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有个服务员小妹特别搞笑,跟我聊的各种high,然后跟她说话就有点那个啥紧张,然后说看她的气质就觉得特别端庄,肯定是做那种特别正式的工作的;然后我心里想的是,你要知道你眼前这位一脸端庄的女人竟然在床上各种被我挑逗那才好玩呢……。
哎,我发现我真的是中毒太深了,每天满脑子里面想的都是什么乱七八糟啊(这点大家勿喷啊,喷了也没用;我从小就是这个德行,这辈子想改估计都有点难;用她的话说,就是一个色情狂;然后我就怼她,那你喜欢这个色情狂你也不是什么好鸟……。然后她就一下子被噎得说不出话,憋了半天才说一句,哼,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喜欢上了你这种色情狂,哎,你要这点改了就完美了……这个姐姐,哎,笨笨的,傻傻的,就是让我心疼喜欢到不行哎)……
学习漫谈之贴二:论一个好学生和差学生的自我修养
前面说了那么多,其实就是想引出一个话题,什么样的学生可以学习好?
在这里,我就跟大家分享下我二十多年来的观察和思考:
第一类:就是我说的我弟弟那种天才,楼主直接忽略不计啦,因为比例实在太少,嘿嘿,咱们普通人只能羡慕嫉妒恨啦。
第二类:就是楼主这种,天分算是比较好,但是绝对不是完全靠娘胎里面带出来的,是经过成长和教育的经历磨砺和雕琢过的。主要的特点是,学习能力强,普通难度的东西(比如大学高等数学,可以靠自学三天全部搞定,成绩95+;化工数学可以在完全没有上过一节课没有摸过书的前提下,通宵一个晚上成绩95+)基本可以在高强度的自学中很快搞定;跟人交谈以及阅读,基本不会误解别人的意思;大部分事情只要第一次接触,很快能把情况弄得七七八八。
我说下这类人能够有这样的功力,大概需要的几个先天和后天条件:
1.天分要是中上游;因为楼主的父母基因都不错,所以家里四个小孩天分都属于至少中上游,也就是智商肯定是比较有优势的;
2.从小有学习的习惯,从很小的时候就有思考这个概念;楼主从小的一个爱好就是看书,小学的时候红楼梦看过三遍,家里所有大部头都被翻过,这个习惯不可避免地让楼主的理解能力比一般的同龄人要强一些。
3.从小对规律和思考有很具体直观的认识;也就是说,从小就知道,这个世界的事情都是有其客观规律的,只要能找到规律,然后学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楼主以自己的学习经历为例吧,小学的因为太简单,直接用智商天分就可以完全搞定,就不说了;从上初二起,楼主因为叛逆,天天旷课;可是又知道自己学习必须第一,才能逃离自己的生存环境;加上智商比较高,对学校老师讲的东西比较不耐烦,所以学习基本都靠自学。而我自学的方法就是,先把书看一遍,把课后习题扫一遍(基本几分钟解决,因为课后习题就是那种都不用动笔,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题目)。然后我会把我手边的所有辅导资料上的这一章的题目全部过一遍,大部分题目基本都不用脑子,用直觉就可以全部搞定;有小部分题目,是难题,专门用来区分学习好和学习一般的同学的;这类题目我会很认真的分析思考,如果实在想不出来,我会看答案;然后再去找出这个答案里面的脉络,也就是,这个题目出题人的思路;然后我会把这个记在笔记本上,不是记这个题目的完整解题步骤,而是这个题目的出题脉络,也就是如何从题目的已知找到“题眼”,这个方法没法用文字描述,因为一般都是要从已知的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同时去往下推,然后这两条线会汇合到一个共同的点,这个点就是这个难题的“题眼”(简单题一般不需要两边去推导,一般从已知或者要求的东西一边往下推就够了)。
楼主通过这样一个过程,首先,在知识上,是个非常好的积累,至少以后类似的题目楼主都会了;只要我能把所有的历史出现过的东西都分析一遍,一般不会有什么难的新花样;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思维训练,你练得越多,你的思维能力就会越强,慢慢地,你不会的东西和想不到的东西就会越少,也就是说,你的能力变强了。
第三类:楼主不太谦虚的说哈,就是大部分上清北以外的重点大学的学生的水平哈,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抓住一个东西的重点和要点;学习好一方面天分确实还不错,另外一方面也是靠勤奋,题海战术,东西都见过了做多了,靠记忆和能力考个武汉大学这种学校还是不太难哈。
当然,说完了学习好的学生的特点,一定得说学习差的才有参考意义;因为好学生的好的原因不尽相同,可是差生差的原因基本是一致的:
第一类:完全不学习,这种我们就不讨论了哈;楼主对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点研究,对那种根本没有学习意愿的人怎么治完全无力;因为楼主从来是一个特别自我的人,感觉如果自己不想学,就别逼了,因为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哈;所以碰到不想学的学生,楼主就是一个态度,请不要再在我班上上课啦,楼主只教懂得珍惜我的劳动和智慧的娃娃。
第二类:有学习意愿和学习行为的普通差生,特别是很多高中女生,简直就是这个毛病的重伤人群。这些人有个最大的共同特点,就是逻辑思维特别混乱,缺少对事物的基本鉴别和定义能力(我这个是专指课本知识哈,很多人学课本知识一头雾水,别的门儿清,嘿嘿,是现实生活中的聪明人呢)。我为什么要这么强调这个鉴别和定义能力呢,因为这个其实是理科学习的基础。很多理科不好的学生,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你跟他说个概念a,他会理解到概念b和概念c;比如函数,题目说的是定义域,他可以脑子当成值域;明明题目是跟值域有关,他可以把它跟方程求根混在一起。这种人有个最大的缺陷,就是他在从小学数学和科学的时候,从来没有越过书本上的符号去更深一点地想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
小学的东西很简单,都是跟数打交道,所以不需要专门去分辨;可是慢慢学的东西越来越多,到代数式,到方程,到不等式,到函数,到数列,到向量,到解析几何,而每个大的概念里面,还有好多小的概念和定义;如果基础不好,加上从小思维并不是特别深刻和敏捷,非常容易把所有的东西混成一团浆糊。然后再加上老师的题海和填鸭战术,这些差生只会思维越来越混乱,然后最后工夫也下了,成绩照样没起色。
而且有的学生还会有一个现象,就是有的时候还是会考得不错,可是有的时候又很差;这个现象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靠题海战术学习的学生,如果运气好,还是可以偶尔考好几次的,因为可能刚好遇到的题目都是他练过很多次的,也就是说,他做题都是凭记忆和直觉(前面说了,只有成绩好的学生的直觉才是大部分时候对,学习不太好的学生,直觉一般都会错)。如果他题目做的足够多,足够勤奋,确实有可能运气好然后考个好成绩;但是这个好成绩肯定不会太稳定,因为好运气一般不会太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