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但凡选这第一条路的,都是有身份的棋手,或者至少是千方百计想有点身份的棋手。而大师,基本都是这条路子走出来的,或者最终走进了这条路子里。究其原因,第一,路子稳——闲得无聊的大人物几千年来从来就没少过,什么时候都会有;第二,来钱快——这些大人物一般水平都不怎么样,忽悠他们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第三,后路广——什么时候年纪大了,棋力不行了,想转个型搞点别的,跟混得熟的主子说一声没准还能捞个官做,或者直接留人家里当个教官什么的。

这条路,相当于古代棋手眼中的黄金大道,人人都想走,但不是人人都能走。因为那些达官贵人不是什么人都要的,你不仅得有水平,还得有名气。没本事没名气的人,你就算死皮赖脸的在人家里住下了,就那点道行也捞不着什么对局费,到头来还得受人白眼,活着憋屈。所以古代棋手都极其重视自己的名誉,两个顶尖高手之间是不能随便决战的,可不是像武侠小说里那样,动不动冒出个鸟人要当天下第一,到处去挑战——你要真在古代这么做了,大伙会联合起来先灭了你再说。不随便出手原因很简单,赢了倒没啥,一旦输了那可是要贬身价的,搞不好你得落得个送对手身价翻倍,自己身败名裂没银子拿的地步。

而另一方面,这条路也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影响。走这条路的棋手相当于是被主子养活的,跟主子下棋的时候自然得客客气气,留个三分力。久而久之,古代对棋手的歧视就越来越重了,觉得这些人没骨气,甚至还作为反面典型给写进了史书里。比如南北朝时期南朝最著名的棋手王抗就在史书里留了句很不光彩的话——“皇帝飞棋,臣不能断”。翻译过来,就是说“皇帝您厉害,您下出个大飞都有天龙护着,俺凡夫俗子,断不起……”所以今后各位看史书,看到那个皇帝或者大臣自称棋艺高超所向披靡,您别真信,那是棋手们要靠他吃饭,不敢真赢罢了,这种记载顶多能说明那人当时名头很响。

话再绕回来。这第一条路虽然有脸面有银子,但不是谁都能走的。那么走不上这条路的人怎么办呢?别怕,还有第二条路,只是这条路不比这第一条路光彩多少——下彩棋。用现在的标准来看,基本就是赌博。

古代不只是有钱人才喜欢下棋,穷人家过日子也要有点情调,自然也喜欢下棋。可是他们养不起大棋手,那这棋瘾怎么过呢?简单,去茶楼。古代茶楼常常设有棋座,是专门给那些好下棋的人用的。这茶楼里的棋座,搁到今天,可以看做是业余联赛。来茶楼下棋的人是鱼龙混杂,什么水平都有——既有业余豪强,也有冲段少年,还有不少是落魄的前傍大款棋手,甚至会有真正的高手混迹其中。这里的规矩是,友好切磋咱们欢迎,胜败无所谓,但你要是想来点刺激的,那就赌点钱,出点彩头,咱俩决个胜负,输的不许赖账。这些行为搁到现在,其实也就跟街坊打麻将没啥差别。大家嫌日子寂寞了,就找个麻将馆,进去随便约几个人来几圈,过个瘾消磨消磨时间。水平嘛,当然就不能跟大官人家里那些高手相提并论了,但是自个儿倒也自在。至于彩头,大大小小都有,赢上一轮过了三五天日子也不成问题。

不过要是赶上特殊情况,比如某个朝代快要亡国的时候,旧财主阶级死的死逃的逃,新财主阶级还在形成中的时候,茶楼可就不是一般的地方了——时不时还能有个英雄大会,各路豪杰汇聚一堂,放下以前的种种顾忌真正来争个天下第一。这时候所谓彩头就都是小事了,大家看重的乃是这一场决斗争下来的名誉——这可就意味着等新的财主势力成形了自己的身价怎么定的问题。这时候来这儿争锋的棋手可就真的是各展所长,使尽全力,恨不得生生把对手给吃了。这种争棋的棋谱往往激烈至极,看得十分过瘾,动不动就万人空巷。

