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生初来乍到,首次发帖。有不懂规矩的地方,请煮酒的各位版主和大侠多多指点海涵;
2感谢当年明月兄,是他的作品给了我启示与勇气;
3本文史料依据主要来自《晋书》、《资治通鉴》及屠本《十六国春秋》,恕不一一注明;
胡霸天下
引子
初冬的一天,在左国城的郊外,一个男人身穿冕服登上了高台。
天气很冷,台上的风很大,吹的这男人的长胡子随风飘荡。但他仿佛浑然不觉,面对着台下的文武百官和数千士兵,开始了重要演讲:
首先他回顾了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武帝刘彻直到后汉光武帝、汉明帝、汉章帝等汉家杰出帝王们的丰功伟绩,然后又痛骂了王莽、黄巾贼、十常侍、董卓、曹操等搞垮了汉朝江山的乱臣贼子,继而又沉痛怀念了汉昭烈帝刘备大业未成就撒手西去、后主刘禅国破家亡等不幸事件,最后感叹老天有眼让司马氏父子自相残杀生灵涂炭,现在到了恢复汉家河山的大好时机,大家都推举我来继承先辈遗志,我虽然惶恐自己没这个能力,但考虑到大耻未雪社稷无主,我也只好勉为其难听从你们的建议。
演讲完毕。文武百官山呼万岁。于是这个男人宣布立刻效法刘邦,即汉王位,改年号,建政府,大赦天下,尊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还给汉朝的杰出皇上们立了牌位搞了祭祀。
这人如此这般,难道他是汉朝皇族的后裔?
不是。
这人不但不是汉朝皇族的后裔,甚至都不是汉人。
那他是什么人?
答:一个匈奴人。一个祖辈世世代代都与汉朝为敌的匈奴人。
笑话!一个匈奴人,干吗装模作样认刘禅当祖宗,祭祀汉皇的牌位?
的确很可笑,但这是事实。
至于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别忙,你很快就能知道。
这件事发生在公元304年,一个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年份。
这一年里发生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这个匈奴人认汉人当了祖宗。他建立的这个政权,史称“汉—前赵”。此后,又有许许多多少数民族先后拉起人马扯起大旗,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大大小小十几个政权,搞得西晋王朝亡了国,只好逃到长江以南做东晋。这许多少数民族,后人总结了最大的五个“匈奴、鲜卑、羯、氐、羌”,称作“五胡”;他们建立的政权,和几个汉人在北方建立的政权一起,被称作“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历时一百三十多年,打了一百三十多年。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代。
抽丝剥茧,要从这混乱中理出头绪,还要将时光之轮往回拨那么二三十年。
卷一大漩涡
司马懿的遗产
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魏蜀吴三分天下,最后“分久必合”被司马氏建立的西晋统一了全国。在西晋王朝的家谱上,排头名的自然是那位跟诸葛亮棋逢对手的司马懿。此公虽然没当过一天皇帝,但在他的手里,司马家族正式掌握了曹魏王朝的实权,早为儿子孙子铺好了路,司马师、司马昭之流只要不是废物,只需沿着路标向前走就行了。到司马昭掌权之时,灭了蜀汉,当了晋王,为了当皇帝,搞得“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所有皇帝能享受的待遇礼仪他都享受了,就差一个名份而已。只可惜乐极生悲,没挺到登基坐殿就因中风驾鹤西去了。老子一死,儿子司马炎捡了个现成便宜。才掌权几个月,就逼着可怜兮兮的曹魏末代皇帝曹奂禅位给自己,是为西晋,定都洛阳。
新铺开张,自然要总结经验,以便把买卖做大做强。司马炎的经验是:曹魏公司之所以被管理层司马家族篡了权顶了牌子,乃是因为董事会里曹家的人太少的缘故。为杜绝此类恶性事故的再次发生,司马炎觉得应该大量增加姓司马的董事——分封宗室诸王。于是在短短即位数年的时间里,司马炎总共封了57个王,500多个公侯(司马家还真是人丁兴旺)。在自然界里某些弱小动物为避免在生存竞赛中灭种,其对策就是多生。比如翻车鱼,一次可以产卵三亿粒,海龟一次也可以下上两百个蛋。因此即便大部分后代被其他的动物吃掉或是自然灾害毁掉,总还能有足够的子孙来延续香火。看样子司马炎老兄是受了海龟的启发,在全国各地下了如许多的蛋,到处都是俺司马家的人,看谁还敢动老子的宝座?
我不得不佩服司马炎的主意,因为他成功了!在西晋王朝剩下的岁月里,确实没有任何人能够篡掉司马氏的权。因为起来争权的,就是司马氏这些藩王们。
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告诉我们,在权力面前,父子、叔侄、兄弟之情都是靠不住的。
其实司马炎封王也就封了,历史上从西周到清朝,许多王朝都曾广封宗室诸王,但造反成功的没有几个(燕王朱棣是个例外)。王爷造反,至少要有两大武器。一曰地盘,二曰军权。有地盘才能有人有钱,有军权才能有兵。没有这两样要去造反争权,基本上那是不可能地。但司马炎为了保证自己的兄弟子侄们能够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采取了两大措施。
首先是诸侯就国,封到哪儿就去哪过日子,别都在京城里挤着。按照晋朝的规定,就国的诸侯可以享用所封地区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而且大国可以置兵五千人,次国三千人,最小的国也有一千五百人。当然,就凭这么点钱和兵,造反是大大不够的,不过至少王爷们有了自己的山头。
第二点就厉害了,那就是从咸宁三年(277)起,司马炎开始封一些宗王到重要的地区担任都督。都督是当时地方最高的军事长官,相当于军区司令,有的管一个州,有的管好几个州,手里赖好都有几万人马。如汝南王司马亮镇豫州(辖今河南东南部和安徽西部),楚王司马玮镇荆州(今湖北、湖南),淮南王司马允镇扬、江二州(今浙江、江西、福建和安徽南部)。更重要的是,这些都督往往都是加开府的。所谓“开府”,就是有权设立自己的幕府(司令部),幕府中的官属(长史、司马、参军等)也都由都督自己任命。这样,都督们在军队中就有了自己的领导班子和参谋团体。
由于司马炎的这两大措施,出镇地方的王爷们地盘也有了,军权也有了,造反的必要条件已经具备。请注意,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造反是一件风险极高的事,成功了怎么都行,不成功就是全家老小死光光,因此条件不充分时是万万玩不得的。为什么条件不充分?因为司马炎不是傻子,虽然大家都是自己人,但自己人也得防着点。为此,他留了几个心眼:
第一,在首都洛阳屯驻了不下十万的卫戍部队——中军。地方上的都督虽然手里有兵,但一般没有超过五万的。而洛阳内外的十万中军,属于中央直辖,谁有异动就打谁。
第二,在地方上让都督与刺史互相制约,都督虽然掌兵,但行政和财政权掌握在一州之长的刺史手里。都督与刺史往往住在同一个城市,互相监督,谁要干点什么事,没准对方一个小报告打上去,朝廷就知道了。
第三,都督虽然手里有兵,但发兵必须要打报告等审批;并且朝廷还在军队里派驻有“特使”——军司,负责监督军队和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