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宿舍,在h的上边那条单独的走廊,并且这个走廊是单边的,一边是宿舍,一边就是空的,可以看出去,这样我的宿舍就是前后通透的,采光很好,空气流通。而这个走廊的外面,又是一个小一点的花园。
在我看来,这栋宿舍是全校最好的了,而这个位置,又是这栋楼里面最好的,所以满心欢喜。
走进宿舍的时候,我看到有一对父母正领着儿子在整理东西,妈妈和儿子在挂蚊帐,爸爸在放行李,一边说着上海话。
我进门后,跟他们打了个招呼:“同学你好!叔叔阿姨好!”
那位同学转过来打个招呼:“你好!”是个壮实的小伙子,看上去比我高一点,头发有点自然卷,第一眼没有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
那位妈妈也微笑着打了个招呼:“你也好!”然后他们又接着挂蚊帐。
而同学的爸爸看上去不太好接近,用带着点藐视的眼神看了我一眼,伸出手来要握手:“你好!”
他的眼神让我不舒服。而我正好两个手都提着行李,因此就跟他耸了耸肩,没有放下行李去握他的手。
宿舍门一进去正面是一个大窗户,两边靠墙各放两个铁架上下床,共八个床位,住七个人,一个铺位用于放行李箱。中间是一张长方形的大书桌,分两边共有8个抽屉。门口这边也有一个大窗户。门后是一个8层的铁书架和一个8层的脸盆架,对面墙是一个8个带锁的柜子。
床位上贴着每个人的名字。
书架上还贴了一张a4纸的字条,是我们的辅导员留的,意思是欢迎新同学的到来,今晚8点辅导员会来宿舍跟大家见个面。
我的床位正好在那位同学的上铺,看到那个同学还在床前忙着,就走到放行李的那张床前,把行李放上去,也开始整理自己的行李,把一些常用的杂物放入一个柜子和一个抽屉。
过了一会儿,那位同学的床铺整理好了之后,一家三口就走了。我发现,这个同学锁了两个抽屉和两个柜子。我在心里“嗤!”地一笑,心想,这就是名不虚传的上海人。我往床架上看了一眼,那个同学名叫王立新。
我又挨个看了一下所有室友的名字。跟我和王立新并排的床位上铺,同学名叫张晓东。张晓东的下铺,就是大家用于放行李的空铺。对面的四个床位中,在我对面的,下铺同学叫李北辰,上铺同学叫刘永衡。并排的床位,上铺同学叫朱伟,下铺同学叫张威。
(39)
床铺上空空如也,除了床板啥都没有。
我出门去找小卖部,买了蚊帐、草席、脸盆,回到宿舍的时候,又来了两位新同学,一个是广西桂林来的朱伟,一个是上海本地的李北辰。我进了门,跟他们打了招呼,他们也很高兴地回着。
这两个同学的身材都跟我差不多高,朱伟也偏瘦,跟我接近,皮肤比较黑一点,脸型有一点张国荣的样子,是个阳光开朗的人,后来处久了才知道,张国荣是他最崇拜的偶像,他常常喜欢唱张国荣和beyond的歌,并有意无意地模仿张国荣,在我看来,有一点点小臭美。
李北辰比较白净,身材匀称,态度可亲,笑的时候喜欢一边的嘴角往上翘,他带来的行李很少,就是一个书包和一个小拎包。他的招呼和微笑,让我对上海人的印象稍稍扭转回来了一点。
大家都在整理着自己的东西。我去打了一盆水,擦洗着自己的床位,然后开始挂蚊帐。这时朱伟问道:“陈安,你的蚊帐和草席是哪里买的?”
“学校里有小卖部的,今天很多新同学都要买这些用品,那边货很多。正好我刚才忘买热水瓶和口杯了,我们一起去吧!”我说。
“我也一起去!”李北辰接着说。
“好,走吧!”三个初相识的小伙伴,一路说说笑笑地向小卖部走去。
在三个人互相提醒之下,我们又各自买了小锁,香皂,洗头水,洗衣粉,牙膏牙刷、饭盒碗盆等日用品。
李北辰把床铺收拾好,就走了。
我和朱伟两个人把寝室打扫了一下,就到中午了。由于对校园还不了解,行李中还有些干粮和水果饮料,他们就在宿舍里简单的吃了吃,由于旅途的劳顿,两个人都各自上床睡了个午觉。
下午,我在一阵响动声中醒来,发现又来新同学了,这是一位湖南的同学,叫刘永衡,也是个壮实的小伙子,似乎比我稍微矮一点点,但感觉还是一脸稚气,是由他哥哥陪同来上海的。哥哥正在帮刘永衡挂蚊帐整理床铺,刘永衡则坐在桌前的凳子上。
这时朱伟也醒来了,刘大哥看见两个人都醒来了,打着招呼:“不好意思啊!吵醒你们了!”刘永衡则有点傻呼呼地看着,也不知道打招呼。
互相打过招呼之后,大家决定到校园里走一走,看看校园大概的样子,初到乍来,最重要的是搞清楚各种生活设施在哪里,比如在哪里买饭菜票,食堂有几个,在哪里,澡堂在哪里。这才发现,学校还分南校区和北校区,中间被一条马路分开。他们就在宿舍所在的北校区逛了逛,了解了一下就回去了。
(40)
在快到吃晚饭的时间,宿舍呼啦啦进来一伙人,男男女女叽里呱啦说着我听不懂的话,而且既不跟宿舍其他人打招呼,也不顾是否打扰到别人。里面一位小个子男生应该是张晓东了,他找到自己的床位,把包往床上一丢,行李往行李架上一放,又是呼啦啦一票人席卷而去。
看到这么一票人,我们都瞠目结舌,不知道说什么好。
看看晚饭时间差不多了,刘大哥说:“今天我带你们出去吃晚饭。”
我正发愁晚饭要怎么吃呢,听他这么说,朱伟也没意见,就说:“那不好意思了,我们就跟大哥去蹭饭了,哈哈!”
我们就有说有笑地往校门外走去。由于对环境不熟悉,我们就近找了一家餐馆,简单的点了几样小炒,把这顿晚饭应付过去先。
当我们回到宿舍,发现其余的人都来了,包括未曾露面的张威也来了。这也是一位上海本地生,是我们宿舍最高的一位,但看上去并不壮,属于豆芽菜体型,短发,脸型偏长,眉目还算清秀。他好像没带什么行李过来。
我们进来的时候,他们四个正在用上海话聊天。在互相打过招呼和自我介绍之后,我知道张晓东是宁波人,宁波话和上海话近似,但语调有些不一样。
从床上用品来看,三个上海人今天都没有打算住在宿舍的意思,因为他们床上的东西都不全,日常用品也不全,晚上过来,就是来跟辅导员报个到的意思。
隔壁寝室是个混合寝室,是由我们系的三个不同专业的同学混居的,因为在分配宿舍的时候每个专业都会剩下几个同学,就凑成一个宿舍。这间宿舍里面有四个我们班的同学。
晚上辅导员刘老师来了,是个年轻的女老师,应该是才留校没几年的,是个和善的北方姑娘,中等偏高的身材,圆脸,戴副眼镜,文静但不害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