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果不其然,刚到这一年的四月,唐军就再一次地对长安展开了包围。长安东面,王铎率禁军及山南西道、剑南东川两镇兵马共三万人屯于周至,于灵感寺设置帅府。长安西面,杨复光率忠武军、沧州、寿州军进驻武功,朱玫率邠宁军、李昌言率凤翔军以及泾原军进驻兴平。长安北面,王重荣率河中军、王处存率义武军屯于渭北。长安西北面,拓跋思恭率定难军屯驻渭桥。

而此时的黄巢,形势却极为不利。此时他已经进入长安一年多的时间,后勤难以得到保障的问题彻底暴露出来。长安做为唐朝的首都,人口辐凑,粮食供应本来就十分紧张,要靠漕运山东和江南一带的粮食来维持其庞大的军政机构。而此时黄巢带着的几十万大军处于唐军的军事封锁之中,使大齐的号令不出同、华二州,再加上农耕俱废,输赋无人,粮食问题就成了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当时不仅仅是齐军的普通士兵,就连齐军的高级将领也受到粮食的困扰,韦庄曾在《秦妇吟》一时中对此时齐军的情况有过形象的描写“四面从资多厄束,一斗黄金一斗粟。尚让厨中食树皮,黄巢机上刲人肉。东南断绝无粮道,沟壑渐平人渐少。六军门外依僵尸,七架营中填饿殍。”可见其粮荒的程度到了多么的严重的地步。

当时齐军士兵多以树皮充饥,或向唐军购买死人为食。唐军中便有人抓来山民卖给齐军,以肥瘦论价,高者价可达数百缗(一缗等于一千文)。在这种情况下,齐军本来应主动撤出长安,另辟战场或能保军,但黄巢贪恋长安城内的繁华,始终不肯撤走,这明显就是一种自掘坟墓的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黄巢试图通过军事手段对此不利局面展开突破,先后多次派兵主动出击,以求打破唐军形成的包围圈。然而他的士兵连饭都吃不饱,又哪来的战斗力可言?不但打不破唐军的包围,还屡次为唐军所败,最后只能是被动防守。然而,这种局面还没能维持多久,就有一个更大的打击向黄巢袭来,他的心腹爱将,同州防御使朱温投降了。

日期:2008-8-711:02:35

(19)

再一次提到朱温,他已经不是那个于乾符四年刚刚参加草军的毛头小伙子了。此时的他,经过多年征战,已经成长为一个齐军之中独挡一面的骁将,深得黄巢的信赖。

此时朱温任大齐的同州防御使,与王重荣部隔河对峙,双方多次交战,拼得你死我活,却是互有胜败,谁也吃不掉谁。中和二年七月,唐朝从山西调来三十船粮食沿黄河运往河中,补给王重荣部。有探马将此事报知朱温,朱温本来就十分缺粮,听到消息后立即调集千余人马,奔袭夺粮。在河西县夏阳渡口,将这三十船的粮食截住。但还没等他高兴劲儿过去,王重荣已经带着大军赶来赴援。朱温走得急,没能多带人马,手上只有千余士兵,不敢跟王重荣作战,随即将粮船凿沉,带兵退回同州。

当时唐军也缺粮食,眼见到嘴的粮食沉了,把王重荣气得暴跳如雷,当即点了三万兵马渡过黄河,将同州团团围住。朱温人少,不能力敌,见同州吃紧,一面坚城固守,一面飞骑驰报长安,请求支援。但当时大齐的总掌兵权的左军使孟楷忌恨朱温,既不发兵也不向黄巢报告。朱温一个月内连上了十次表章,开始的时候孟楷还对朱温派来的使者解释解释,强调一下是因为客观原因才不能发兵,到后来竟然对来使严辞训诉,说朱温是想拥兵自重,不肯为国出力。信使回报,把朱温气得火冒三丈,于城内大骂孟楷。

朱温手下有个谋士名叫谢瞳,和黄巢一样,也是个屡试不售的失意举子,后困居长安,广明元年黄巢攻入长安,谢瞳被裹挟从军,投在朱温的门下。这个人参加起义本来就是被逼无奈的,反封建、反压迫的思想并不坚决,认为只有向唐朝投降才是正道。这时趁机反复向朱温陈明利害,劝朱温尽早投降。朱温也比较好劝,立刻就动摇了,随即杀死了大齐派来的监军严实,举州向王重荣投降。

