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166、乐运骂皇帝(1)

公元578年,也就是大周宣政元年,由于周国皇帝在征讨突厥的路上暴病而死,大周政权移交到皇太子宇文贇的手里,宇文贇上台后,刻意疏远宇文邕时代的老臣,重用亲信郑译和老丈人杨坚,诛杀德高望重的齐王宇文宪,很快坐稳了江山。

当初宇文邕为了培养接班人,在儿子身上下了不少功夫,除了以棍棒严加管教外,又选择名师教儿子,北魏末年的名人斛斯椿的儿子斛斯征饱览群书,精通三礼,又擅长音乐,被宇文邕看中成为皇子们的授业恩师,宇文贇倒也没忘了老师,当上皇帝后升斛斯征为上大将军、大宗伯。

所以,宇文贇的受教育程度很高,从某种意义上说受儒家的影响很大。儒家的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宇文贇也有成为青史留名一代帝王的理想,西魏北周立国的基本国策是六条诏书,他要超过父祖,很快便弄出了一个九条诏书,不管质量如何,最起码在数量上超过了他的父祖。

第一条,犯法定罪,一律按照法律条文办。

第二条,可以同母族出了五服的人缔结婚姻。

第三条,以杖责进行处罚时,必须依照律令规定。

第四条,郡县境内出现盗贼而不能擒获的,必须上报。

第五条,对孝子顺孙义夫节妇,应予以表彰,他们中有才能胜任官职的,立即进行举荐。

第六条,或者曾经任职但名位不高,或者沉沦在民间,有文武才能,地方应当访求并上报。

第七条,在伪齐任七品官以上,已经下令录用;八品以下甚至在品外的,如果愿意当官,可以参加预选,降两级授予官职。

第八条,各州推荐博学高才者为秀才,各郡举荐通晓经书品德高尚的人为孝廉,上州、上郡每年举荐一人,下州、下郡每三年举荐一人。

第九条,年龄在七十以上者,依照制度授官,凡鳏寡穷困不能自理的人,应一律由官府给与救济。

这九条诏令一放出来,立刻赢得了一片喝彩。

文治之外,年轻天子也想在武功上有所建树,评定卢昌期叛乱后,宇文贇亲自穿上军装,在父亲曾经讲武的地方会道苑集结军中将领们搞封闭式学习培训,然后以上柱国、河阳总管滕王宇文逌为行军元帅率众伐陈,为此,他还下令放出京城监狱中的罪犯让他们从军杀敌将功补过。

转过年的正月,宇文赟大会群臣,他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命令所有的文武大臣脱去胡服,穿上宽大的汉服参加朝会,一时间周国朝廷内再现了久违了的汉风,一些儒生出身的大臣禁不住心中的激动,看着高高在上的皇帝,泪眼模糊中似乎看到了明主出世,胡族出身的王公贵族们虽然心有不甘,但大家已经见识到了新帝出手的稳准狠,没有人敢公开反对。

借着朝会,宇文贇宣布施行全国大赦,改元,宣政二年成为大成元年。

宇文赟对官制进行了改革,设立四辅官,以大冢宰越王宇文盛为大前疑,相州总管蜀公尉迟迥为大右弼,申公李穆为大左辅,大司马随公杨坚为大后承,虽然设置了四大辅政,当皇帝一个人说了算,没有他的拍板,没有什么事能做得成。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后官上任总是愿意找出几件前任的事做文章,反其道而行之。宇文邕在位的时候刑罚过重,所以宇文赟废除了宇文邕发布的刑书,有多次下达大赦令,这样做的结果是老百姓犯法的越来越多,既然犯法的成本小,犯法的几率变大。

宇文赟很快意识到了问题,加上自己过失多又讨厌大臣们在耳边聒噪,想杀鸡骇猴重立威严,重新颁发刑法,这次修订的刑律比宇文邕那个版本还要严酷,为了有效地控制百官,他专门设置了一个机构,让自己的亲信们刺探收集群臣的情报,大臣们稍微有点过失,自己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挨了刀,宇文贇一不小心弄出了后世朱元璋搞的锦衣卫。

实权派郑译是个聪明人,他最大聪明就是洞察世事,俗话说洞察世事就是学问,所以郑译也不简单,他看出了皇帝主子的爱好,所以便想尽一切办法迎合主子,让主子高兴,其中最受大臣们诟病的一件事就是在宇文邕大丧还没有过周年的时候便征集不少原齐国的散乐,在长安宫殿前举办了多场音乐联欢会,优人们表演鱼龙百戏,夜以继日,无休无止,宇文贇特别开心。

