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担任后卫的林彪命令一纵二支队于隘前地区阻击追兵,二支队队长萧克、党代表胡士俭率队阻击,谁知这次那刘士毅好像看出了猫腻,竟然不顾地势不利,督军死攻不退,林彪背后即是军部,当然也是寸步不让,双方战局暂时僵持在了隘前,国军虽然暂时前进不得,但二支队的党代表胡士俭却在激战中不幸中弹牺牲。

军部,四军前委会当夜召开紧急作战会议,朱德建议:刘士毅师气焰骄横,必然轻进。应该借大柏地地利伏击该敌。

朱德对刘士毅部队有所了解,刘士毅曾于遂川与红四军交过手,其战力一般,尤其刘士毅本人,对战局极少耐性,那次就是接触便弃遂川溃逃,这次孤军深入,当然是因为了解了红军疲惫不堪、弹药不足,才壮胆前出。

红军虽属疲军,弹药奇缺,但战士们久屈求伸,求战心切,郁闷已经憋屈在了胸中将近一月,士气绝没问题。此地的山谷地带有条件设置伏击圈,应该是最后的战机到了。

前委书记毛泽东最后拍了板:死地求生,决战大柏地!

此时的红军作战,主要是依靠林彪的一纵队,分配给林彪的任务几乎承担了整个战斗的四分之三:三、四支队(特务营)负责诱敌,一支队一部在大柏地以之南西侧山上设伏,二支队主力为总预备队――实际上也就是为的最后一击;伍中豪的三纵队及军部独立营埋伏于山谷东侧,左右两翼的伏军还要还负责迂回前出,一来袭击追兵旅部,二来负责扎口堵住敌人退路的任务。

有一点,部队弹药不足,每支枪不过四五发子弹,这样必然要以山地肉搏战为主,这可是需要强悍的体力的,而红军的战士们却已经忍饥挨饿了几天了,为了让部队有足够体力,前委书记毛泽东亲自批准可以动用群众家的粮食,留下借条,保证日后偿还。――战后老百姓回村见条将信将疑。后红军再次路过,果然按借条归还,这就是后话了。

大柏地在江西省瑞金县城北三十公里,朱德选择的伏击战场为麻子坳、杏坑之间的山谷地带。其地形狭长,两边峰峦重迭,山林茂密,地势险要,追兵只要进入山谷,也就等于进入了墓坑,可是,训练有素的国军就那么听话吗?

这就要看负责诱敌深入的林彪三、四支队如何诱敌了,当然,这更离不开敌人的配合,一个巴掌拍不响么。

2月11日(年初一)拂晓,固执的国军经过一夜的相持,重新调配了火力、兵力,冒着蒙蒙细雨对红军的阻击阵地发起冲锋,还好,看来赤匪经过一夜的消耗已经力竭弹尽了,红军阵地被突破。

可是困兽犹斗,红匪还在节节抵抗,阻击兵力分为两拨,轮番掩护退却,逐步退到了大柏地南的麻子坳附近,阻击火力突然大增,有点寸土不让的味道了!

这其实就是四军给追兵准备的口袋的袋底,国军是戳不破的。

但是刘士毅不服气,认为最后一击的时刻到了,于是便逐次增加兵力,甚至连警卫旅部的兵力都调上了前线,直到两个团全部进入了口袋。

上午九时许,在国军主力基本尽数扑入红军埋伏圈的同时,林彪的一纵队一支队(二十八团一营)从右翼迂回到了茶亭东,15旅指挥部突然遭袭,官长溃退,部队丢在了前方,15旅全旅官兵的退路断了。

与此同时,麻子坳、杏坑山谷两边高地突然枪声大作,阻击的林彪部三、四支队开始返身突击,进入山谷的国军三面受敌,登时慌乱,欲待杀回,后路已断,东、西两侧的红军伏军兵已经向敌后迂回出击,扎住了袋口。

原三十一团组成的三纵队从左翼高地出击了,右边的高地上也扑下了红军,这是林彪的一支队,四面临敌的国军虽然混乱却未放弃抵抗,就地开始了真正的困兽犹斗。

各路红军杀向被围敌军,但是,毕竟子弹太少,火力薄弱,就算弹无虚发又能杀伤多少?战场很快成了用刺刀、石块、枪托拼搏的近身肉搏,这方面国军也并不是一无长处,再加上子弹充足,战局竞形成僵持局面。

