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面清晰了,少数成建制的部队也被败阵下来的溃兵冲得成了溃兵,乱成一团,失去了战斗力;局面一变,国军士兵的态度也随之大变,之前各自为战的一下变成了各自缴枪,大多自动把武器架起来,请红军百忙中派人去收缴。
有两个团的残部侥幸逃脱了,师长陈时骥本人却没有走掉,被自己的麻脸所累:本来潜逃到了山里,但被林彪的军团部电台班上山砍树回来架天线时发现了,做了俘虏的陈师长没能隐瞒过去,被根据一脸麻子从俘虏群里清查了出来。
黄陂之战,嫡系国军两个师基本遭全歼,两个师长及其部下一万多人被俘,至于武器弹药,山谷内丢得到处都是,许多新式自动武器和望远镜还未开箱就原装交给了红军,红军组织了附近几个县的农民前来帮助打扫战场,仅搬运战利品,就费了足足一个星期的功夫。
据有的老帅回忆录载:“1933年春,林彪在他的小本子上,又写上了这样一行文字,“1933年2月,指挥黄陂、草台岗战役,歼敌三个师,俘获二万五千余人……
“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认为,“一军团在决战方面作用很大”。林彪听到这话,十分高兴,他把整个战役的成果全部记入了他的‘功劳簿’。”
字里行间有点谴责林彪贪功的味道,但是,这次战役的实际指挥者确属林彪本人,不管一、三、五哪个军团的成绩,前敌总指挥把战果记入自己的笔记本都无不妥之处,连过分都谈不上。
据《林彪这一生》书中载:后来林彪的“老部下吴法宪向他请教作战要诀时,林彪不无得意地引黄陂、草台岗伏击战为例,对吴法宪传授道:‘我有“常胜将军”的美名,这并不是我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事实上,我只有一种才能,我绝不把打赢一场战役的机会搞砸,这个机会绝对不能放过。机会一旦失去,就永远不会回来。’”
事实也是如此,黄陂、草台岗之战,林彪极其准确地把握住了稍纵即逝的战机。
一般人们都爱把黄陂之战与草台岗之战合而为一称为黄陂、草台岗战役,其实不是这样,草台岗之战是其后不久对陈诚嫡系部队的11师之战,事实上红军在黄陂之战后也确实曾想趁胜一鼓作气拿下11师,但陈诚发觉上当之后,已经火速转兵围来,对11师的战机已经不在,红军放弃了连续作战计划,全军转入隐蔽休整。
国军11师似乎躲过了一劫,但是仿佛命运天定,那灭顶大劫只不过是被延迟了二十余天而已。
(请看下篇:四十三、陈诚一半的家底送给了红军)
四十三、陈诚一半的家底送给了红军
陈诚的嫡系部队后来被称为“土木系”,这“土木系”之称呼即是国军十一师和十八军的合称,陈诚是靠十一师起家,“十一”两字上下一合,为一个“土“字,正好国军只有这个师里有个土木工程兵营,所以人们便以“土木系”称之。
后来十一师扩编为十八军,已经是下辖第11、14、67、98四个师的大军团了,而且装备战斗力在中央军中也属一流,陈诚为十八军军长兼十一师师长。“十八”两字合起来是一个“木”字,这下“土木系”叫得更加响亮了。后来,经过八年抗战的十八军在对日作战中表现出色,战功卓绝!成了国军中“五大主力”之一。
黄陂之战陈诚吃了大亏,又急又恼又怒又有点怕,但一场战事总不能就此鸣金息鼓呀,现在知道了赤匪主力的真实所在,该找的面子必须找回来!不然,怎么向坐镇南昌的蒋校长交代?
3月中旬,陈诚费尽心机调整了军事部署:以第2纵队为前军,以第1纵队余部――自己的嫡系11师和第3纵队为后军,向广昌地区再次开进了。
为什么去广昌?这是红军施展的老套路缘故:仍然以红十一军伪装主力,摆出保卫广昌的态势。
前文说陈诚是位“实在人”是有根据的,这次依旧中计:强令前军加速前进包围红军。不过这位前线总指挥还是多了个心眼,明白这红军不是那么容易相与的,所以在部署部队时有意无意的把自己的嫡系留在了后方,血总是浓于水的。
但“前军加速前进”的严令却是有些不妥,并不是全军同步,这下造成了前后两军脱节50多公里。
不曾想此时红军主力已经潜入陈诚全军的侧翼,更令陈诚想不到的是,这次红军偏偏瞄准的他的嫡系部队11师!
