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群雄逐鹿(6)马踏中州(上)
参合之败后不到四个月,慕容垂调镇守龙城、蓟城和冀州的大军齐集中山,以七十一岁高龄的抱病之身亲统全国之兵,再次杀奔代北而来。
这一次,慕容垂是真的拼了!
他深知,对于后燕来说真正可怕的不是破军杀将、不是那被坑杀的战俘,而是那个精力和野心一样蓬勃,智谋和胆略不输自己的北魏国主。如果自己不能在有生之年降服此人,恐怕今后慕容家也不会再有人是他的对手。
所以,就让我这把老骨头再一次跨上战马吧!
396年三月二十六,慕容垂兵发中山。
这一次,为了出其不意,慕容垂没有选择绕道幽州,而是逾青岭、经天门,在太行山上凿山开道,直指云中。时至今日,在河北定州和山西大同之间直达的只有一条省道(这还是托了煤矿的福),高速和火车只能从北京或太原绕行,可以想象当时太行山区是多么的险峻难行。
正因为如此,当燕军在平城(今大同)以南的桑干河谷出现的时候,完全出乎了守将拓跋虔的意料。慕容垂命慕容农、慕容隆为前锋领军突袭,手下只有三万人的拓跋虔仓促迎战。此人在代北号称武力绝伦,打仗时最爱干的事就是把敌人当糖葫芦用长矛插起来玩。但这次他既遇上慕容垂,龙城兵又人人奋勇争先,被插在长矛之上的人头只能是他自己了。此战,拓跋虔兵败身死,燕军尽收其部落。
消息传到数百里外的盛乐,听说慕容垂亲自前来,大将拓跋虔战死,拓跋珪十分震恐,各部落也是人心惶惶,又想着是不是要到阴山北边避避风头了。
这时,取得胜利的燕军再度行经参合陂。
原野上,到处可见被豺狼和乌鸦啃食过的累累骸骨;河岸边,坑杀降卒的地方堆起了高耸的小山;树枝间,偶尔还残留着一两块褪色的写着“燕”字样的战旗碎片……当日的惨烈情景如在目前,怎能不让人落泪心酸?
士兵们不知不觉停下了脚步。
慕容垂命在此设吊祭之礼,祭奠那些往生的大燕英灵。本次出征的将士当中,许多人的父子兄弟都阵亡于此,一时间哀号哭泣之声响遏行云。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参合。
听着山谷中回荡的哭声,想起阵亡的数万鲜卑子弟,想到他们的妻儿老小,想到严峻的军事形势,想到自己老迈的身体和不成器的儿子,想到这七十多年来的是是非非成败得失……慕容垂胸中气血翻涌,忽然哇的一声吐出一口鲜血来……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我慕容垂半生苟且隐忍,半生戎马奔波,难道……难道这就是天意?
停顿平城十天后,慕容垂病重,四月初十,病死于回师的途中。
按照他的遗言,燕军密不发丧,直到抵达中山后才全国举哀。
魏王拓跋珪得知此讯,深深地松了一口气,可随后心底里又莫名地涌起一丝哀愁。
大丈夫在世,没能与慕容垂这样的高手一较高下,大概也是一件难以释怀的憾事吧!
四个月后,拓跋珪发国中步骑四十万大举伐燕。魏兵势如破竹,二十天内即取得了并州,两个月后河北郡县皆降,唯有中山、信都、邺城三个重要城市尚在后燕手中。
平地合战是北魏骑兵所长,攻城拔寨却并非他们的强项。而且由于参合陂杀俘带来的恶劣影响,城里的将士往往誓死不降。所以在这三个城市身上,魏军颇吃了一些苦头。一个小小的信都(今河北冀县),就攻了六十多天未克,最后还是在拓跋珪亲自来攻的情况下守将慕容凤弃城而逃才拿了下来。
到了次年二月,由于将帅不和,北魏内部还发生了叛乱。拓跋珪急于平叛,就派人向慕容宝讲和。没想到慕容宝听说魏有内乱之后,竟然不许,还带着全部兵力共十二万步兵、三万七千骑兵发动了反击。这一战,慕容宝尽散宫中珍宝募得了一万多敢死队员,派他们乘夜渡河前去劫营。还是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些人平日都是城市里的流氓无赖、黑恶势力,此刻却成了人人争先的勇士。他们闯入魏营,乘风放起火来,一时间魏军大乱。拓跋珪从梦中惊起,光着脚丫就弃营逃了出去,后燕将军乞特真杀进帐来,只找到了拓跋珪的衣服和皮靴。
此时似乎后燕胜局已定,可忽然间局势发生了难以预料的逆转。由于后燕派来劫营的一万多敢死队员毕竟是雇来的临时工,既没经过训练,彼此又不熟悉,黑夜中不辨敌我,竟不知怎的自相攻击起来。
逃出去的拓跋珪见营里面乱成一团,急忙击鼓收众,中军将士听到鼓声,纷纷聚到了主帅身边。他又命在营外多点火炬,然后整军率骑兵发起冲击。劫营的燕军都是步卒,当即大败,退回了本营。
这一战,拓跋珪展示了自己临危不乱的大将风度和洞察战局、把握战机的高超能力;而慕容宝军则反胜为败,士气大受影响,此后连战连败,最后带着两万骑逃回了中山。