大多数时候,茶楼下彩棋都不是什么太光彩的事情,真正的高手但凡能走第一条路的都不大爱走第二条路。因为茶楼下棋显得很没身份,何况那里绝大多数是货真价实的业余棋手,平时耕个田打个渔,完了手都不洗洗就直接跑来下个棋,下完就回家抱老婆睡觉了。你一个大国手跑到这里来欺负人家实在没脸说出去。不过要注意,哪个名手也不是生下来就是名手的,名气得靠积累。怎么积累呢?年轻的时候先去茶楼多灭几个人,一边赚点小钱一边搞出个“某某镇棋王”,“某某村第一高手”之类的噱头来,这样慢慢的也就会引起大财主注意了,然后也就能进得了上流圈子了。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明朝就出了个性格棋手,人称“叶折风”(这个绰号据说是形容他左臂残废而来的)。此人长年混迹于杭州茶楼,下棋不择对手,必尽全力,每战必胜(笔者对此存疑,但是没有数据支持),一时间国内名手纷纷跑来与他较量(当然,笔者估计真正的名手是不会冒这个险的,估计去的都是些想成名手的二流货色),结果竟无人能胜得了他。这种下了一辈子茶楼的高手,搁到现在,也可以有个称呼叫“业余天王”吧。

常理来说,以上这两条路是古代棋手的王道。但是也有极少数的棋手,在这两条路之外,走出了惊天动地的第三条路——转型。也就是转行去当官。

注意,棋手转型可不像这字面看上去那么容易。古代走这条路的人不少,真正能成功地凤毛麟角。这条路的过程通常是这样的:小时候卧薪尝胆锻炼棋力,趁年轻杀遍附近各大茶馆茶楼,动静越大越好,然后未成年就被当官的或者王爷皇帝之流包养,同时还得不忘钻研一下四书五经,同时还锻炼出个把一技之长,最后凭借着多才多艺和过人的才华一步登天。但凡走得了这一步的,首先必须是天才型棋手,然后必须得是军事奇才或者治国高手,同时必须有够强大的耐心,与此同时还必须机遇极佳。这四点不仅缺一不可,而且即使全部满足也不一定就意味着最后能有个好下场——官场可不是想混就能混的。

在这四个条件当中,其实最难达到的是第四条,也就是机遇。前三条虽然难,但努努力总还是有希望的。而第四条就不是你起早贪黑就能做到的了。这个机遇包括投奔的人是否开明有本事,国家形势是否需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当朝皇帝是不是个昏君,围棋在那个时代的影响广泛程度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想靠一身棋艺成功转型去管江山社稷,可比考科举难多了。

在这条神话般的道路上做得最杰出的,是南北朝时期南朝梁的一位名叫陈庆之的奇才。此人一生的传奇度放到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只怕也找不出几个能相匹敌的了。陈庆之是个百姓出身,但自幼围棋下得好,于是吸引了一个人的注意——后来成为南梁开国皇帝的萧衍。陈庆之十几岁就跟着萧衍当随从,主要职责就是陪萧衍下棋,一直下到四十一二岁。突然有一天,萧衍给了陈庆之一个机会,让这个连弓都拉不开的文弱棋手带兵去打北魏,岂料这陈庆之竟然屡次上演以少胜多的奇迹,甚至创下了带七千人北伐,面对北魏举国之兵,竟然四十七战全胜,克城三十二座的传奇。看来学围棋不仅可以活跃头脑,还可以建功立业,下好了带兵打仗,将来统一全球,不在话下……

方圆群英志——明清之交的中国围棋史话》小说在线阅读_第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伯翔Xu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方圆群英志——明清之交的中国围棋史话第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