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家里没人,开工。
前几天基本都再练习,最开始是起针起的太多了,也就是围巾太宽了,两个小时都织不了一行,一天下来累死累活织了不到1厘米长,勉强撑了3天,照这样下去,完成2米长的围巾需要200天!不行,拆掉重来!虽然看着自己几天的成果有点舍不得拆掉,但是为了能在暑假结束前完成,只好忍痛割爱了!
然后就是练习上下针的针法,打毛衣这种活,看着阿姨大妈们手中的毛衣针飞来穿去,甚是简单,有时候她们都不用眼睛看,就能很自然的完成,换到自己手里,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我要目不转睛得盯着两个针头,就这还老是出错:不是针眼太松,漏的洞太大,就是针眼太紧,毛衣针差进去都费劲;不是漏一针,就是把两个针眼合成了一针。
以前中学时为了完成老师的手工作业,遇到这种情况都是直接忽略,继续往下织,完成任务了事。这次可不一样了,这可是为胡涛精心准备的礼物,即使没有买的好,也不能看上去太差,因此决不能有错针或者漏针!所以前前后后又拆了几次。
就这样反复拆了又织,织了又拆。我总结出来了:拉线的力度要平均,这样可以保证针眼的均匀;不能图快,这样可以避免错针或者漏针。
经过5天的折磨,终于达到了令自己满意的效果!于是开始正式的织围巾工程。
有事干的日子,每天都会觉得过得飞快。
白天父母上班,只有我一个人在家,所以白天主要用来织围巾。晚上我以学习为由,躲在自己的房间里写故事,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在执行秘密任务的特工。
不闻知了声声鸣,只识双针密密行,暑中炎炎忘冬夏,笔下洋洋写春秋。织织围巾,写写故事,想想胡涛,生活简单、紧张而又快乐。
一个月以后,居然围巾先完成了。最后的收针是去书城找的织毛衣的教材学的。
那个时候根本不会在百度上搜答案,也不知道当时有没有百度,所以只好到书城去找自己需要的东西。
我提着塑料带,塑料袋里装着仅差收针的围巾,然后在书城里找到了织毛衣教材,仔细的看着上面画的收针的图,拼命的记在脑子里。感觉记住之后,就跑到书城的厕所的小隔间里,锁上门,拿出工具来尝试。
这也是我找书城而不是找书店的原因,因为书城才有自己的厕所。
一遍没成功,就又从厕所里跑到书架前翻书再看,看会了又跑到厕所实践。如才反复3次,终于大功告成!
既然已经完成,就不怕见不得光了。我在书店里,把围巾在自己脖子上反复的围来围去,再不用躲躲闪闪的了,很舒服、很温暖,心中的成就感简直无与伦比!再想想胡涛围上时的惊讶和惊艳,我自己不自觉的笑出了声。周围一些人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他们一定惊讶于大夏天怎么有个穿着短衣短裤的神经病,在这里戴围巾,还乐的自己屁颠儿屁颠儿的?
在开学前的一周,故事也写完了。写了4个多大作业本,不到5个。取了个标题,就叫《我们的故事》,节选自那句歌词:我们的故事爱就爱到值得,错也错的值得……
我把围巾和故事装在了塑料袋里包好,等胡涛生日的时候一起送给他,这些我并没有告诉胡涛,我想给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虽然大作业本、墨水、毛衣针、毛线没有什么成本,不值钱,但是这份礼物承载了我对胡涛所有的感情!若干年后,当胡涛再看到这个礼物时,希望还能够回忆起我们曾经的点点滴滴。
十几年前的《我们的故事》要比现在的《校园往事》记录的更加详细具体,只可惜由于某些原因(以后会说到),《我们的故事》并没有流传下来,这也是我到现在为止做过的唯一一件我认为“后悔”的事情。
十几年后,在天涯上看了许多网友讲述自己的故事:忆若甫,思浩凡,南浮生,北启明,退伍兵,警校事,青涩校帅,辗转悱恻,点点滴滴,这些质朴感人的真实故事仿佛都有自己曾经的身影,不得不令我想起原来的往事,尘封在心底的记忆又被一点点的揭开,荡漾出圈圈涟漪,久久不能平静。既然后悔当初《我们的故事》没有留到现在,那么现在最好再提笔记录那些回忆,让自己下一个十年后,不要再有遗憾。
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细节已经逐渐淡忘,毕竟时间过得太久了,只是凭着自己的记忆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我们的故事》只写到暑假从胡涛家归来就结束了,连写故事织围巾的情节都没写。而《校园往事》将会继续讲述这以后的故事,直到我和我的直男兄弟们走出校门……