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1月14日,朱德、毛泽东率红四军军部、二十八团、三十一团和特务营共约3600余人,由井冈山小荇州等地下山向赣南出击了。当晚,红军一举歼灭大汾守敌一个营,突破封锁线后日夜兼程,不费一弹占领了没有国军设防的大余城。

出击赣南开门红!

(请看下篇:十一、转战赣粤苦难多)

十一、转战赣粤苦难多

胜利源自出敌不意,但是,国军也懂得“出敌不意”大法。

尤其这次围追进剿红军的是赣军朱培德的李文彬21旅,兵力多,装备强,下辖 41 团、42 团另加一个归他指挥的 68 团,另外还有由独立 7 师改编的刘士毅独立 15 旅(辖 29 团、 30 团)策应,5个整团,这与当时的红四军对比,其战力是三千多人的红军无法与之相较的。

李文彬旅利用红军初胜的大意悄悄逼近了大余城,这里毕竟是没有共产党的组织、没有群众基础的敌占区,没有人来向红军急报军情,当警戒部队遭到突然攻击后,林彪任团长、何挺颖任党代表的二十八团才于仓促中奉命迎战。

两军迎头相撞于城东不足五华里处。

没有什么可以依仗的阻击阵地,是林彪最不愿意打的火力较量战,红军没有什么便宜可沾,还极容易被兵力数倍的敌人包了“饺子”,勉强支持到下午三、四点钟时,后方已经不存在了,大余城内的军部、机关在紧急撤离时建制已经混乱,三十一团也遭袭溃散,二十八团只能营自为战,夺路而逃了。

刚到手的胜利变成了大败,这遭袭的一仗,三十一团营长周舫、独立营营长张威牺牲,二十八团党代表何挺颖负重伤,重新集结的部队只好越大臾岭,向粤北南雄方向撤退,撤到了广东乌径。

只是乌径也不是久留之地,赣敌追兵并没有罢手,粤军闻讯也前来围堵,红军仓促再撤,重新进入赣南,重伤的党代表何挺颖牺牲在混乱的行军途中。

日后有人把何挺颖牺牲的责任推在了团长林彪身上,说是由于一团之长的林彪对党代表疏于关心,才导致何挺颖殒命,这有点不合情理,面对追兵,主力二十八团一直处于断后的位置,此时主要的任务是对追兵作战,照顾伤员不应该是团长的主要职责。

也有人于四十年后指责林彪率部迎战时没有详查地形,但是,出城不远即逢强敌,哪来的侦察地形的时间?

那个“林彪对党代表不大理睬、独断专行”的指责,也是四十多年后发出的,当时可没见给林团长什么处分;作战方面,林彪独断专行是习惯,倒也没冤枉林彪,其后对历任政委都是如此,偏偏上级还就是支持了林彪这一点,有时竞还干脆让林彪兼任第一政委,来个军政一肩挑。

红军的远征军厄运并未结束,有次竟然连军部都险些被人家给踹了。部队日夜东行就是想摆脱追兵,走到圳下时,林彪的二十八团驻圳下以西,给全军断后,其时军部驻于圳下。拂晓,二十八团按命令要求时间开拔,但圳下的军部却并未行动,这是因为毛泽东习惯夜间工作,晚睡晚起,这天他尚未起床,是枪声惊醒了他,陈毅、毛泽覃则还正在吃早饭。

担任军部警卫的特务营也未及时察觉敌情,敌人便进到圳下,实际上敌人的先头分队已越过了毛泽东的住房;朱德离开住屋时,敌军已近在眼前,警卫员开枪掩护,中弹牺牲,朱德摘下警卫员的冲锋枪,在敌我交错的混战中夺路撤退。

人群奔突于弹雨横飞,朱德同妻子伍若兰被敌冲散。陈毅披着大衣急走,竟然被突然冲上来的敌人一把抓住了大衣,幸好机灵的陈毅把大衣向后一抛正好罩住了敌人的脑袋,自己才得以脱身,总算没有成为国军的俘虏。

