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接34章)

从山上下来后,我们路过了云龙山隧道,一条横贯整个山脉的大通道,分上下两层,下面是机动车道,上面是行人道。我们从上面进去,这个隧道还挺长,里面有卖“香蕉”的底店,价格出奇的便宜,只要一块钱一斤,而且越往里走越便宜,还有八毛、九毛一斤的,我们两个人买了三斤。买完后发现并不好吃,一点也不甜,似乎与平常买的不太一样,但又看不出哪不一样,只是个头偏小一点。一凡感慨“便宜没好货”,剩下的索性扔掉了。几年后,在与一个同事聊天时我才知道,那时在徐州云龙山隧道里买的应该是“芭蕉”,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香蕉。香蕉通常从外皮上看有五六道棱,而芭蕉往往只有四道棱。那些商贩钻了人们不懂得辨别的空子,以低价作为卖点,实际上芭蕉根本不值钱,而且二者的食用属性也不一样,芭蕉涩肠偏温热,香蕉润肠偏寒凉。

接下来,我们先后去了徐州市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徐州市博物馆。一凡似乎比较“博爱”,他无论去哪里都少不了要进当地的博物馆去看一趟,用他的话说就是免费学历史,不进白不进。在博物馆里我第一次见到了历史教科书里记载的“金缕玉衣”,不过一凡说这是个仿品,真品好像在南京。第二天,我们去了一个比较远的地方—龟山汉墓。之所以觉得比较偏远,是因为到这里的车很少,人也不多,与徐州市区比起来显得很僻静。龟山汉墓也是一座小山,与云龙山不同的是,没有那么茂密的树林,一凡见山就一定要爬一下,他拿着相机走在前面,拾阶而上,我跟在后面,与他相差十几级,他不停地咔咔拍照,我迈一下步他就拍两张,直到我命令他停止,因为当年那个三星相机的内存只有一个G,而且只带了一块备用电池。我们爬上了山顶,在凉亭里休息了一下,喝了点水,好在带了些吃的,要不在这个偏僻的地方找个饭馆都难。在刻着“龟山”字印的山面上,他拍了两张后,我们下山。返回的途中,路过一个中央台的影视基地,我们就此下车,打算进去看看,没想到门票要十五块钱,一凡摆摆手示意在外面拍几张照片就行了。后来听人说,这个影视基地已经被当地撤掉了。估计当初是为了拍摄汉代影视剧而兴建的,后来因为游人少而被撤掉了。

十一假期已经过了四天,我跟一凡说想去看看海,他想了想,“那就明天抓紧时间就近去连云港吧。”徐州到连云港比较近,车票也好买,我们买了两张到连云港的绿皮车车票,上车后一问人才知道要看连云港的海得坐到连云港东站。一凡想着到站混出去,没成想到站后检票员一个个验票后才肯让出站,最后只好掏了三块钱的补票费。出站后,他笑着说,“南方人鬼精鬼精的,一分钱看得比锅盖都大。”

“哈哈,不精怎么有钱,你以为这是我们那里的车站啊,出站跟逛市场一样没人验票啊。”我说。从连云港东站出来我就闻到一股海腥味,我问他有没有闻到,他点点头,“挺重的。”

有意思的是,我们顺着出站的路一直往前走,看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连云港港。我顺口读成了“连云港港”,一凡听见直接笑喷了,“你是不是想着回到东北呢?还‘杠杠’的。应该是‘连云港-港’,而不是‘连云-港港’。”他这么一说,把我也整乐了,我们搭着肩都大笑了起来,引得路人投来疑惑的目光。

走了没有多久,看到有一处公交站,有一对母女貌似也要去海滩玩,问我们俩知不知道坐几路车,我们笑笑说也是外地人。不一会儿,来了一辆中巴车,问清楚司机后,一同坐了两站就来到了海滩公园。售票处的告示上说,本地人出示身份证免费,外地人门票每人五元。一凡买了两张票,冲我甩了甩说,“我们不是本地人,嘿嘿。”

