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首先,他们面对的是复杂陌生的地理环境而又没有向导指引。由于他们抛弃了上帝和领袖、离开了约书亚和迦勒,而其他曾经仔细探查过迦南的十个人已经死掉,以色列人不得不误打误撞地选择攻击点。从他们出发的地方——何珥马山判断,以色列人首先进攻的地方很可能是后来称之为“犹太高原”的一片山地。这里遍布峭壁悬崖,海拔高度在800到1000米之间。一旦选择从这里进攻,以色列人的大兵团根本无法展开,也就发挥不出群体作战的优势;同时,由于是抢占山头,以色列人自始至终都不得不选择仰攻——这在冷兵器时代是极其艰苦的攻坚战。现代战争中,仰攻山头往往是以炮火覆盖和飞机轰炸为先导,反复密集地摧毁坚守之敌和防御设施。而此时的以色列人,不要说轰炸,就是像样的弓弩手恐怕都没有,他们只有用血肉之躯和坚强的意志争取胜利;

其次,以色列人主攻的方向敌人的兵力分布和配比结构是立体性的。亚马力人擅长平原作战,而犹太高原地区原著迦南人则是山区作战的专家。这样,在少数可以展开兵力的平原和谷地上,亚马力人可以牵制和攻击以色列人;在山岭峭壁间,四顾茫然的以色列人则将会面临迦南人的迎头痛击。战场形势和力量对比一旦形成,成败胜负也就基本确定下来,剩下的攻打和杀戮便无非是程序性的东西了。不过也不尽然,古今中外,转败为胜的例子比比皆是,所谓“哀兵必胜”。然而,如今的以色列人已有哀兵之貌,却无哀兵之心——这实际上很可悲,应为这样的当事人注定胜得荒唐、败得糊涂。

以色列人进攻了。他们的热情与决心在极其复杂、层峦叠嶂的山峰面前迅速崩溃。当他们由于胆怯准备退却的时候,亚马力人和山地迦南人的联军出动了。以色列人的信心彻底涣散。崎岖复杂的山地、勇猛剽悍的迦南战士、令人心悸的呼号呐喊......所有的一切组成了一幅恐怖的屠杀场面。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以色列人四散奔逃。

迦南人和亚马力人乘胜追击,一直追赶到迦南南部边疆的何珥马山。如果不是山脚下巨大的营盘和崎岖难行的何珥马山,恐怕以色列人将被迦南联军屠杀殆尽。

黄昏的时候,进攻的以色列人回来了。他们不得不垂头丧气地牺牲了看似公正的大民主而再一次表示处对摩西的尊重。人啊,就是这样,不吃点苦头,总是不会醒悟。

如今的以色列人进退维谷。进入迦南已经不可能,退回旷野更是心有不甘。人们把目光投向了摩西。

如果说其他人还有下一步如何行动的幻想的话,摩西则连设想与选择的机会都没有,因为他早就已经知道了上帝的旨意。我们可以想象摩西在宣布以色列人退离迦南边境、退回旷野的决定时,遗憾与痛苦的心情是如何在煎熬着他。但是,即使再痛苦,人们也不得不为自己的选择和所作所为负责,不管要付出多少的痛苦与折磨。上帝是公正的,很多时候,我们看见的上帝是那样的严厉与冰冷,为了我们的过失我们不得不承担后果,覆水难收的局面留给人们的就是痛苦,却不得不面对。上帝会怜悯但却不可能视背叛为忠诚,看犯罪为圣洁。摩西对以色列人的所作所为实在太了解了,他的心中虽然明白,但是如果让他说出同胞面临这样的结局都是罪有应得,他又实在是说不出来的。

信息占有量的多少决定了人们判断应对能力的高低。我们在日常生活的选择中经常犯原则性的错误,并不是因为我们的头脑不聪明、思维不明智,而是往往因为我们一般只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却很少用心灵去感受这个世界、感受眼前看似纷繁杂乱的事物背后的东西。甚至有的时候,我们的心灵与头脑被一些诱惑的东西蒙蔽了、欺骗了,使我们不断地做傻事却不知反省。

此时的以色列人就在做傻事了。他们在虚假的探报面前选择怯懦,却在惩罚面前选择铤而走险,他们抛弃信仰选择征战却在失败之后心存抱怨。

战斗胜利了皆大欢喜,战斗失败了呢?一批精英人物认为应当有人为此承担责任。人选他们已经想好——摩西和亚伦。

此时的摩西和亚伦应当已经看出问题的端倪,但是他们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他们现在很忙,不是考虑怎么继续进攻,也不是考虑怎么把怨恨的苗头压下去。而是在向以色列百姓教导一系列的典章制度、如何献祭、如何敬拜什么的。其中很多内容是必须要进入迦南之后才可能进行的。比如说,献祭活动需要很多面粉、油和酒,没有进入迦南而只是在旷野中,向获得这些资源是很难的。此时的摩西,对上帝的应许依然充满信心,他在时刻准备着进入迦南的那一天,因此他必须为这一天做好准备。既然20岁以上的这一代男人注定无法进入迦南、倒毙在旷野,那么也就再不必为这个必须付出的代价悲伤难过下去。新一代的孩子正像小树苗一样茁壮地成长,有他们在这个民族就有希望。摩西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已经老了,他也说不清自己在旷野转战中到底还能支撑多久,因此他必须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工作。

