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开学前不久,我在微信中问候她“张琴老师最近好么”她直接回:“怎么了小丫头,你想我啦”“假期没见到遗憾哈”我说:“甚是遗憾,就好像我这假期少点什么事没干。”
前段时间,楼主朋友圈发了点我姑娘照片(楼主不是晒娃狂魔,楼主平均一个月发一两回朋友圈,包括所有方面内容。所以我有动态,张琴基本都会评论,而且她确实很会说话)那天发完,她就评:第三张照片有你的神韵,想起你上学的时候。
正好楼主已经在天涯里开这个贴了,就在微信里问她:“琴姨,你印象里我初中什么样子?”她一直没回,没回就没回吧,也不影响什么。
后来写到她了,我开始回忆开始思念,甚至思念成灾,就在前两天晚上,我公婆带孩子出去玩,我和我老公在家,我给张琴打了电话。
电话接通后,我说:“你猜我是谁?”
张琴说:“那还用猜,又不是没来电显示。”
我说:“你不是在朋友圈发电话号都被删了么?”
她说:“百度云里又找回来了。”
她问我:“是不是想我了,给我打电话?”
我说:“可不是么,老想你了”
她说:“假期匆匆忙忙的也没见着。你那天在微信上问我的话我都看见了,我不知道怎么组织语言表达这件事情。我当然记得你小时候啥样,大眼睛扑闪扑闪的,经常在办公室门口看我…干啥事都漫不经心的,性格挺好的总是是淡淡的,长大了更是。那天我一见你小孩照片,小姑娘坐在那,那表情很淡然的,我就想跟她妈妈上学时候一个神态。”
她又问我孩子谁给带,怎么样。
我说平时上班公公婆婆给带,我就基本啥也不用干了。
她就教育我再怎么地,孩子的事得上心,作为妈妈得教育她引导她,摆事实讲到理,关于孩子这事可能得教育我十几分钟,她自己都说:“我这教育工作者,职业病犯了。但你得上心知道么?”
她又问我:“你家小孩你不跟她玩,或者你们上班走她让不让?”
我说:“她这点好,不抓人,谁来谁走无所谓。”
她马上说:“这点太随你了,这么随和,还对啥事都无所谓。”
说到假期,她说:“今年中考完就回老家,看看陪她妈妈出来旅旅游,不想假期搞工作,让自己太累了。”
我说:“陪您母亲好好玩玩吧,假期该休息就休息。像我放假回家,吃吃饭喝喝酒。”
她说:“你还喝呐,我现在肯定没你能喝。不服老是不行,身体都不允许了。前些年吃完再熬夜ktv,都没事。现在酒也少喝,餐也少聚。”
聊着聊着,小小猴回来了,一进屋就喊:“妈妈打电话呀!”
张琴听到了,让小孩子喊“姥姥”,小小猴就对着电话说“姥姥”。并把电话也抢了去。
张琴问她:“宝宝,你叫什么名字?宝宝…”
我姑娘被问懵了,嗯嗯半天,说“叫宝宝”(其实她不叫宝宝)。我说要不你背个三字经吧,我姑娘哼哼唧唧的背到“苟不教”,后边直接来句“汪汪汪”。就这仨字说得清楚。给张琴乐坏了。
我夺过手机,对张琴说:“你暑假一定必须要见我!”
她说:“嗯,一定会找你,我们会见面。”
之后忙着管孩子,我们就说再见了。
我老公问:“张琴吗?”
我奇怪的问:“你怎么知道?”
他说:“听声,不是你莘姨,不是你四姨,排除法,就知道是你琴姨。”
我对他肃然起敬,表示:“大哥,你真行!”
这大哥说:“就你身边这几个人,都多少年了,我还至于分不清谁是谁。”
初中师生部分就暂时写到这里了,我自己都没写到这部分写了这么大篇幅,想起了那么多陈钟过往。楼主和张琴,肖捷,周彦林都偶有微信联系,我会期待这个暑假和张琴见面。
高中阶段还写不写了,都想跳过了…
一些事情,从记忆库里调出来,却在写的时候漏掉了。补叙不在当时情境中,细碎的小事写出来也没感觉。
但是有件事情单写一下吧,怀念你怀里的温暖以前也提到过的。
两年前我和张琴的一次见面中提到喜欢老师的事情。张琴说,她上高中的时候也很欣赏和喜欢一位老师,那老师很知性优雅,有韵味。后来那老师得癌症去世了,张琴说毕业没回去看过她,听说她不在世了,感觉非常遗憾。
高中的一个老师,我在上高中期间对她的感情一点不亚于初中时候对张琴,甚至是当时继莘姨后另一个非常吸引我注意力的女人…
那么问题来了,关于和她那一段具体发生了哪些事,楼主搜肠刮肚的想,也没想起多少。这是为甚呐?
楼主的高中,在莘姨部分有过一点交待。高一上学期过得相当郁闷,高二下学期分了文理班。本人语文、政、史、地成绩很突出,数学英语实在不咋样,当时文科班分班依据是上学期期中、期末的语数外三科成绩,于是楼主还是从普通班分到普通文科班了,真是毫无落差感。由于只学文科,学习方面就比较轻松愉快了;学校迁到新校区,食宿条件大幅改善,宿舍姐妹团结友爱,生活方面也开始滋润有趣。
楼主依旧在普通班“矬子里面拔高个”,学习显得挺好,一般不出前三名。由于分班后的班主任,就是原来班的班主任,刚一接手新班级,他也不认识谁,就对我熟悉点,一激动给本人弄了个班长当当。实践证明,我也真不是当官的料,在职期间对班级没起到任何建设性作用,也很少跟班主任沟通,班级越来越乱,我就越来没精力和能力管。当时就一个想法:管好自己就得了,和身边朋友、寝室姐妹维护好比啥都强,这两点倒是做得都挺好。
普通班跟尖子班的区别除了学苗质量之外,就是师资配备方面有一定。像我班,只有英语男老师(班主任)和政治女老师是六十年代末生人,从教年数长,教学业绩强,语文、数学、历史老师都是八零后刚出校门就走上教学一线的小青年,地理老师先后换了三个,也都挺年轻,在我们之前顶多带过一届学生。(有兴趣来猜猜,这些老师里,楼主想写谁?)
从文理分班直到高中毕业,我和语数外、政史地所有科老师关系都很好,可能因为我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文科学得不错,课上虽然横躺竖卧的坐姿不甚雅观,但能够积极配合老师,搞活课堂气氛。课下由于老师们都挺年轻,说话唠嗑的也很随意。跟初中不同的是,我很少把心思放在老师身上,也没特别喜欢过谁,也可能那时候莘姨还在我身边,我只眷恋她一个人。后来莘姨搬走了,离得远见面少,我的注意力就有所转移。当我喜欢上政治老师的时候,她已经教我一年多了。
这老师教学水平很高,每三年带一届,届届出状元。我们这届除了教我班,还教一个文科尖子班。人长得挺周正,长发卷卷很白净,关键是身材惹火,穿衣打扮也性感,当年人送外号叫“玛丽莲·梦露”。(我也懒得起个化名了,下文就叫梦露老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