不过话说回来,朱温这次投降的时机掌握的恰到好处,要是再拖一拖那就完全不一样了。一方面,他是齐军的重要将领,又控制着大齐政权仅有的两州之一。他的反正不但给了黄巢重重一击,而且还给了齐军其他将领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在朱温之后,大齐的华州刺史李详也想投降,幸亏被黄巢及时发现,杀死李详,才暂时地稳住了华州局势。再有,这个时间段,正是唐军和大齐战略相持阶段的末期,朱温的投降,标志着唐军将从战略相持阶段正式转入了战略反攻阶段,所以也就成为了这场战争的关键因素之一。其实即便此时朱温不投降,齐军也一样会遭到失败的命运,但如果他等到大齐政权彻底失败后再降,身价则将大打折扣。比如说黄巢的老伙计,大齐的头号干将尚让后来也投降了,但他不但没象朱温一样受到重用,反而惨遭杀害,就是因为此时他的投降,对唐朝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总之,朱温的叛变,不但给了黄巢一个沉重的打击,加速了唐朝的胜利进程,更为自己在其后割据一方,进而称霸中原,最后建国立庙都走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对于朱温的投降,王重荣大喜过望,马上于同州城下与朱温设案结盟。当时朱温31岁,王重荣年过五十,因朱温的生母也姓王,所以朱温有意认王重荣作娘舅。王重荣心中十分高兴,嘴上却推辞不受,朱温多次坚持,再加上身旁众将反复劝说,王重荣这才美滋滋地认了这个日后的梁太祖做了外甥。

王重荣次日撤军,仍命朱温镇守同州,又命人将此喜讯驰报王铎行营。王铎得报大喜,当即利用僖宗授予他“以墨敕除官”(即不需加盖皇帝印玺就可以皇帝的名义任命官员)的权利,正式封朱温为同华节度使。又命朱温派遣谋士谢瞳奉表赴成都,代表朱温晋遏僖宗。谢瞳还在路上,僖宗就得到了朱温投降的消息,情不自禁连声称道:“天赐我大唐,天赐我大唐。”可见此时朱温的投降,受到了唐朝政府多么大的重视。不久,谢瞳进了成都,僖宗立即于行宫亲自接见,给足了面子。谢瞳这人口才也比较好,为朱温说了不少的好话,特别提到了朱温不幸的童年,表明他参加黄巢叛乱是被逼无奈的,其实这个人还是很忠君爱国的。

僖宗不知道是信还是不信,反正连连点头,对朱温以前的行为表示完全理解。后来听谢瞳说到朱温在家乡时曾有过“金吾之叹”,马上就赐朱温为左金吾大将军,以圆其夙愿,并赐名“全忠”,以示荣宠,谢瞳说起这段儿往事本来是想把朱温往光武大帝刘秀身上拉拢一下,以显示其忠义,没想到却平空为朱温谋来一个官职,这固然说明了谢瞳这人聪明,但也足可以看出朱温在僖宗心目中的地位。

朱温投降的事情就这样算是告一段落,不过还有个小插曲,不知真假,随便说说。这件事说得是僖宗在接见谢瞳的次日,把他对朱温的封赏及赐名“全忠”一事诏告天下,随后就有密臣进言,说赐名一事不妥,因为“全”字为“人之王”,“忠”字为“中之心”,使人之王处于中之心,实在是太犯忌讳。僖宗翻然悔悟,但此时制书已下,再改已经来不及了,只能作罢。

朱温的投降极大地削弱了齐军的实力,又增加了唐军获胜的筹码。但此时的黄巢手上还握有几十万大军,也不是唐军能够轻易对付的。比如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就有一次对杨复光叹道:“臣贼则负国,讨贼则力不足,耐何?”杨复光也深有同感,于是在不久后他就向朝廷正式举荐一人,这个人的到来不但给与了黄巢以致命一击,更改写了整个中国的历史,在黄巢灭亡后的数十年里,整个中华大地都将成为他和朱温的舞台,他就是著名的沙陀族大将,后唐太祖武皇帝李克用。

日期:2008-8-810:56:17

(20)

李克用是沙陀贵族出身,本姓朱邪,别号鸦儿,因一目微眇,所以人称独眼龙。沙陀族属于西突厥别部处月部落的一支。由于驻地有座大沙碛山,名为沙陀碛(今新疆古尔班通古沙漠),所以对外号称沙陀部。相传李克用的先祖出生于雕窝之中,酋长因为他生得怪异,便让各族轮流抚养,因此得姓“诸爷”,即不是一个人抚养,后来传成了朱邪。李克用的父亲是朱邪赤心,因在镇压庞勋起义的过程中立过大功,被唐朝廷任命为单于大都护、振武军节度使,并赐国姓李,赐名李国昌。

李克用属于那种天生的将才,从开始学说话,就“尤喜军中语”。15岁那年(868年),庞勋领导桂林戍卒起义,声势浩大,纵横山东、江苏、安微等地。唐廷十分震惊,急召沙陀骑兵驰援。李克用随父出征,军中称为“飞虎子”。在此次战争中,李克用勇猛绝伦,所向无敌,显示出极高的战争天赋,庞勋起义失败后,李克用也因功被授为云中牙将,几年后升为云中守捉使。

血染刀锋八十年——残唐五代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英雄旗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血染刀锋八十年——残唐五代史第1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