年10月11日在横滨举行的“纪元2600年纪念特别观舰式”。参加的军舰99艘,总吨位622,000吨,包括当时因为实施渡海轰炸中国内地而一举出名的九六式陆上攻击机在内的527架飞机参加了检阅,可谓隆盛。但参加者中可能没有一个人会想到在不到五年的时间内,这支海军会灰飞烟灭,几乎全部沉没了在太平洋的海底。
戊辰战争结束以后,明治政府除接受来的七艘幕府海军军舰外,各藩还献上了11艘军舰。但管辖这些军舰的兵部省看着这些军舰除了摇头没有别的:除了一艘“东号”是铁甲舰之外,全是一些过了时的木质军舰,指望这些船去“攘夷,只怕玄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