进入海滩后,发现人不是很多,也许这种海滩对当地人没有什么兴趣,而对外地人而言这么小的海滩更没有什么吸引力。我是第一次见到,表现得比较兴奋。一凡就不同了,他们全家游历过海南,这种小海滩自然比不上三亚白沙逐浪、海碧绘天的景色怡人,所以他对此没太大兴趣,纯粹是为了陪我观光。我们两个人脱了鞋,光着脚丫子踩在沙子里,海水潮涌着掠过脚面感觉很舒服。海水里有很多寄居蟹,它们游动的速度挺快,有一个小孩提着小塑料桶捕捉,一不留神坐在了海水里,身上的衣服都湿了,被他妈妈拎起来提到了沙滩上,样子很是滑稽。一凡拿着相机跟着我,我以为他是在拍照,原来他是把我在海滩上的一举一动录了下来,我捡了一些贝壳,在海滩上拼图案,剩下的我想带走,结果被一凡统统扔进了海里,他说这种贝壳不值得捡。玩了一个多小时,感觉有点饿了,我们俩来到旁边的一处巨石上坐了下来,拿出随身携带的一些零食吃了起来。我发现这些大石头下面阴暗处有很多小虫子,一感觉到动静就急速跑掉,有人管它们叫海虱子,具体的学名我没有考证过,一凡挺反感这种小生物,捡起石头把它们驱赶开了。最后,在这处巨石下拍了几张照片,我们离开了连云港海滩。出了海滩,沿街有很多卖海鲜的店铺,我们俩头脑一热进去了,要了一份蛏子、一份蛤蜊、两碗米饭,要了80块钱,一凡说有一种被宰了的感觉,我说就当尝鲜罢了。

回到连云港东站,买了最近的一班列车,距离开车时间还有一个小时。这个站很小,候车室里坐满了人,我们俩在站外溜达。一凡似乎酷爱摄影,他拿着相机又开始到处拍景物。在一处铭牌前,我停了下来,一凡读了读,原来这里是陇海铁路零公里处。连云港也算是一个通衢要地,不仅铁路方面,就连公路方面很多条国道也是从连云港建驶。检票上车以后,我在座位上看他拍的照片和摄录的视频,为了节省空间,没用的景物照我删掉了几张,被他发现我在删照片后,他将相机夺了过去,不许我再看。

“相机是我的,我有权利看。”我欲夺回相机。

“现在本少爷手里,你的权利被剥夺了。”他说。

“照片里也有拍我的,我是权利人。”我说。

“什么权利?”他抿笑着问道。

“肖像权。”

“不好使。我是拍摄者,我有著作权。”他说。

“你的著作权的载体是我的相机,我是所有权人。”

“说这些都不好使。我的是我的,连你的也是我的。你的权利行使必然受到我的限制。哈哈。”他得意洋洋的样子有点“嚣张”。我也懒得再和他辩驳,跟他也说不出个黑白。后来,我在他的手机里发现了这次旅游期间一些有关我的照片,被他做成了幻灯片的形式。我让他删掉,他不同意,我说这么多拍我的照片放到手机里被别人看见会误会,他则一副无所畏惧的样子,“有什么好误会的,就说是我哥。”

“都知道你是独生子,哪来的哥?”我说。

“表哥不行啊。”他不以为然。

“有谁会把表哥的照片统统放到手机里看?”

“那就说是我男朋友。我乐意。”

“你疯了这么说?”

“哈哈,那就说是男生朋友。一等一的死党。”有时候确实拿他没办法,当时不流行基友这种说法,否则他肯定敢说出这样的话。

国庆假期剩下最后两天,我们短暂地去了一趟南京。南京是第一个让我出了火车站就喜欢上的城市。偌大的一片玄武湖,景色绮丽,湖光泛影。整个城市的小气候比较怡人。由于时间紧迫,我们只去了紫金山和总统府逛了逛,然后就踏上了返程,因为当晚我们要从徐州坐车返回北京。在南京站的候车室,让我们俩大开眼界的是,当时这里的工作人员态度和蔼,服务周到,还帮着提着行李包的旅客主动找座位,要求那些把行李放在椅子上的乘客将座位腾出来给站立候车的乘客,整个候车亭秩序井然。而这种工作态度和服务就是在北京都很难见到。其实,早上我们到达南京后,在公交车上就发现了这个城市的整体素质远远高于我们当地,公交车上免费提供晨报供乘客阅读,那些看报的乘客在到站时都主动将报纸放回了报袋之中,后来上来的乘客仍可以阅览。联想到我们当地有一年冬天,公交车为方便乘客,在每个座椅上放置了棉垫子,本来是一件温馨便民的举措,可没想到居然全被人顺手解下来据为己有了。这可能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和素质形象的一个侧面写照吧。

那年高考,同不容恋撼青春[BL]》小说在线阅读_第10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9588770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那年高考,同不容恋撼青春[BL]第10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