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我笑了,他也笑了:“哈哈,这才正常好不好。你那样不正常,周末还去自习。”
于是,我们就朝大门外走去。
出了大门,他就问我:“你最近有什么事,愿意说说么?”
我说:“没什么事啊,就是觉得大家读书都那么厉害,压力大啊!”
他见我不想说,也就不再问。
(55)
李北辰的家,真的还蛮近的,走了大约十分钟就到了,在离学校不远的小区里,是二楼。
北辰父母都是高级工程师,家里不大,简朴淡雅而温馨。他的父母都是很温暖热心的人,看到我来了,热情地招呼。我也赶紧问叔叔阿姨好。
他们把我让进里屋,我和李北辰在沙发上刚坐下,他妈妈就端着切好的西瓜进来了。她笑着说说:“小辰很少带同学回来的,他把朋友带回来,我们也很高兴。你不要客气,就当是自己家。”
他爸爸也打招呼:“你们外地同学。一个人背井离乡这么远出来读书,也不容易,以后就把这里当家里,要常来!”
他们的热情,完全不是装出来的,是真的温暖,我感受得到。
那天,在他们家看电视到差不多十点,一档节目结束,我觉得我该告辞了,于是,我跟李北辰说:“我要回去了,你父母也该休息了。谢谢你们家啊!”
李北辰说:“好的,我也回学校去吧,反正有伴可以一起走。”
我说:“好。”起身跟他父母打招呼:“叔叔阿姨,我回学校了。”
他父母都让我以后再常来,然后我们就走了。在路上,我们说说笑笑,很快就到学校了。
在进宿舍前,李北辰说:“虽然你不说,但我知道这段时间你有事。以后有什么事,没人商量的时候,可以跟我说说。我不一定帮得到你,但做个听众总还是可以的。”
我听了,心里一阵温暖。我没有多说,只是说:“好的。”
(56)
然而,对小辉的思念,不是想断就断得了的。只是,我不再去写那些东西,也退出了文学社。
但在静下来的时候,尤其是周末上海人都走了之后,宿舍安静下来,还是忍不住地会想起他。
我们体育课除了公共的部分之外,可以选修两个科目,我选了游泳和乒乓。这两个似乎是大家比较一致的选择,他们都会选其中之一,再加上足球或者篮球。
李北辰选的也是这两个,因此,我们常常一起去打乒乓,而游泳由于场地的限制,只能上课的时候才能去。
下午放学之后,我们常常都会再叫上宿舍的其他同学,到体育馆里打。我们的水准差不多,只能算是中等。但玩竞技不在于水平有多高,只要棋逢对手就能打得酣畅淋漓。
偶尔,他们喜欢踢足球的,人手不够也会叫上我。足球我只能算是个凑数的,脚下没那么多花样,只能尽力地跑、抢、传。
李北辰说我太单薄了,耐力也不够,说我应该多锻炼。于是,我们买来了哑铃,拉簧,在宿舍里练。他还要我跟他去校外的区游泳馆办了锻炼卡,每隔一天早上,我们就早早地骑自行车去游泳馆游一个小时。
他说,这几样运动坚持下来,这个冬天过完,我的体型就会得到改善,手臂肌肉、肩膀就会看上去比较壮实,身体也会更加匀称。等到明天春天过后,衣服越穿越少,就可以让别人惊艳一下。
我听他这么说,笑了:“原来,你就是这样练体型的么?就是为了衣服越穿越少的时候,惊艳别人一下?哈哈!”
他说:“那是当然!嘿嘿!当然,说惊艳太过了一点,但你总不希望自己看上去像根稻草一样,或者像个桶一样吧?还是读服装的,走出去被人鄙视,那怎么行!”然后很臭美地昂了昂头,眼珠向上翻了翻,做出一个不可一世的表情。我们两个都哈哈大笑。
除了上课、自习,其他的时间都被排满了,我也就慢慢从对小辉的思念中解脱出来。
(57)
周末,他偶尔也会带我和朱伟、刘永衡到他家里去玩,看电视,不过,我比其他同学去得更多一些。
他父母也对我更亲一些,总是要我把他们家当做自己家,并且尽量不给我家长的威严和压力,很多时候要拿什么东西,我发现他们有意的不自己去拿,而是跟我说,东西在哪在哪,让我自己去翻去找。
这是个很有效的方法,我充分感受到来自他们的信任,在这个过程中,也越来越把这个家当成自己的家,在这里越来越放松,对他们越来越亲近。
有的时候是星期天上午到他们家,李爸爸李妈妈就会留我吃饭,我也很热衷于在厨房帮李妈妈打下手,一边洗洗切切,一边跟李妈妈聊着各种事情。这种时候李妈妈就会说:“那个儿子白养了,这么大从来没帮我打过下手。”
李北辰就会应:“你总是嫌我这个做不好那个做不好,从来也不鼓励我,我被打击了。你就让你二儿子帮你吧!”我看看他,他坐在厅里,翘着二郎腿,看着报纸,看到我看他,还会得意地跟我摇头晃脑,那意思是:“本少爷就是等吃的主!怎么样?!”
我就会笑笑,转过头继续跟李妈妈一边干活一边聊。她会问我家里的情况啊,父母什么工作,家里孩子几个,等等,偶尔还会说说李北辰小时候的趣事。
闲下来的时候,我也会跟李爸爸下下象棋什么的。
有一次周末,我和李北辰去逛书城出来,他说,今天他父母加班,家里没人烧饭,我们到他父母单位食堂去蹭饭。到了那里之后,我才知道,他父母在一个很好的设计院工作,两个人都是很高级的工程师,我才知道,原来在家里这么亲切的父母,在外面都是令人肃然起敬的高级知识分子。
对比王立新和他的父母,我真的觉得,都是上海人,差距怎么就这么大捏!其实,王立新跟我算半个老乡,祖籍是同一个省份的,他们家在上海立足,不过两代人。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把地域当做划分人的当然标准。同一个地方出来的人,后来也可以变成很不一样;不同地方的人,到了同一个地方,还是可以变得很不一样。还是看各人自身的修为吧!
(58)
日子久了,各人的性格渐渐显露出来。
在集体事务上面,王立新、张威、张晓东比较不关心,很少打扫或者整理宿舍。不过,张威和张晓东起码自己的事情会自己做,而王立新则老喜欢麻烦别人,比如赖在床上让别人帮他带早点,自己不去打开水老喜欢用别人的,大学四年我就没见他洗过衣服,从来都是整包带回家,的确是个公子哥,所以不太会替别人想。
张威说话风趣,看上去油头滑脑、吊儿郎当,似乎对什么事都不太上心,一般也不太会跟人起什么矛盾。其实我到蛮喜欢跟他说话的,当然就是说些没心没肺的,乐呵乐呵。
张晓东就像个活跃的弹珠,小个子大能量,每天嘴巴和身体一刻不得闲,说话也很快,好像不能安稳安静坐一会儿一样。不过他一直有一个寝室外的圈子,这个圈子大部分是他的老乡。这些老乡偶尔也会来串门,但更多的是他往外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