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黄巢本意也不会投降,接到诏书后,便立即对广州发起猛攻,不日内攻破城池,活捉了岭南东道节度使李迢。当时的广州,是唐朝在岭南的第一大城市。隋唐时期,由于西域战火不断,陆上丝绸之路被战争所阻断。代之而兴的便是海上丝绸之路。广州在当时已经开辟了多条通往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及至非洲大陆的航路,既是中国的第一大港口,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东方良港,城内商贾云集,人口稠密,一派繁华景象。黄巢及其同伙由于长年连续作战,承受的压力也比较大,在他们攻下广州后,由于远离了唐朝政府的军事包围圈,让他们有条件把精神彻底放松下来,但随之而来的,却是高高举起的屠刀。

乾符六年九月,黄巢攻克广州,随即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广州血案,屠杀的对象不但包括城内的中国公民,更包括了当时来中国经商的回教人,基督徒,犹太人,和波斯拜火教徒,可以说是逢人就杀,死于这场人道主义灾难的人类有十二万人之多,也有人称二十万,这两个数字都是来自于当时人们对于广州城内人口总数的估计,因为当时政府的户籍管理制度还没有今天这么完善,所以可能会有所偏差,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时的广州人,在黄巢及其同伙的屠刀下,已基本被斩杀殆尽了。

日期:2008-7-3116:01:12

(11)

黄巢血洗广州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其行为是丑陋的,其手段是令人发指的,所以绝不能因为他有反封建、反压迫的经历就可以原谅他反人类的罪行。但于此同时,作为有着合法身份的唐朝僖宗政府却没有为这些本应该受到其保护的广州人民,被黄巢血腥屠杀而感到哪怕是一丝的自责和愧疚,相反,他们甚至为此而感到庆幸,因为此时的黄巢毕竟远离了国内经济发达的江浙地区,更远离了唐朝的政治中心长安。在他们眼中,只要能把黄巢阻止在岭南一带,就不会对其统治造成致命的打击。

为此,僖宗政府拒绝了高骈出兵岭南剿灭黄巢的计划,而是任命宰相王铎出任荆南节度使,并兼南面行营都统。荆南(今湖北江陵)在当时长江中游的重镇,号称“右控巴蜀,左联吴越,南通五岭,北走上都。”僖宗政府派王铎出镇荆南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截断黄巢北上之路。

但是,僖宗政府这种极为不负责任的态度和掩耳盗铃式的乐观情绪很快就得到了可耻的失败,因为好多因素决定了黄巢是不会长时间留在广州的。第一,虽然广州是当时中国的第一大港口,还是比较繁华的,但就整个岭南地区来说,人口远不如中原一带稠密,在经济上也还不够发达。黄巢的军队此时规模已经不小了,这么大一支军队要维持下去需要粮食,而筹粮就要去人多的地方,岭南显然满足不了他的胃口。第二,大灾之后有大疫,黄巢在广州杀了那么多的人,紧接着部队里就开始流行瘟疫,“士卒罹瘴疫死者什三四”,受制于当时的医疗条件,黄巢全军上下对疫情的防治束手无策,再加上北方军队在岭南容易产生水土不服,再不走人就要死光了。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此时的黄巢,已经不是当初长安城里那个落魄的举人了,随着军队越来越多,地盘越来越大,内心深处也不可避免地自我膨胀了,此时的他,已经绝不满足偏安于岭南一隅了,他有着更远大的政治目标。

乾符六年十月,黄巢在广州自称“义军都统”,并发布檄文称朝廷“宦竖柄朝,垢蠹纪纲”,然后正式起兵北伐。有意思的是,在这篇檄文的最后,黄巢还愤愤不平地指责朝廷“铨贡失才”,也就是埋怨唐朝政府当时没能把他这个人才选拔出来,这才把自己逼到造反的这条路上,也不知他当年的考官看到这篇檄文又会作何感想?

黄巢的北伐战争最初进展极为顺利。唐朝政府任命的荆南节度使兼南面行营都统王铎是唐武宗会昌年间的进士,先后干过驾部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御史中丞、户部侍郎、判度支、礼部尚书,到此时已经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可以说是从基层一步步干上来的,这个人在朝中威望很高,为官也比较清廉,算得上是个好同志,但有一点,他是文人出身,根本不懂军事。但说来也有趣,这次出任荆南节度使竟然是他主动向僖宗请缨的。

要说咱们中国古代这些知识分子,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外表看起来严肃认真,其实骨子里都有一股浓浓地浪漫主义情怀。总想着当国难当头,自己能挺身而出,为君王命,在疆场上羽扇纶巾,指挥千军万马,一派儒将风流,要是打胜了,不也挺好的嘛!要说此时的王铎已经是一品大员了,再大老远来兼这个节度使,这里面肯定有为国分忧的主观意愿。但是,他本身缺乏克敌制胜的手段,在军事上完全依赖副都统李系,自己却带着爱妾,一路慢慢悠悠地去江陵上任。

