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对于拿掉毛泽东的人民委员会主席,换成张闻天,中共代表团也来信说,“莫斯科很不满意”,还一再通报共产国际对毛泽东在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极为重视,说“国际已将毛同志作为中共和苏区最主要的人物加以宣传和肯定了”。

其实,在这之前对毛泽东的宣传就很多,而无论以前还是以后对张闻天都没有什么宣传。这当然是因为毛泽东由于创建红军和苏区,所以名气很大,与朱德并列,以“朱、毛”著称,国内外以至苏区军民多把他看作红军和共产党的领袖,知道向忠发和李立三、王明、博古、张闻天的反倒不多。

这也是苏联和共产国际重视毛泽东,使“左”倾中央对他不能为所欲为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他在党内的地位却一直不高,六届四中全会后还受到“左”倾中央的压制和排挤,五中全会上才从政治局候补委员升为正式委员,地位仍在会议选出的中央书记(即政治局常委)博古、张闻天、周恩来、项英之下,且没什么实权。

至于说遵义会议推选张闻天并非出于多数人的意愿,“大家都拥护毛主席出来领导”,“当然是毛主席,听毛主席的话”,但是毛泽东说服了大家:“硬是让洛甫做一做看”。这种说法大约只会发生在延安整风以后,在遵义会议时是根本不可能的。

而且事实上,所有这些,在延安整风中专门清算历史问题时都没有特别涉及,可见是出于一些人事后的认识或某种需要。

再说了,说是毛泽东的谦辞就更是强词夺理了,毛泽东是谦虚并能主动让位的人吗?他自己就常说,“我是不让权的”,“一朝权在手,就把令来行”。“什么伟大的谦虚,在原则问题上,从来没有客气过。”

当时的情况完全不同于六届六中全会他已成为全党全军领袖以后,革命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谦让就是推卸责任。例如:会后张闻天提议让他出任前敌总指挥(政委),毛泽东就没有推辞。

说遵义会议确立的不是以张闻天为首的集体领导而是毛泽东对全党、全军的领导,不仅有悖历史事实,还违背党章规定和民主集中制原则,也有损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包括毛泽东在内的形象。

因为这等于说:我党是老早就不按组织原则办事的,名义上和实际上是两套,会上的选举和做出的决定都是表面文章,内幕则是个人独断或几个人的密谋。

也等于说毛泽东一开始就居于党组织之上,不遵守党的纪律和民主制度,甚至在施展权术,而张闻天则甘做“阿斗”,其他领导人也成了一群“驯服工具”。

如果说,遵义会议推举张闻天当总书记,并不是出于多数人的志愿,而只是出于毛泽东的个人安排,那不就等于说:遵义会议时已经是毛泽东一个人说了算,会议的两大历史性决定:改变领导是在他幕后操纵下实现的,“硬是让洛甫做一做看”,改变党军事路线的决议又是根据他的发言起草的,这不是和他文化大革命时的作法一样了吗?

由此可见,不实事求是地对待遵义会议及其后的党史,影响极坏,只能加深个人迷信,削弱党内民主,损害党的形象,看似照顾大局,实则遗患无穷。

该说说遵义会议的外围环境了,遵义会议还有一个了不起的地方:在国军的重兵围困之下,竟能在遵义地区从准备到开会安然十余天,这不能不是个奇迹!

这就要有赖彭德怀与林彪两员大将了,虽然这两人有三天时间参加会议并未在前方指挥作战。

(请看下篇:六十六、一军团奇袭娄山关)

六十六、一军团奇袭娄山关

红军全军的处境要比在乌江东岸时好多了,这也不仅是由于遵义地区的地形关系。

蒋总裁派来的薛岳部中央军,入黔后不追红军,反而先入省城贵阳。这使中央红军占领遵义后有了十多天的休整期,解除了出发后连续行军作战两个多月的疲劳,补充了人员和物资――仅在遵义地区就招募新兵四千多人。