宇文邕在位后宫十几人,这如何满足得了宇文赟压抑了十几年的心,于是天下选美充于后宫,为了让美人心安,增设后宫名号。又好饮酒作乐,几天不出工。群臣请事,都通过宦官们转奏。

京兆郡丞乐运本来还劝皇帝不要动不动就大赦,现在皇帝矫枉过正行起了严刑苛政,乐运又忍不住了,把心一横,上书为宇文赟罗列了八条大罪。

166、乐运骂皇帝(2)

其一:独断专行,把宰相辅政们凉在一边。

其二:为后宫选美,竟然规定仪同以上官员的女儿不许出嫁,搞得官民同怨。

其三:大尊一入后宫,数日不出宫,官员上奏必须经宦官之手。

其四:先下诏宽刑罚,不过半年改弦易辙,比制制更严。

其五:变高祖艰苦朴素的作风,穷极奢丽。

其六:增加百姓赋税,却滥赏戏子等。

其七:上书写错一个字就治罪。

其八:天象示警,不能听取正道行德政。

乐运最后总结道,倘若这八条不改,周朝就要灭亡了。

这道奏折递上去,宇文赟暴跳如雷,“反了反了!”命人将乐运绑出殿门。

群臣恐惧,没有人敢说话,眼看乐运就要命丧黄泉。

內史中大夫元岩叹息道:人以与臧洪同死为荣,何况是比干。如果乐运不能免死,我与其同死。

元岩到宫里见宇文赟,进谏道:乐运知道他的上奏一定会惹恼陛下,他所以不顾死不过想以此求名。陛下若杀了他,正好成就了他忠臣的美名。陛下不如放了他,以显示圣德。

宇文赟此时已经冷静下来,说起来他并非庸碌之辈,只不过忍了太久在压力突然释放之下精神亢奋而已。

仔细想一想,乐运所言也不无道理。倘若就此将此人杀了,世上便多了一个忠臣,多了一个昏君。

第二天一早,宇文赟命人将乐运押回来松绑,对他说:朕昨夜思爱卿所奏,实为忠臣之举,我请你吃饭,希望你不要放在心上。

乐运就这样在鬼门关口走了一遭。

群臣本以为乐运必死,此刻见其虎口逃生都来相贺,乐运为人耿直,在宇文邕时代就已犯言直谏见闻,郑译曾经托他办私事,乐运以不合制度拒绝了,所以太子一党一直不怎么喜欢他。

乐运是幸运的,另一位诤臣杨文佑就没有这份运气了,却说下士杨文佑见皇帝荒淫不经,不听谏言,又纵酒无常,谱写一歌唱给上司宫伯长孙览听,希望长孙览能够向皇帝进言,歌中唱道:朝亦醉,暮亦醉,日日恒常醉,政事日无次。长孙览虽然知道杨文佑所歌并未造谣,但他却不敢直接去劝皇帝。

长孙览不经意将歌词传给了郑译,说现在人们传唱至尊沉湎酒色,他希望郑译能够劝劝皇帝,毕竟郑译跟皇帝关系不一般。

哪知道郑译一肚子坏水,他只会对皇帝顺竿溜,便将此事奏明皇帝,但他却不是劝谏,而是告诉皇帝一个下士居然作歌讥讽朝政,当真罪不容诛。

一番话说得宇文赟怒火中烧,下令赏赐杨文佑二百四十杖,二百四十杖没执行完,杨文佑已然气绝,吓得长孙览再也不敢乱说话了。

不久,宇文赟又打上了洛阳的主意,洛京才是中原衣冠所在,虽然被高欢给毁了,不要紧,可以重建,只要有钱有人还有办不成的事?

宇文赟下诏以洛阳为东京,发山东诸州兵四万人修建洛阳宫殿,邺城的石经搬回洛阳,将相州六府迁到洛阳,设东京六府,直辖河阳、幽州、相州、豫州、毫州、青州、徐州七总管。

宇文赟亲自到洛阳布置,并在洛阳立皇子鲁王宇文阐为太子。

八柱国家的荣耀——隋唐英雄起源本传,乱世英雄谱》小说在线阅读_第22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大树将军2006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八柱国家的荣耀——隋唐英雄起源本传,乱世英雄谱第22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