大胜后得到充足补充的红一、三、五三个军团主力,其实依旧潜伏在东韶南部的吴村地区,并且坐地休整了二十天,现在正在死死盯住自己右侧不远国军的行军大队,不动声色,实际上就像一只将全身缩成了一团的猎豹,正在蓄势待发,马上就要开始那致命的一扑!
这次的总指挥依然是林彪,林彪也乐得省事,几乎是套路不变,就连选择的战场也离上次不远,就在黄陂之战正南不远的草台岗,放过了其势汹汹的国军前军,三个军团耐心等待着猎物――国军11师。
3月20日,林彪终于等到了战机:陈诚的进剿国军前后两军之间出现了脱节!林彪这只猎豹跃起了!
这次属于短途奔袭,后来林彪把它称之为红军最高指挥员李德欣赏的“短促突击”,也有其一定的道理,并不是单纯为了迎合上级的喜好。其实从纯战术角度讲,“短促突击”本身也没有什么不对,也是处于防守方的极佳战术选择,后来德国人李德所犯的错误不在于“短促出击”,是战略思想错了,下面还要细讲,现在暂不多谈。
至于陈诚是如何琢磨的林彪的心思,此公后来讳言此战,咱也不好妄猜;但率领11师的国军师长萧乾此刻却可以肯定是安心的,有前面的第2纵队为自己趟雷,没有必要时刻如临大敌。
奔袭草台岗的是红一军团全部、第二十一军、第二十二军及江西的地方红军独立第五师,三军团迂回向11师后方,以免万一出现的国军全力掉头而走;五军团斜插截头,并且承担阻击陈诚前军折回救援的重任。
不过,林彪本身的一军团在进军的路途,要经过黄柏岭。
黄柏岭是紧靠草台岗南面的制高点,山坡陡峭,易守难攻,尤其林彪已经查明:黄柏岭已经被11师一部占领,这里没有什么巧仗可打。
隐蔽接近黄柏岭的红军先头部队被黄柏岭的守军发现了!
也巧了,红军的先头部队也是十一师及十师,双方的两个十一师拉开了大战的序幕。
枪声乍起之时,国军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但地面部队距离过远,山路又容不得机械化行军,再说红军的阻援部队也不是吃素的,国军的前军想立即折返不是那么容易的,用“远水不解近渴”来形容最为恰当。
陈诚的随机反映是派出飞机助战,在红军的进攻路线上狂轰滥炸,你还别说,竟然差点一弹定乾坤:一颗丨炸丨弹落到了林彪的前沿指挥所,“轰”的一声,林彪被爆炸的气浪掀倒在地。
但是,幸运的林彪没有受伤,红军全军也躲过一劫。
但强攻黄柏岭的红四军十、十一师就没这么幸运了,守军居高临下,红军仰面强攻,毕竟不是神话中的水漫金山,红一军团的强攻一次次失利,伤亡狼藉,激战中竟有三位师长负伤。
战斗至下午三时,黄柏岭还未能得手,林彪也只能孤注一掷了:出动了军团预备队红九师。
林彪对红九师师长李聚奎下了近乎不讲理的严令:限李聚奎在两个小时内拿下黄柏岭!
李聚奎有些为难,对林彪诉苦:“敌人只要两挺机枪就可以把口子封住,我们攻不上去怎么办?”
林彪阴沉着脸反问:“你准备怎么办?”
李聚奎建议以一个团正面强攻,以两个团从垭口左翼山梁攻上去。
“你怎么不早说?这是你的事,我只要黄柏岭,其它的一概不管!”
李聚奎的迂回战术极为奏效,再说,守山的国军毕竟也是苦苦死守了将近一天的疲军,迂回成功的红军一到了黄柏岭后方,守军士气顿时低落,红九师迅速拿下了黄柏岭,一军团顺利冲向了草台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