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秦邦宪、王稼祥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决定立即脱离张国焘率红一军团、第三军团北上。并通知在俄界的林彪率领一军团等待。
毛泽东致电林彪:行动方针有变,你部在原地休整,待令出发。
9月10日凌晨,中共中央率红三军和军委纵队由阿西出发,向俄界疾进,向红军第一军靠拢。
10日17时,彭德怀、李富春致电林彪、聂荣臻:一、张国焘违背战略方针令右路军南退,中央已去电申斥(不得下达)。二、中央今日率三军全部及军委纵队开抵拿(拉)界,明日到鹅(俄)界。三、拿(拉)界到鹅(俄)界里程、沿途储况、给养条件如何?望立复。并请准备三军全部及军委纵队宿营地。
同日,中共中央发出《为执行北上方针告同志书》:目前形势完全有利于我们,无论如何不应该南下退回原路。南下是草地、雪山、老林,人口稀少,粮食缺乏,敌人在那里的堡垒线已经完成,我们无法通过。南下只能是挨饿挨冻,白白地牺牲生命,对革命没有一点利益,对于红军南下是没有出路的。只有中央的战略方针是唯一正确的,中央反对南下,主张北上,为红军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你们应该坚决拥护中央的战略方针,迅速北上,创造川陕新苏区去。
9月11,中共中央、红军第三军团到达甘肃叠部县俄界,终于与红一军团会合了。
(请看下篇:九十六、南下北上不同的命运)
九十六、南下北上不同的命运
中央高层的分歧在一定时期内是不能让下边知道的。
林彪同聂荣臻就曾致电刘亚楼等部下:“朱、张十日四时电,除你们亲阅外,不许有任何泄露,目前党内争论以后面告。”
9月12日,刚刚赶到甘肃迭部县俄界(今高吉)的中共中央便召开了政治局紧急会议,讨论张国焘分裂错误和今后的行动方针。
毛泽东作了报告,并在结论中指出:同张国焘的斗争,是两条路线的分歧,是布尔什维主义与军阀主义倾向的斗争。张国焘是发展着的军阀主义倾向,将来可能发展到叛变革命,这是党内空前未有的。
会议决定将红军第一军团、红军第三军团、军委纵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林彪任副司令员兼第一纵队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参谋长叶剑英,副参谋长张云逸,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任政治部副主任。
从名义上来说,红一军团的历史使命就此告一段落,再出现红一军团这个称呼时,已经是与陕北红军会师陕甘宁之后的的事了。
这也是彭德怀首次出任一方面军最高统帅;也是毛泽东首次排位在周恩来之前――说明一下:那时的中国共产党对于排位还没有后来那么严格并在意,一般都是党内文件由张闻天领衔,之下随便排序,逢具体事务性文件时,甚至总书记以及毛泽东等都有可能排在后面,而以方面主管领衔签发文件。
“三人团”也宣告结束历史使命,而是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彪、王稼祥组成的军事五人团,负责领导军事;由李德、叶剑英、邓发、蔡树藩、李维汉组成编制委员会,主持部队整编。
会议作出《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指出张国焘与中央的争论实质是由于对目前形势与敌我力量的对比有原则的分歧;张国焘夸大敌人的力量,轻视自己的力量,以致丧失了在抗日前线的中国西北部创造新苏区的信心,主张向川康藏边退却,这种机会主义的倾向在自动放弃通南巴苏区时已经开始形成。张国焘有新的机会主义与军阀主义倾向,这种倾向的发展和坚持,会使张国焘同志离开党。
对于这点,老孙挠破脑袋也难以明白:怎么“中国西北部”成了“抗日前线”了?那么,后方在哪里?中国这时岂不是举国沦陷了!
