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世界上有一个著名的谜案,那就是美洲玛雅文化的突然消失问题。他们虽然莫名其妙地消失在空气里,但却留下了极为发达的文化,尤其是他们的星算历法,堪称世界一绝。在他们留下的、始于大洪水之前的《编年史》中,人们奇怪地发现,里面竟然没有关于月亮的记载,这对于一个天文学高度发达的民族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结论只能有一个:在大洪水之前,天空中根本没有叫月亮的东西。

在希腊南部的伯罗奔尼撒,曾存在一个叫阿尔卡获亚的古老国家,据当地人传说,阿尔卡获亚人在大洪水之前,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忧虑和悲伤,当时只有太阳,没有月亮,月亮是大洪水以后出现的。

距今大约4000年前左右,亚里山大里亚大图书馆的第一位馆长在他留下的文献中这样写到:"古时,地球的天空中看不到月亮。"他在写这份文献时,曾参照了很多远古时遗留下来的手稿和抄本,可遗憾的是,这些文献后来统统被毁,我们已经不可能知道他写下这话时所依据的上古文献究竟是什么。古希腊的数学家、天文学家阿纳克萨哥拉斯,也根据当时的一些资料说过,月亮在天空中出现是很晚以后的事情了,在人类的早期天空中没有月亮。

以上这些人类最古老的传说和记载(有些是严肃的科学著作),都说明上古时没有月亮,确切地说,是在现在的月亮轨道上看不见月亮。而我们目前又无法确知远古时的天空中是否有月亮。所以,必须对上古遗留下来的神话、传说等格外重视,因为这些资料是现存最早的资料了,舍此,我们就会更加茫然。

天文学家贝拉米,从纯天文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大量的计算认为:月球来到现在的轨道,大约是在习.5万一3万年之间。那么,在这以前,月球究竟躲在哪里呢?

事实上,如果我们对中国上古神话有足够了解的话,一定会产生这样一种联想:上古神话中也有月亮,只是当时它不叫月亮,而叫"天"。神话中大量关于"天"的记载,都是关于月亮的记载。后来,这个"天"在某事件下,离开了地球,越升越高,终于到达现在的位置上,人们给它起了一个新名字--月亮。

第三节月亮的过去与现在

所有的神话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它破旧得使人难以相信其具有真实的一面,而且从感觉上来说,这些神话离我们现在又那样遥远,很难使人们再去认真地想一想。而我们以上源于神话的那些推论,颇有些从陈糠旧谷中找黄金的感觉,如何才能使它符合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呢?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大家可以理解的实证方法出发,用现代科学的成果去证明之。

所有的神话和推论都涉及一个根本的问题:月亮会自主运动吗?如果月亮不能自主运动,那么我们的所有推论就成了胡说八道。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科学是怎么说的。

科学认为,一切物体的运动,都本着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可以形成几条定律和几个公式(暂时不要去管这个说法是否正确)。天体运动也同样如此,科学家还没有见过违反规律的运动(在地球表面)。按照科学的解释,大约在一个不能确定的时间点上,宇宙大爆炸了,最初的奇点虽然小到无法估计,但却像魔术师的帽子一样,变出无穷无尽的宇宙物质。这些物质小到不能再小,都是一些物理学上的基本粒子。这些粒子转啊转啊,终于形成了一个又一个云状团。这些云状团又形成了无数小团块,其中有一个就是太阳系的云状团。又过了不知多少年,太阳开始形成,随之,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也开始形成,地球就是其中之一。在地球形成后不久,地球外围的多余物质聚集成了一个小小的圆形物,它就是月亮。

月亮围绕地球,按一个特定的轨道运行。而这条轨道也不是随意安排的,它是由地球引力、月亮引力、太阳引力三者共同决定的。打个比方,一个人手里拿着一个圆球,球上栓着一条绳子,人握着绳子的某一点,用力将圆球抡起来,圆球就会按照一定的轨迹,围绕握绳子的手旋转起来。