再就是是黔军的战力已经实战测试:是个“软柿子”,红军打“双枪兵”不秫头;再其次才是遵义东、南、西三面环水,南部分别被东流北拐的鸭池河、乌江屏障,西面是赤水河,国军可不像绝地求生的红军,面对火力阻击,没有哪支部队会不顾伤亡架设浮桥抢渡。

所以,朱德仅命令三军团第四师移至遵义南部的鸭溪口地域,向紫红、息烽、仁怀三方向警戒;五、六两师在老君关、尚稽场沿河警戒;红军强渡过来的乌江袁家渡、江界河、孙家渡三个渡口,三军团甚至仅留了一个营游击警戒。

羊岩河至楠木渡以东,沿羊岩河、乌江之线的警戒,竟然仅由五军团派出了一个侦察连防守。

就是这样也绝没问题,国军还就是停步不前,只是在逐渐增加兵力。

湘江之战中仅剩了一千多人的九军团位于遵义西南方向的绥阳警戒。

唯一能产生威胁的方向在正北方:桐梓地区。

桐梓与遵义相隔一道险关:娄山关!不占领娄山关无法攻占桐梓。

而桐梓及西北相邻的松坎县为红军北上入川的必经之路,现在不光是为了暂时保卫遵义,为了红军下一步的行动也要迅速攻占娄山关。

此任务交给了一军团二师。

娄山关,又名娄关、太平关,位于遵义县北大娄山脉中段遵义、桐梓两县交界处,南距遵义约百里,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海拔1440米,古称天险,“北拒巴蜀,南扼黔桂”,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娄山关地形险峻,千峰万仞,重崖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川黔公路盘旋而过,是遵义的北大门。

于1月6日率先攻占遵义城的红一军团第二师四团没有在遵义停留,林彪奉军委电令,亲自与政委聂荣臻到遵义城北门四团驻地部署了战斗任务:追歼北窜之黔军侯之担部,攻克娄山关,占领桐梓县城。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也亲到部队督催此行动的实施。

四团团长耿飚、政委杨成武当即率部队北进。部队抵板桥,消灭黔军一个前哨排。同时对娄山关敌情进行侦察,决定采用一路正面强攻、一路绕关东小道抄袭的战斗攻克娄山关。

1月9日,也就是在军委纵队进驻遵义的当天,四团由板桥分道出发。一营长李光顺率一营担任正面主攻,沿公路以梯队形式展开向关口推进。二营为二梯队集结山脚待命。

侦察队长潘峰率侦察队和工兵连从关东侧小路向敌人侧后前进,意在截断敌后路,并袭扰桐梓县城。扼守在娄山关上的敌人,是从乌江防线溃退下来的黔军第3旅林秀生部两个团,实在是被红军给打破胆了,红军尚未攻关,即用电话向其军部请求增援,敌军部电话命令守敌“不准后撤一步”,并命其注意警戒关口东边小路,提防红军从侧后袭击桐梓。

可惜这个电话被红军通信班搭电线于敌人电话线上,窃听到了,由此知道黔军东侧空虚。耿飚团长即命正面部队暂缓进攻,命令关东侧侦察队、工兵连迅速断敌退路。

一会,通信班又窃听到敌人军部命关上守敌撤退的电话,知道守敌要弃关退守桐梓。正面强攻部队即以密集火力,从关南发动总攻,迅猛杀上娄山关。

接到了撤退命令的守军也没有立即走人,而是利用有利地形,妄图死守关口,打退红军之后再向北退却――不过已经战意不那么坚决,士气就更不用说了。

结果,四团冒着枪林弹雨,只一个冲锋便冲到关上,准备与敌人开始白刃肉博,黔军哪经过这等不讲理的战法?随即向北狼狈溃逃,沿途丢弃无数武器、烟枪和大量军用物资。

四团乘胜追击下关,经南溪口、红花园直扑桐梓县城,但用不着了,潘峰率领的侦察队已克桐梓,并且俘敌数百,缴获大量物资。当天,红二师师部便进占桐梓,本来能持险拼一气的娄山关战斗被黔军打成了哄散弃守,红军娄山关战斗大获全胜。

红流——红一军团战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6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子金山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红流——红一军团战事第6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