摩西在紧锣密鼓地工作,另一批人也在跟他一样紧张地忙活着。一场政变就要展开了。

人想要做点事情实在是很难,但如果让一个注定要做些什么事情的人——比如摩西——什么都不做也依然不容易。作为一个对自己的民族拥有深厚感情和责任感的人,他所从事的事业注定要充满挫折与坎坷,饱受误解与指责。

一位领袖往往必须向前看。他们每天都要面临全新的挑战。很多时候,这些领路人不得不独自面对重重困难、无尽的障碍,以及人们故意布下的陷阱与圈套。他们必须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闯过一个又一个险滩。但是,很遗憾,当他们这么做的时候,他们的背后却罕有支持的声音,耳畔传来的往往是诟病与谩骂,身处的则更多是阴谋险局甚至无耻的背叛。有时候,他们战斗却找不到对手、奋战却孤军深入,当他们面临挫折或者取得阶段性成功的时候,他们的痛苦或者快乐却难以与人分享、难以有人倾诉。

或许用旷野中的巨人、荒野中的狮子来比喻他们有些不够贴切,但即使身处闹市对于这些人来说又与荒漠何异呢?如果是一个独夫与暴君,对权力的贪婪、对利益的渴望会冲淡这种寂寞,他们可以操纵舆论、粉饰太平、巧取豪夺、横征暴敛;但如果是一个正直无私如摩西这样的人呢?情况却另当别论。摩西没有什么政治诉求、没有什么经济目的,如果有,他根本没有必要离开埃及,以80几岁的高龄领导自己的同胞们行走在归乡之路的旷野中。因此,对摩西内心世界的探索就成为一件很有趣也很神秘的事情。如同几百年前在黑夜牢笼中默默向上帝倾诉与祈祷的约瑟。上帝既是摩西的主人,又是摩西的好友。当别人谩骂他、误解他甚至陷害他的时候,只有在上帝那里,摩西才能获得帮助与关爱,才能获取无穷无尽的力量。

平心而论,没有人愿意平白地增加那么多重担在自己的肩头。2、3百万以色列人的生活起居、婚丧嫁娶、吃饭穿衣、生老病死......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摩西来关注、来过问。更令他忧心忡忡地是:以色列人总是那么功利、那么短视、那么缺乏信心与进取心。他们对于上帝绝不比他们对自己的双手更有信心。

摩西是多么希望自己的同胞与自己一样,能够解读上帝的话语、理解上帝的安排并具有坚定的信心阿。于是,他闷头给以色列百姓进行信仰层面的建设。然而,几千年的风风雨雨证明:以色列人、甚至是绝大多数人类,都很难从这种心灵的困境和人生的景况中成功突围。他们更关心的是眼前的变化,而不太关心甚至没必要太关心以后的发展,没有平静的心情或者认为毫无意义去用心灵感受这个世界、倾听上帝的声音。与领袖相反,他们的眼睛往往是盯在面前甚至是向后看。于是就有了对并不遥远的粮票时代的怀念,发出了“民国不如北洋,北洋不如大清”的感慨。这简直可以说是民众共有的通病。

既然不可能人人都成为向前看的领袖,那么这社会也就必然在领袖人物的“向前冲”与平民百姓的“向后看”中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与和谐发展关系。可见,领袖与人民百姓都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如果只有前者的一往无前,整个社会都会走向浮躁和冒进;如果都如后者那样瞻前顾后,则社会必然停滞不前。因此,互动与互相妥协才回推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当然,前面所说都必须有一个前提——正直的领袖。一个刻薄寡恩、贪腐残暴的领袖或者领袖集团,表面上似乎会获得民众的支持和认同,实际上他们时刻面临的是众叛亲离与阳奉阴违。他们以身作则换来的是整个社会的道德沦丧与浮躁虚华。因此,历史对领导者的要求从来都是严格得近乎于苛刻的。以色列人是幸运的,他们拥有摩西这样正直、谦卑、善良的领袖。其实,这种优秀的品德不见得是后天习得,更不要相信人们的觉悟和自觉性可以支持太久。摩西之所以在困难、艰险或者鲜花掌声面前都能始终如一地坚守自己的高尚心灵,是因为他时刻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以及这么做的必然结果是什么。

犹太人的历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4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天生玄鸟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犹太人的历史第4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