双方的嘴官司还是照打不误,当天22时,张国焘那边便有了回应,直接致电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李富春:“(甲)一、三军单独东出,将成无止境的逃跑,将来真会悔之无及。 (乙)望速归来受徐、陈指挥,南下首先赤化四川。该省终是我们的根据地。(丙)诸兄不看战士无冬衣,不拖死也会冻死。不图以战胜敌人为先决条件只想转移较好地区,自欺欺人论真会断送一、三军的。诸兄其细思吾言。并报徐、陈。
而中共中央则于9月14日再次致电张国焘:“一、四方面军目前行动不一致,而且发生分离行动的危险的原因,是由于总政治委员拒绝执行中央的战略方针,违抗中央的屡次训令与电令。总政治委员对于自己行为所产生的一切恶果,应该负绝对的责任。”
与此同时,军事上由林彪指挥部队开始向哈麻(今甘肃迭部卡玛)、黑尕寺(今甘肃迭部黑多寺)地域进军,前面就是天险腊子口!
而张国焘的回应则是通过中共川康省委和四方面军党员活动分子会议作出《关于反右倾机会主义斗争的决议》,并以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名义下达《大举南进政治保障计划》。
现在,与张国焘的争论其实无关紧要了,红一方面军――陕甘支队现在的生死存亡在于前面的战事!打不开北进通道,嘴头上辩论赢了也没有任何意义,事实胜于雄辩,谁对谁错还是要看哪家打得如何。这也是一种另类的“成王败寇”吧。
北边军事顺利:林彪指挥陕甘支队一踪全力扑向通往甘陕的咽喉腊子口!国军出动一个团予于拦截,在大昌与红军迎头遭遇。
此时的北路红军从战力上已经不同以往,武器简陋,全军疲惫,与四方面军的分手也无疑会影响全军的士气,虽然中央的会议并没有向下面传达,但部队中层指挥员无疑也都看出了苗头,士兵也会风闻的,这种事,哪能当真长期保密成功?
但是,林彪还是指挥这些残兵败旅击溃了国军新十四师第六团的拦阻,逼近了川甘边界要隘腊子口。
腊子口那地势,笔者曾站在那里仔细琢磨过:只要有一个班的活人,弄上几筐鹅卵石,就不会能有任何活着的动物能爬上来!
而林彪已经经过新十四师第六团的俘虏查明:腊子口有中央军全副武装的两个营据守;四周阵地,拉子里、三义门有驻军四个营,大草滩有一个整营。
红军的命运就在于腊子口这一个焦点了!
对战事将会如何?谁也不敢断定。
9月17日,林彪与聂荣臻等全都上了腊子口前线,在距离战地前沿仅200米栈道旁边的树林里实施指挥,最前面的部队,还是红一方面军的老前锋:王开湘与杨成武率领的二师第四团。
此刻,红军的后方也出现警报:杨积庆的土司番兵千名骑兵已经出动,欲来奔袭林彪的纵队司令部所在地黑拉!
胡宗南的而王均部也同时动出,驰援腊子口。红军前景堪忧!
与此不同,张国焘率领的四方面军南下后却是顺风顺水。
南下的四方面军在军事上一开始就是节节胜利:南下红军连续攻克绥静、丹巴、崇化、懋功,顺利完成《绥崇丹懋战役计划》。之后又相继占领了宝兴、天全、芦山等县城,共歼灭川军五千余人,一时声威大震,形成东下川西平原、进逼成都的态势。
一时成都、重庆纷纷告急。
军事上的暂时成功给了张国焘政治上的信心:在四川马尔康县东南的卓木碉(今马尔康县白莎寨),张国焘干脆另立了中共中央、中央政府、中央军委,并且宣布开除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博古的党籍,同时免职查办杨尚昆、叶剑英。
这也许是张国焘做得最大的错误判断:军事上,错误判断了蒋介石嫡系国军的战斗实力;政治上,错误判断了毛泽东的战斗实力,尤其忽视了共产国际的未知态度――这点,将决定张国焘一生沦落,死后也不得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