这条绳子就是地球的引力,它不能太大,太大这会将圆球拉向握绳子的手。但它也不能太小,太小月亮就会被不远处的太阳引力拉过去。同时,这个圆球自己运动的速度还不能太快,太快了,圆球就会挣脱绳子,沿切线方向跑得无影无踪。如果人们给的力均匀,圆球速度十分稳定,那么圆球就会在同一个平面上反复旋转。可见,一条轨道的确定,是由许多因素促成的,这条轨道就是这许多因素的平衡点,所以它一般不会很宽,也用不着很宽。

月亮围绕地球运动,就如同上面的道理一样,一切都是在最初就被决定好了的,在各方面因素没有发生变化之前,月亮是不可能随处乱跑的,它必须在一条固定的轨道上,周而复始地围绕地球旋转,已经有几十亿年了。

以上是科学作出的回答,在科学的定律下,月亮只能这样运动,否则的话,那就不堪设想了。也就是说,除非月亮被人操纵,方可随意改变轨道,像美国的航天飞机一样,在许可的范围内,可以任意改变围绕地球旋转的轨道。

然而,在解读上古神话时,我们发现,月亮在神话中是不老实的,好像可以在空中随便乱动。比如,像瑶族的古老传说中,月亮就像发了疯一样来到地球表面不远的地方,使人能清楚地看到它的环形山。在美洲的许多神话里,月亮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在空中蹦蹦跳跳,忽东忽西,忽远忽近。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的考古队员在新疆的一座古老山洞里,发现了一批古代岩画。其中,有一组世界上最早的月相图,由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等连续的画面组成。最令人震惊的是,满月图上,在月球的南极处的左下方,画有七条呈辐射状的细纹线,这表明,月图作者已经准确地知道月球上大环形山中心辐射出的巨大辐射纹。可这幅岩画的年代有近万年,当时是没有望远镜的。如果联系瑶族的神话看,本图作者很可能是在月亮比现在近得多的位置上观察了月球,也就是说,月亮曾经比现在的轨道低得多,时间大约在1万年以前左右。

即使不是推测,我们同样可以证明月亮的轨道在历史上并不统一,它环绕地球的轨道是可以变化的,而且如今也正在变化。

美国天文学家们,在仔细研究了中国3000年的日食记载后(中国古书中的日食记载是世界公认最早的,也是最全面的,绵延记载了3000年左右的天象),认为在遥远的年代里,月亮围绕地球旋转的轨道比现在低得多。现在天文学家也发现,即使是现在,月亮的轨道还在每年不断地升高,每年约升高1.5英寸。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不对了。现代天文学研究证明,行星的卫星在围绕行星旋转时,由于受到行星强大的引力作用,其运动的轨道会越来越低,最后,当它越过"洛希极限"后,会坠毁在行星上。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的运行轨道不但不在降低,反而每年都在向相反的方向升高,这不是有意和科学家作对吗?

然而,正是透过这种反常的现象,我们才感觉到:月亮的确与众不同,它好像天生就是为了和人类作对。

《金史·天文志》中记载了一条更惊人的资料,其文如下:"太宗天会十一年,五月乙丑,月忽失行而南,顷之复故。"意思是说:金太宗天会十一年(公元1133年)五月(公历6月)乙丑日(15日),月亮忽然偏离了运行轨道,向南行去,不一会,又回到它原来的轨道上。这条记载十分重要,因为它不同于其他的野史传说,竟然堂堂正正出现在国家正史当中。

对于这条资料应怎样看待呢?许多人可能并不相信这则记载,因为它与现代的科学观念出入太大。在这里,我们又一次看到,在对待古史的记载上,人们不是从事实出发,而是从已有的经验与知识出发,一旦不符合科学经验,一概否定。

人类曾经被毁灭》小说在线阅读_第1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李卫东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人类曾经被毁灭第1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