更致命的是,面对敌人的侵寇,慕容家内部不是同心拒敌,反而四分五裂争权夺利,终于又上演了一幕幕父子兄弟自相残杀的丑剧。
卷七群雄逐鹿(6)马踏中州(下)
先是镇守龙城的清河王慕容会(慕容宝第二子)由于记恨自己没有被立为太子,接到入援中山的诏令后故意推诿拖延,从龙城走到蓟城竟花了四个多月;继而中山城里慕容麟终于发动了叛乱,弑慕容宝未遂后逃往太行山。但慕容宝并不知道慕容麟的真正去向,由于担心他跑到蓟城夺走龙城方面军的领导权,慕容宝决定放弃中山,抢先赶往蓟城。于是在三月十四日夜里,慕容宝带着慕容农、慕容隆、慕容盛等一万余骑出奔,于十六日抵达了蓟城。
此时,从中山跟出来的一万多人都跑得差不多了,只有慕容隆所领几百骑尚能充当宿卫。清河王慕容会率军至城外出迎,但见了自己的父叔兄弟他不但不高兴,反而眉眼间有怏怏不平之色。肚子里有情绪,表情姿态就不恭敬,慕容农、慕容隆对他再训斥几句,更让他心里怒火熊熊。再加上担心回到龙城后兵权被削,半路上慕容会就动手造反了,慕容隆当场被杀,慕容农则受了重创,脑浆都露出来了。还是他爹慕容宝跑得快,一见大事不好一溜烟先进了龙城。(没白跟拓跋珪作战,都跑出经验来了。)慕容会攻城未果,反被慕容宝所破,落荒而逃奔中山而去。
说来蹊跷,慕容宝一干人出奔东北老家后,中山竟然没有失陷。
原来,那天晚上中山城里一片混乱,城中无主百姓惶惧,连城门都没有关,本来正是拓跋珪入城的好时机。但此时那个在参合陂建议杀俘的王建又提了个馊主意,说大晚上的进城恐怕士兵们会趁乱盗取国库里的财物,还是等天亮再入城比较好。拓跋珪以为他们皇帝都跑了,应该不会再有什么抵抗,就答应了。岂料这一来,煮熟的鸭子竟然飞了。一位叫慕容详的皇族腿脚功夫不好,没来得及跟慕容宝出奔就被百姓们截了下来。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得,就是你了!百姓们宣布立慕容详为主,继续领导大家抵抗魏兵。
第二天早上拓跋珪一看,城门又关上了。只好再次攻城,可一连几天也没拿下来。拓跋珪派人登上楼车,对城里面喊话,你们皇帝都滚蛋了,你们还死守城池这是为嘛呀?城里人道,俺们没别的想法,就是怕像参合陂那样再被你们活埋了,能活一天算一天吧!听了这话,拓跋珪气得回头就吐了王建一脸唾沫星,要不是你,老子能白废这么大劲!
城里面有这样的觉悟,拓跋珪就很难办了。而且战争打到这个份上,拼的就是肚皮。谁肚子里有粮食,谁就能坚持下去。游牧民族作战,向来不重视辎重,都是每人带自己的口粮,用不了十天就会吃光,实在不行了还可以吃掉副马(他们通常每人有两匹马,一匹作战骑,一匹平常骑),而攻入敌境后他们的策略就是以战养战,抢敌人的粮食。眼下战争已经持续了一年,不管是自己的还是敌人的,能吃的早已吃光,而周围的老百姓也再榨不出一粒粮,拓跋珪无奈,只好暂时撤掉对中山的包围,派人四处去督缴各郡“义租”。
这下城里的慕容详乐坏了,敢情还是我本事大,慕容宝、慕容农他们都没用,我一上台立刻就把拓跋珪赶跑了。于是此公宣布称帝,还把那个因为战马问题一直被扣留在中山的使臣拓跋觚给砍了。没想到老子竟也能当上皇帝,眼下这乱世,混一天算一天吧,能享的福抓紧享,讨厌的人统统杀!(逃到中山来的慕容会也被他杀了。)短短几个月,慕容详在一城之内过了一把暴君的瘾。而且由于害怕魏兵杀入城来,他还不让城里人出去采野菜。这下百姓们遭了殃,饿死的人填满街巷。躲在太行山里的慕容麟利用民愤进了城,杀死慕容详,宣布今后野菜随便采、不采白不采。但终究,野菜也吃光了,况且此时已是秋末冬初,大自然不再随意提供免费的午餐。于是慕容麟终于弃城而出,带着两万饥民来到了百里外的新市(今河北新乐县)。
其实这时拓跋珪也已经到了极限。除了没有粮食,军中还流行起了瘟疫,将士们都怀念起大草原,生出了厌战之心。拓跋珪问现在疫情如何,诸将都说,活着的人只有十分之四五,不如速归。拓跋珪狠狠咬了咬牙,道:“这本是天意,我又能如何!四海之内皆可为国,全在我们如何统治而已,我又何患天下无民!”众将才不敢再说。
听说慕容麟已经出城,拓跋珪整军出击,太史令晁崇说不可,因为这天正好是甲子日,当年殷纣王就是在甲子日亡国丧身的,十分不吉,向来为兵家所忌。岂料拓跋珪道:“纣王若以甲子而亡,那周武王岂不是以甲子而兴么?”晁崇登时无言以对。
十月初十,拓跋珪在新市附近大破慕容麟,斩首九千余级。慕容麟带着老婆孩子逃往邺城,后来被镇守邺城的慕容德所杀。
十月二十,北魏终于攻克中山。城内的几十万人口,此时只剩下了两万人。
而独守邺城的慕容德深感大势已去,弃城南迁至滑台,阻河为固,自称燕王,建立了南燕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