李系是中唐名将李晟的后代,其实也没有什么军事才能,主要特点就是能吹,典型的马谡赵括。但是王铎因为见他口才好,所以很信任他,把全部精锐兵力都交给他,命他驻守潭州(治在今湖南长沙),“分兵扼岭路”。结果乾符六年十月,黄巢由桂州编造大筏数十,趁水涨流急,沿湘江而下,经永州、衡州,于十月二十七日,直抵潭州城下。此时手握十万重兵的李系眼见黄巢来势凶猛,被吓得龟缩于城中不敢应战。黄巢乘势发动猛攻,仅一日便打破城池。李系仓惶逃往朗州,唐军死伤狼藉,“流尸蔽江而下”。

身在江陵的王铎听到噩耗,立即从大破草军的浪漫主义美梦中清醒过来,忙命其部将刘汉宏在江陵抵抗黄巢大军,自己则借口要与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会师,率众向四百里外的襄阳逃窜。刘汉宏也不比一般人傻,等王铎前脚一走,他立马纵兵大掠江陵,焚荡殆尽,然后带兵逃出城外。时值天降大雪,城内士民被迫逃往山谷,以至于“僵尸满野”,场面惨不忍睹。

半个月后,黄巢率大军抵达江陵,略作休整后继续北进,准备夺取襄阳。山南东道节度使(治在襄阳)刘巨容原是庞勋部将,后来投降朝廷,曾用筒箭射死过浙西起义军首领王郢,是个靠战功起家的。此时正与江西招讨使曹全晸囤兵距襄阳二百七十里的荆门,见黄巢来势凶猛,知道难以力敌,便准备智取。十一月二十二日,刘巨容亲率精兵埋伏于密林之中,曹全晸带轻骑向草军挑战,稍战即退,引草军来追。此时黄巢因为自从由广州北上以来军事上进展过于顺利,所以产生了麻痹心理,看见曹全晸败走,带兵就追。还没追出多远,身后便伏兵大起。这一来,草军一下乱了阵脚,被唐军杀得是溃不成军,一路逃到江陵,损失十七万人。

黄巢一度大好的革命形势在这里遇到了重大挫折,只好带着一帮残兵败将匆忙渡江向东逃窜。这个时候形势对他极为不利,前有堵击,后有追兵,队伍刚刚打了败仗,不但损失惨重,而且士气低落,自己又没有根据地,连个休整的条件都没有,可以说是危机重重。然而就在此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居然出现了,刘巨容竟然不追了。

眼前的形势对刘巨容十分有利,黄巢已被他打得溃不成军,只要他再稍微的使点力气,就是全歼黄巢的草军也是很有可能的,可是他在这个时候突然撤军,将唾手可得的功劳放了过去,这到底又是为了什么?

日期:2008-8-110:39:21

(12)

面对这种情形,就连刘巨容的下属都替他惋惜,纷纷劝他穷追猛打,一鼓歼灭草军。刘巨容却说:“国家喜负人,有急则抚存将士,不爱官赏,事宁则弃之,或更得罪。不若留贼以为富贵之资。”这话与当年宋威说的“昔庞勋灭,康承训即得罪。吾虽属成功,其免祸乎?不如留贼,不幸为天子,我不失作功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宋威本来在王仙芝、黄巢刚起兵时,是有能力将他们这股义军绞杀在萌芽状态的,但是他怕朝廷对他兔死狗烹,剿起匪来出工不出力,眼看着草军坐大。刘巨容却是觉得国家对他们这些领兵的将领不厚道,出事了才想来,等事过去了就扔一边不管了,还不如把黄巢留着,好再立功再得封赏。

这种话听起来让人感觉这两人简直就是不可理喻,但细想起来又好像有点道理。毕竟那时候的人也没受过什么官员先进性教育,觉悟都比较低,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从这上也可以看得出来,晚唐时期君臣之间离心离德已经到了什么样的程度?连统兵的主将都抱着这样的心态去打仗,那国家还能不亡吗?

不过刘巨容显然是对的,那边曹全晸就没悟出这个道理,追着黄巢就渡了江,累得一身臭汗,刚要开打,却听说朝廷已经决定用泰宁军都将段彦谟来取代他为江西招讨使。曹全晸万万没能想到朝廷竟然没等把磨卸下来就要杀驴,顿时怒不可遏,当即决定止兵不追了。

这样一来,大唐王朝内部的勾心斗角又给了黄巢一个喘息之机,使他从这个巨大的挫折中逐渐恢复过来,“由是贼势复振,攻鄂州,陷其外郭,转掠饶、信、池、宣、歙、杭十五州,众至二十万。”君臣如此,可见唐朝的灭亡绝非偶然。

血染刀锋八十年——残唐五代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英雄旗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血染刀锋八十年——残唐五代史第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