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到了规定的日子,几千名气喘吁吁的诸侯济济一堂,手里个个举着进贡的方物(土特产),一般是细葛的布、牛的尾巴、鸟的羽毛、大象的牙、犀牛的皮、磨刀的石头、制弓的木材、乌龟的壳,都是奇奇怪怪的东西。以及玉石、珍珠、丝绸,还有的拿着桔子、柚子,甚至拎着一桶植物漆的,景象颇为壮观。

为严格起见,大禹对茅山大会的诸侯逐一点名,发现只少了防风氏一人。又过了好几天,防风氏才姗姗来迟。其实这家伙就住在旁边的浙江德清,不应该来晚。大禹斥责防风氏目无尊长,不受约束。防风氏解释说自己临时有事,迟了两天没什么大不了。大禹见他不服气,就当场命令把防风氏拉出去砍头。

据说防风氏是个巨人,一节骨头就可以装满一辆车。如今绍兴市西五十里有“刑塘岭”,就是杀防风氏的地方。防风氏以迟到这样微不足道的罪名被处死,过去还没有先例,其他诸侯见了都浑身发抖,从此不敢拿正眼看大禹。防风氏的部族闻讯很不服气,为了给主子报仇,在树林中埋伏起来,不料被大禹的保镖们打得七零八落。防风氏的人惊惧万分,自知死罪难免,遂调转矛头,戳穿胸膛而死。后来这个部族的人胸前都留了一个碗口大的洞,叫作“贯胸国”。贯胸国的贵人出行,仆从拿一根竹竿,从胸洞里穿过去,抬着他,倒也省去了制做轿子的麻烦(这是《山海经》上的记载,你不信我也没办法)。贯胸国大约就在浙江一带。

接着,大禹在茅山以王者的气魄发号施令,各路诸侯战战兢兢,把禹王看得好像神灵一般。

也许是防风氏的冤魂作祟,会后大禹马上就病倒了。当病情迅速恶化,大禹便把伯益召到身边,嘱咐他丧事一定要从简,说完就这样陨落了。大禹直接被埋葬在会稽山上(绍兴地区),按照当时的习惯,不起坟头。坟坑也很浅,才七尺,弄不好就会被水浸了。随葬的只有三套衣服,棺材用桐木制成,厚度三寸,实在薄啊。作为一个水利专家出身的大禹,对生活待遇和死后环境都看得很轻,他的坟墓没有霸占人民的庄稼地,也没有造出一大片青松茂佰的陵园,而是在坟旁听凭别人耕地翻垄,种植庄稼,真是难能可贵。他的坟就跟如今乡下老农造的坟,没有任何区别,甚至还不如现代老农有个坟头。

20、甘之战

夏启继承了大禹的王位之后,脖子上戴着一串绿松石的珠子项链,在河南禹县北门外大集诸侯,祭祀了黄帝、颛顼、鲧先生和大禹等知名先祖。会后大摆宴席,狂饮奢食,为自己博得了“爱好声色、耽于享乐”的美名。与会代表中有一个来自陕西户县的“有扈(念户)氏”是夏启的族内老哥,可能是在酒菜里吃出了苍蝇,非常不满意,表示了造反的心声。

夏启怒不可遏地对臣下说:“一个老哥尚且不能号令,何以号令天下诸侯?朕将御驾亲征,你们谁也别拦我!”于是他大起六军,西讨有扈国。

夏启的六军(也就五六千人)风尘仆仆来到陕西,交战之前,夏启感到有必要向部队申明纪律,于是召来六军训话:“有扈氏罪大恶极,不执行我们的日历,侮辱了金木水火土。我夏启奉天之命,进行讨罚。”接着夏启杀气腾腾地警告左右唯命是从,六军吓得一吐舌头,不寒而栗。

夏启在喊话中还提到了战车,这是工程师“奚仲”的发明,由两匹马拉着一辆独辕车,上战场尥着蹶子跑,这是一种新鲜有趣而且生猛的玩艺儿,有两个木轱辘。“军”这个字,从繁体形象上看,即是古代战车。战车是怎么发明的呢?把牛车换上马就发明了。中国人知道马很晚,马是从西方传到夏朝的。

下面说一下夏启士兵的装束,由于当时尚没有青铜,也就没有铠甲,甚至没有皮甲,而是使用一种叫做“石护肘”的防护设备,是石头打磨成的套筒,要趁少年时代套在手臂上,随着身体的成熟而与手臂长成一体。战斗时,把它举起来拦挡敌人的砍杀。一般勇士的石护肘上白痕累累,说明它的主人曾举着它多次参加凶狠的战斗。作一名石器时代的战士,需要很大的勇气。当时的箭头是石制的,穿透能力和放血效果不佳,所以要挨上好多箭才死。有一个出土的青年肚子里有十余枚石箭头,攒了这么多才死,真是了不起,中间一定很疼。

