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正文前面的话
自从写完周齐争霸后,基本没有再动笔写什么东西了,时间也挺长,休整的也差不多了,是时候开始新一轮的写作了。在写周齐的时候,确实没有想好之后要写什么,但基本可以肯定的是,不打算再写断代史了,准备尝试着写一写人物传记。写断代史,许多大事不能细写,只能一笔而过,而且人物性格很难突出。如果写人物专传,就可以放开笔墨,不必太考虑篇幅长短。
之所以选择写韩信,是偶然间重读了《史记.淮阴侯列传》,觉得韩信这个人物非常的传奇,巨大的人生反转,生与死、贫与贵,悲与喜,都留给了后世巨大的议论空间。后世对于前世的历史杰出人物的评价,根据关注度可分为一二三线,一线的并不多,就那几十个,其中,也包括韩信。历代对韩信的史评、诗词非常多,和同时代的刘邦、项羽同处一线位置。思考了一阵,决定写一写拥有传奇人生的淮阴侯吧。
韩信并不好写,最重要的一点,关于韩信的史料并不多,不过《史记》、《汉书》的两篇列传而已,二传还基本雷同。如果单纯只写韩信人生如何如何,那篇幅远远不够,甚至只有几万字的写作量。
所以,为了不使这个稿子过于单薄,增加了刘邦和项羽出场的分量,用大量笔触来写刘项的得失成败,开头也写了一点关于秦朝的事情。写秦汉之际的历史,必定不能绕过刘邦、项羽、韩信三人中的任何一人,少写了谁,这段历史都不完整。即使这次写刘或项,也必定绕不开韩信,楚汉三杰,是一个都不能少的。
这个稿子名为写韩信,实际上是刘邦、项羽加上韩信的三人合传,基本上全景回放楚汉战争,一些与韩信无关,或者韩信只是配角的重大历史事件也会根据情况进行描写,比如破釜沉舟、鸿门宴,都会写到。只是这个稿子以韩信为主角,在写那些和韩信无关的大事件时,也尽可能的插进一些与韩信有关的话题,以保证韩信的主角地位。凡是韩信出场的时候,篇幅要加重,不妨多一些心理刻画,并在此基础上任意发挥,胡乱凑点字数。
因为之前没有写过这样的人物传记,没什么经验,不知道该怎么写,所以干脆不想那么多了,信马由缰的写吧,写成什么样算什么样。发帖时间不一定准时,有时可能会多发一些,有时可能会少发一些或不发,或者攒了几篇一起发。篇幅能写到多少,现在还没有预估,争取在二十万字上下吧。至于目录,现在还没有完全定下来,在具体写的时候,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来重新拟定标题。
之前写作时,得到了兄弟姐妹们热情的支持和鼓励,非常的感动,正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狼才能坚持下来,谢谢大家。
序
清乾隆年间,举人包彬曾写过一首《淮阴侯庙》,感慨楚汉之际一代战神韩信的悲喜人生,诗如下:
鸟尽良弓势必藏,
千秋青史费评章。
区区一饭犹图报,
争肯为臣负汉王。
韩信在历史上的名气有多大?看看韩信的人生和哪些著名人物的人生纠缠不休就知道了:千古一圣刘邦、千古一雄项羽、一代雌虎吕雉、一代贤相萧何。不过韩信出名,并不是靠傍着名人炒出来的,而是用自己睥睨千古的军事天才,在群雄的盛宴中强行分走一杯羹,谱写了一首让人击剑长叹,感慨万千的人生传奇。
世人记住韩信的,不仅是他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还有许多在历史上闪闪发光的著名成语:一饭千金,胯下之辱,月下追信,国士无双,妇人之仁,筑坛拜将,解衣推食,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推陈出新,传檄而定,大张旗鼓,背水一战,威震天下,拔帜易帜,各自为战,先声后实,为民请命,置之死地而后生,十面埋伏,三足鼎立,群雄逐鹿,人心难测,肝胆涂地,肝胆照人,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一个古人能和一个成语联系起来,就足以垂名青史,何况有这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韩信想不出名都难。对于韩信来说,他在意的并不是垂名青史,而是垂名当世。人活一世,何必图万世虚名,能在当时的一方天地中证明自己的伟大,足够了!
无论是名垂当时,还是名垂青史,韩信都做到了。两千二百年前,韩信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自汉以后,韩信一直以来都是不可思议的“现象”,直到现在依然如是。历代帝王将相如过江之鲫,匆匆而来,匆匆而去,能被历史牢牢记住的又有几人?但历史却牢牢记住了韩信。
刘邦以治国为不朽,张良以奇谋为不朽,项羽以热血为不朽,而韩信,以用兵为不朽!看看明朝著名的文学评论家茅坤怎么评价韩信用兵的:
“予览观古兵家流,当以韩信为最,破魏以木罂,破赵以立汉赤帜,破齐以囊沙,彼皆从天而下,而未尝与敌人血战者。予故曰:古今来,太史公,文仙也;李白,诗仙也;屈原,辞赋仙也;刘阮,酒仙也;而韩信,兵仙也,然哉!”——出自《史记钞》
茅坤的话有分量吗?可以来看另一个故事。我们都知道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称谓——唐宋八大家,即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唐宋八大家”的分法早已经深入人心,那么,是谁第一个提出“唐宋八大家”这个文学概念的?正是茅坤!
历代善用兵者多矣,但茅坤只认可韩信为兵仙,足见韩信在军事上的超绝地位。
从出人意料的登坛拜将开始,韩信的人生轨迹如火箭般窜升,手笔通天,横剑成国,让人目不睱给,叹为观止: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谈笑定三秦。
木罂疑兵,擒魏豹如覆掌。
背水成阵,击杀赵军二十万,赵歇伏首马前。
东向击齐,杀俘楚军二十万,上将龙且授首。
垓下之围,十面绝阵,霸王别姬,沛公一战定天下!
如果把两千二百多年前横空出世的大汉帝国比喻成一座丰碑的话,那么,汉高祖刘邦就是这座丰碑的碑身,矗立在历史的醒目处,供后人膜拜凭吊。韩信,则是这座丰碑的基座,虽然没有碑身那么耀眼夺目,但所有人都知道,没有基座,也就没有这座丰碑。
自从秦末著名的泥腿子陈胜登高一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无数个出身寒微的草根们不甘心接受命运的残酷判决,他们不甘沦为草泥,他们渴望一飞冲天。他们要用热血和青春,甚至是生命来向苍天大地证明:历史的丰碑,人人有份!不能者下之,能者为之!
历代有许多从底层草根中强势杀出的英雄人物,但能以“叫花子”身份最终封王成神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开创有明二百七十年铁桶江山的叫花子朱元璋,一个就是韩信。韩信虽然名为王孙,实则草根,最落魄的时候连饭都吃不上,生存对韩信来说几成奢望。
沉重的苦难,没有压倒韩信,永远不要低估一颗冠军的心!每个人都会有梦想。机会面前,人人未必平等,草根固然不如豪贵子弟近水楼台,但做为一个草根,如果你连最基本的信心和勇气都没有,是没有资格去梦想成功的,不能、也不会得到任何人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