最后的时刻到了,作为总预备队的林纵二支队奉命出击,军部直属独立营也于同时投入了战场,各路伏兵也同时冲锋,战况终于开始向一方倾斜。

反复肉搏终于拼掉了四面楚歌的国军士气,看不到希望的被围国军开始成批的把枪举到头顶,激战到中午,15旅两个团大部被歼, 800余人连同团长萧致平、钟桓做了俘虏,800余支(挺)步机枪成了红军的战利品。这是井冈山出击赣南以来的首次胜仗,将士们胸中郁闷终得畅抒,三军尽开颜!

据后来陈毅回忆:这是“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的战斗”。

大柏地大胜,是红军处于绝境中的孤注一掷,而志大才疏的国军将领刘士毅贪功冒进,致使屡败的红军一胜稳定军心,尤其是此后的后果:军威之下,赖世琮率一个保安团据守的宁都守敌不战弃城而逃,2月12日,红军不战而得宁都城。红军得到了宝贵的短暂休整和少量补给。

林彪部在此战中承担了主要作战任务,林彪本人也身临前敌,指挥最后的冲锋,关键时刻扭转了僵持的战局。

数日后,江西国军李文彬旅3个团急急赶来,这是个令红军吃了大亏的老冤家,可是红军并没有意气用事,还是主动撤离了宁都,由林彪、陈毅率一纵队担任全军后卫,取道兴国继续开向东固。

一纵行至葛坳,遭到众多敌军追兵尾击,林彪指挥果断,迅速突围脱离。四军全军终于在2月19日到达了东固地区。

对大柏地之战,毛泽东久久不能忘怀,三年后的1933年夏,被剥夺了军权的毛泽东重过大柏地,凝望村前墙壁的累累弹痕,无限感慨,写下了(菩萨蛮大柏地)词一首: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请看下篇:十三、初战闽西运气佳)

十三、初战闽西运气佳

好像大柏地之战成了红军命运的转向标,自此之后,战事似乎突然顺利起来。

现在的强敌是赣军李文彬旅,四军不战收宁都仅仅一天,便主动避战走东固,历来为全军冲锋开路的林彪一纵队开始了为全军断后的日子,使红四军顺利到达东固。

红四军之所以固执的强来东固,是因为从政府报纸上得知,这里有赣南暴动的农军在活动,已经成了师级规模,称为红军独立二团、四团,领头的是一个叫李文林的共产党人,已经成功得使东固的国民政府白皮红心,是一个打着国民政府招牌的“苏区”。

在东固,红四军顺利与东固的红独立二团、四团会师,虽然他们的军事实力算不得什么,但由于四周大山环绕,国军进剿时便避战打圈,大批国军又不能常驻在这穷山僻壤,一退兵,东固就还是红军的天下。

这里已经有了共产党党的秘密政权,也有群众组织和游击队, 但都不打红旗,以便与国统区通邮通商,周边的国军也就索性掩耳盗铃般睁一眼闭一眼,国共两边的人们因此得以自由往来,红军的日子要比井冈山好过得多。

红军在东固获得了喘息, 3000 多人的吃饭问题暂时得到了解决,但这总不是长久之计,驻军就食调动不了围攻井冈山的国军。

就是想久住也做不到,在东固安稳了仅仅七天,江西国军的老对头李文彬便率 3 个团进逼东固,同来的还有国军张与仁旅,而此时井冈山失守的消息已经传来,彭德怀的红五军下落不明,三十二团也无消息,老家肯定是不存在了,红四军必须另找地方安家――开辟新的根据地。

七天时间,除了庆祝与东固红军会师外,还是做了不少事的,主要是对现有的红四军部队重新做了整编,这次整编中林彪指挥的一纵队四个支队被一分为二,三、四支队被编为二纵队,由朱德兼任纵队长,这样全军就一分为三,红军准备分兵了。

红流——红一军团战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子金山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红流——红一军团战事第1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