夏启和有扈氏的大战,史称“甘之战”,因战斗地点在陕西户县南郊的甘地而得名,双方死伤惨重:石球打烂了很多人的鼻子,因为砸得太卖力气而断了头的石斧与被砸瘪的人头相映成趣,由于牛筋不结实而断了的弓弦来不及更换新的,它的主人就被群集而至的敌人扎死,手里还兀自摸着腰间那根备用的弓弦……石器时代的战场特点一目了然,就像地震过后的倒尸,一切都被石器砸得扁扁的,贴在地上,血肉模糊,无从辨认,象饺子馅。而未来青铜时代的战场,躺在地上的人则类似一堆蜂窝煤——这是穿刺类兵器“戈矛”造就的效果。青铜武器都是穿刺类的,因为青铜质地脆,易断,所以不能劈砍,适合扎,把人扎得都是窟窿。铁器时代的战场则像收割后的庄稼地,因为铁器坚固且韧,可以做成劈砍的大刀,断敌人头和胳膊腿,很多麦穗和麦杆分了家。至于现代的战争那就仿佛海滩度假的人了,躺在地上看不出什么伤口,只是湿漉漉地淌出什么液体来。

“甘之战”,有扈氏被夏启的正规军打得尸横遍野,封国也亡了,有扈氏的子民都被罚做奴仆,担任牧猪的工作。这其实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让失败的敌人在劳动中发挥余热,就像蚂蚁把战败的对手拖回洞里派苦力。

21、太康失国

夏启死前没有征求别人的意见,直接把帝位传给儿子太康。太康马上以实际行动证实了世袭制的弊端:从小长在贵家,娇生惯养,好吃懒作,沉湎声色,不理政事。他把国都从河南禹县迁到河南巩义地区(洛阳一带),行为越发放荡——甘酒嗜音,峻宇雕墙,还时常到远离国都的地方去打猎,大臣们的劝阻都被他当作耳边风。太康肩膀上扛着一个棍子,嘴里叼着一个野鸡骨头,外出打猎。打猎,是古代最具魅力的户外运动,只知道蹦迪的可怜现代人是想象不出打猎是如何令人痴狂的,那就像推着小轮车在超市里采购,使人欲罢不能。喜欢什么野味,就打来装在车里,不管吃得下吃不下。太康不停地打,在大自然里采购,狗熊啊,大象啊,犀牛啊,都被打死了往小车里装。那时气温比现在高两三度,中原也是亚热带气候,保存着大片的森林沼泽。这个购物狂太康可以看见猩猩、大熊猫、大象、竹子和孔雀等热带生物。

太康嘴里叼着鸡腿骨头,骨头上凿有两个孔,这叫做骨笛,内腔还安装一根可以推拉的带杆活塞,可以变换音阶,从一头吹起来招引麋鹿,是乐器笛子的原形。太康吹着这个骨笛,顺着洛水一路南行,越走越远,跟大象、犀牛捉起了迷藏,过了一百天还没有回来,也不知道是不是被大象吃了。朝廷群龙无首,大臣惶恐不安,有识之士都预感要出大事了。

这时候,也有一个人正带着他的部族,挎着弓箭,从东边向洛阳地区这边移动,来捕获猎物。这人就是东夷族射日英雄后羿的后代,武艺精湛,箭法高明,给自己取名夷羿,这是出于追星的需要,因为他是后羿的fans,甚至是后羿的后代,我们简称他叫“Junior后羿”——小后羿吧,简写为“Jr.后羿”。

(顺便说一句,我看贱人合一兄写的中国贱史,把这个进攻夏朝的后羿,理解成射日的后羿了,其实不对的。不好意思:))

公元前二十一世纪的阳光,像野兽的爪子搭在Jr.后羿焦灼的肩膀上,他盯着天空,闷声不响。他的身后跟着“武罗﹑伯姻﹑熊髡﹑龙圉”四大护法,还有一个叫做“寒浞”的副官。这群在东夷族享有盛誉的人,此刻正从山东赶往中原,目的是把耽于游乐、不得人心的太康堵在返回都城的路上,以便控制夏朝都城巩义,实现东夷人对华夏政权的反动。

这时,昏聩的太康打猎尽兴归来,已被Jr.后羿定罪为“侮辱了金木水火土”(跟从前夏启定给别人的罪名一样)。Jr.后羿及其四大护法剑拔弩张,拒住了太康的归路。太康不得已,只好叼着笛子向东流落,跑了两百多公里,横穿河南省,到了东部一个莫名其妙的地方筑城住下(其实是土围子),最终也死在那里。此地后来就叫做太康,现在还有,就是河南省太康县,最近,他们的电影院还着了火。

不争气的太康被赶跑了,Jr.后羿却变得谦虚起来,觉得还有很多势力在支持大禹的后裔,自己不便立刻接管,就把太康的五个弟弟叫来,从其中挑选了一个带有领导模样的,立为中康,做大夏朝的第四任天子。Jr.后羿说:“我是坚持夏人治夏的,你放心去继承你哥的遗业吧。”

22、少康

人之初的150个故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潇水9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人之初的150个故事第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