特务营回过神来全力抵抗,前锋三十一团、已经开拔的二十八团也赶来支援,追兵才算被打退。只是毛泽覃腿部中弹,行军艰难;朱德妻子伍若兰却被追兵俘去,后被押送赣州残忍杀害。

按毛泽东日后给中央的报告:“……沿途都是无党无群众的地方,追兵5团紧蹑其后,反动民团助长声威,是为我军最困苦的时候。”

可见,当时对于军部遭袭,并没有认定林彪的二十八团该负多大责任,毛泽东及因此战殇妻的朱德至死也没有追究林彪的这一致命“疏忽”,四十年后他人的这种谴责当然也就更可笑了,这还是属于事后旁观者的人品问题。

直到了2月1日,红军才算暂时摆脱了追兵,来到了寻邬境内的罗幅嶂,危机中的红四军前委在罗幅嶂开会,就这支部队的领导体制、行动的方向展开了讨论和争论。

这就是著名的“朱毛之争”的开始。

在井冈山根据地时,边界前委有大量地方工作事务,党需要有军委在部队实现对军队的领导,所以设立了四军军委来处理军内党务,军委书记为从中央派来的军事干部刘安恭。现在暂时没有这些地方事务了,前委可以全力管军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大部分人认为不需要重叠机构,四军军委可以“暂时停止办公”,军委的机关可以改为军政治部,由前委直接领导红军。

会议顺利作出决议:红四军军委停止办公,所有权力集中到前委,由毛泽东任前委书记。

另外,为解决给养和宿营困难,会议还决定将红四军所属部队进行改编,出击在外的红军改编为第一、第三两个纵队,一纵队由二十八团、军直属特务营编成,纵队长林彪,党代表陈毅,下属四个支队;三纵队由三十一团编成,纵队长伍中豪,党代表蔡协民。

这是为了在一旦必要时,军长朱德、军党代表毛泽东能分别率一、三纵队行动。

短短的不到两年,南昌起义时的小连长林彪,竟然与起义后位列部队副帅的陈毅平起平坐了!

关于行动方向,当时决定逐步向东固转进,去寻找在吉安东固一带活动的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团,以便找到一个有党的组织、有群众的休息地,并且能安置一路拖累的伤员;还可以威胁吉安敌军之背,策援坚持井冈山的红军二纵队。

当时三千多人集中行动,目标很大。最大的难点就是吃饭,所以大部分人支持分兵活动,要求前委开会决定。但是,毛泽东不同意立即分兵,认为分兵活动容易遭敌人各个击破。毛泽东也看到了这样一点:如果开会,则分兵可能成为多数意见,就干脆压下不予讨论。甚至对因此而增加的不满情绪也置之不理。

毛泽东的想法也很简单,现在部队最需要的就是一场大胜,以稳定军心,并且能用缴获来补充军需;而分兵则仅是为了避敌求食,与出兵赣南分敌军势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但是,胜利能遂愿而来吗?而实践证明,是林彪的一纵队在毛泽东最需要的时候起到了关键作用,送来了红军亟需的一次胜利,一次虽然艰难却痛快淋漓的大胜!

(请看下篇:十二、谁持彩练当空舞)

十二、谁持彩练当空舞

1929年2月10日,旧历除夕,红四军全军到了瑞金、宁都边界的大柏地。可是当地的百姓早已逃避一空,也怨不得群众没有觉悟,那年头,老百姓视兵如匪,没与红军打过交道的大柏地农民,弃家躲避“兵祸”极为正常。

天寒地冻,部队饥饿疲乏,偏偏追敌又尾随而至,部队面对冷灶黑房的春节,实在不愿意再“游而不击”了,自下井冈山,一直在逃窜,士兵们怪话连篇,嘲讽军长无能的有,责怪领导胆小的有,有的甚至叫嚷不如拼了算了。

江西国军刘士毅部看出了便宜,这正是赤匪缺弹少粮的时候,趁年节人皆思乡之时,给予痛击,必可大胜!便指挥国军15旅萧致平、钟桓任团长的两个团追击到了大柏地。

红流——红一军团战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子金山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红流——红一军团战事第1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